分享

2000多年前的古话,我到现在才明白!

 程序员小谭 2022-03-02


0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终身使用的话时得到的答复。

道理谁都懂,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来做。这是做事,其实,在认识上,我们也会犯相同的错误。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孔子游历到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遭受困难,好几天没吃上饭,弟子颜回讨得米回来煮饭。饭快熟的时候,正欲醒来的孔子瞧见颜回在偷抓锅里的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不知道刚才发生的事情,测试颜回说:“我刚刚梦见我的先人,要祭祀他,可是必须要用没被吃过的、干净的饭才可以。”颜回解释道,刚刚因为锅里飘进了炭灰,弄脏了一部分米饭,丢掉又不好,便把它吃了。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终身以孔子为师,学识高、仁义,本就不会做出试先偷吃的辱师之举。

面对“偷吃”这一举动,颜回的初因是饭受污,又不想浪费,便把污饭吃掉,想的是给师傅最好的米饭吃;孔子看到的却是颜回的举动,误认为他是背着自己偷吃。所以,孔子反思:按理说,应该相信看到的事实,但事实不一定可信,相信自己的心,但心也不可全信,了解真相很难,了解人也难。

那时,孔子犯了同样的错误——以己度人

02

以己度人:人们总是把自己视为一切的中心,把基于自己的思想道德奉为他人应当效仿的准则。

不喜欢一个人,是他让我不喜欢的,便否定他的一切;

不喜欢一个作家,可能是说过或写过什么不中听的话,便否定他的所有作品,否定他的付出……

去年乔任梁因为抑郁症去世,震惊了娱乐圈,很多明星发微博悼念。“热心”网友奔走查看谁没发微博悼念,翻出了乔任梁七年的好友陈乔恩,在她的微博下铺天盖地地辱骂,质问为何不发微博悼念。殊不知陈乔恩已是伤心欲绝,精神已然崩溃,哪还有时间登陆微博。

加缪的成名作《局外人》中的主人公默尔索因误杀一位阿拉伯人遭到审判。在搜集证据时,法官和社会舆论知道默尔索在母亲去世时,不愿看她的遗容,没有掉过眼泪,不知道母亲的年龄,在悼念大堂里抽烟、睡觉、喝牛奶,下葬后,急不可耐地陪女友看喜剧片、游泳、需求肉欲刺激。于是,他们把默尔索设定为穷凶极恶之人,报纸争相报道,激起了全社会的愤怒。而法官把与凶杀案无关的日常生活作为判刑的重要依据,像极了“热心”的网友,进行道德绑架,把真理凌驾于个人的偏见之上。

面对同一情景,每个人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感受,看到的面不同,信息产生偏差,便容易犯认知上的错误,形成偏见。

工作中也是如此,教育学生时如若不先站在他的立场和初衷考虑问题,寻求解决之道,终会事倍功半,闹僵了师生关系。

职场中,职场新人往往会觉得领导有时的想法如天方夜谭,而职场老牛会立刻践行,因为领导是从大环境考虑,新人是从井底去窥测。

人际沟通中,不确定的人和事,少用“肯定”、“一定”。“这件事肯定是这样的!”,“他(她)一定是那种人!”,“那人肯定没安好心!”,要少说。

偏见是后知后觉的。

不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在他人身上;

不要自己代替他人做判断;

凡是先往好处想,再往坏处想,先看优点,再看缺点。

知道这些,你才能做的更好,你才能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认知上的意义。

03

我的总结:

-1-  当你觉得他(她)人不好时,很可能只是他(她)和你不同,你不是标准答案,也不要以这一答案去测试别人;

-2-  记住一个中心思想: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

看这里!看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