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人口少,农民为何宁愿遭地主剥削,也不开垦荒地自给自足呢?

 脑洞趣味历史 2022-03-03

从春秋战国到民国时期,历朝历代其实都推行过鼓励开垦荒地的政策,但就跟我们明知成都附近有空地,却只能向银行借钱买房,不能随意建房一样,开垦荒地其实是一件费时费钱又不讨好的事情,它并不像绝大多数从没从事过农业生产的朋友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开荒者需要面临的困境;经典电影《刘三姐》里,有这样几句台词,非常贴切地表现出了开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穷人开垦荒地,完事后“土地被富人兼并”现象:“独白管家:你头顶着莫家的天,脚踩着莫家的地,莫老爷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让你采茶,怎么样?刘三姐:众人天,众人水来众人山, 劈开荒山造茶林,哪有莫家一滴汗。众乡亲:穷人造屋富人住,穷人织布富人穿, 哪要线是富人纺,哪块砖是富人搬。十担香茶九抵税,十箩稻米九当捐, 剩下一箩养儿女,财主又把饭碗端。”我们把这段话简单整合一下,就能得到这样几个结论:

1,在允许土地买卖的封建时代,哪怕是农民自己开垦出来的土地,也可能被人用各种手段兼并,摘走老百姓辛苦努力的成果;

2,开垦荒地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它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

3,古代的苛捐杂税很重,开垦出来的荒地也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税收,这对于普通老百姓是一笔很重的负担。

面对这一现象,“开垦荒地”的门槛就足以让绝大多数家庭望而却步。

其次,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荒地”、荒地,重点是个荒,它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种肥田、沃土,荒地往往是在一些人烟罕至、土地贫瘠的区域,才会长期处于荒弃状态。在明清时期番薯、土豆、玉米、花生等粮食作物,从其它大陆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主要粮食还是麦子、豆子和稻谷几大类,这些农作物都有个很鲜明地特点:对生长环境要求很严格。唐宋时期的统治者,曾多次尝试在北方种稻子、南方种麦子,已解决饥荒时期粮食缺少的问题,但都收效甚微,一方面就是当时的农业科技没有今天这么先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强行改变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往往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据历史学家统计,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全国约有2000万左右人口,平均亩产约130多市斤。

到了唐天宝年间,全国约有5291万余人,平均亩产约140多市斤。从秦朝到天宝时期农业科技经过了九百多年的发展,但粮食亩产量提升并不多,这也意味着在这几百年里,哪怕生产工具进步了、生产经验更加成熟了、开垦的荒地更多了,古人改造大自然的能力依旧非常弱小。

二、个人开荒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很大概率还不如给人种田划算;除了技术方面的原因,对于个人而言,即便是在国家允许的情况下开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先来看一下农业生产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土地肥力、水利灌溉工程、生产工具、适配的农作物、劳动力等等。

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还在北方,到了唐宋时期,由于战争的缘故,古代的经济重心已经在逐渐南移。为了适应局势的变化,开发南方土地一事就迫在眉睫,当时南宋政府就给了很多优厚的条件,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比如给钱给粮给土地减税收等等。现代的人可能很难理解土地对农民的意义,简单来说,在农耕时代:土地就是命。这一点不夸张,没有好衣服好玩具电脑手机都无所谓,只是生活单调一点,但没有土地,真的是会死人滴。所以,当宋朝推出这样的政策福利后,着实是吸引了一大批北方难民前去耕作荒地。但是,南北方的气候条件是不同的,北方的农业技术、耕作工具更适于北方旱地,当他们把北方的技术运用到南方的湿地、洼地、沼泽地,很快便体会到了“水土不服”的尴尬局面。

以当时江东、两浙地区为例,南方的主食是稻谷,北方的移民却主要种植的豆子和麦子,南方这环境吧,夏季潮湿多雨,一不注意还容易涨水,这就导致麦子的产量长期不理想。但即便是想改变饮食,尝试南方的稻米,北方移民还面临着两大难题:

1,他们不会在南方的洼地、沼泽地上面耕作;

2,他们开垦荒地,除了要克服环境的不适外,还缺乏足够的启动粮食、工具。

开垦荒地非一日之功,依据经验来看,要想把一块陌生的土地驯服,起码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比如当初的北方移民为了克服沼泽地、洼地,他们需要利用人力先填平洼地、排干沼泽、消灭积水,还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学习如何保土。相比较于其中耗费的大量精力,最后很可能颗粒无收来说,背靠地主,他们既少了养牛的成本,也少承担了很多额外的风险,例如赋税方面还真不一定有自由农缴纳的苛捐杂税多。

从唐宋到明清时期鼓励开垦的记录来看,开垦荒地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的时间去驯服荒地,还需要自己能拿出前几年开垦荒地时所消耗的物资。另外,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地方为了政绩,存在着额外征派与虚报田额的现象,这笔负担就落到了开荒者的身上。最后的结果就是,开荒的政策或许是积极的,但结果,享受福利的人却不是开垦的人。文/脑洞趣味历史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记得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