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52:“短吻鳄”真的“嘴短”吗?

 朝_五_晚_九 2022-03-03

 本文作者:大兵

  卡52是卡50的双座改进型。

1976年,苏联军队获知美军装备 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后,向卡莫夫和米里两大直升机设计局下达了任务。其中卡莫夫的作品不但坚持该设计局共轴旋翼的技术专利,还让苏军高层和西方情报部门都陷入了困惑——单人驾驶的武装直升机能胜任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吗?

▲“阿帕奇”是现代武装直升机的标杆式作品。

▲首飞的卡50原型机。

▲尼古拉·伊里奇·卡莫夫(1902~1973),卡莫夫设计局创始人、早期直升机技术的探索先驱,他专利设计的共轴旋翼是和旋翼/尾桨、纵列旋翼、交叉旋翼并列的直升机升力案之一,后为其学生兼助手米哈耶夫继承并发扬至今。

  项目总设计师米哈耶夫有话说:

  通过越南战场上美军 AH-1和阿富汗战场上米24的实战经验表明,武装直升机为了更好的隐蔽自己,一般在5~50米高度进入目标区,在这个高度上领航/武器操作员基本上是瞎的;而当要发射武器时,为了更好的瞄准,至少拉要高到100~150米,以机炮和反坦克导弹的射程来说,一名飞行员完全可以胜任,减少一名乘员就意味着节省不少重量。

同样的道理:共轴旋翼最大的优势是相互抵消发动机扭矩,省去了传统直升机的尾桨,仅此一项,在同等的发动机功率输出下,比尾桨直升机多出了12%的升力,这足以令设计师动心。

▲作为专用武装直升机的初代尝试, AH-1“眼镜蛇”和米24“雌鹿”在战场上的运用,为后续武装直升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直升机最常见的旋翼/尾桨式为抵消发动机的扭矩,尾桨要占用功率总输出的12~18%,并且需要复杂的机械传动。

▲共轴旋翼只是多了一套主旋翼的驱动装置,其他部分与固定翼飞机无异。

  最终卡50凭借优异的飞行性能赢得了苏军下一代武装直升机的选型,但是由于苏联解体的原因,直到1991年才试飞第一架原型机的卡莫夫设计局迟迟拿不到订单。

从1993年开始,设计局为了打开销路,先后推出了纵列和并列两种双座改进型,后者由于人机功效更好,加上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少量卡50的实战测试颇为成功,终于修成了正果。

▲这款少见的纵列双座卡52是曾经为出口土耳其专门设计的。

▲早期的并列双座卡52原型机还是主要面向出口,观测和机载设备有不同选择(和后来俄罗斯自用版不同),可以看到挂载了多种对地攻击武器。

  2013年,俄罗斯军队宣布同时列装卡52和米28N两款武装直升机。外界一度认为这是对卡52的“标新立异”依旧心存疑虑,其实不然:

首先,米28的采购数量不多,预计到2025年左右装备100架,实际是上替换已经老旧的米24,继续作空中和地面运输的掩护火力,更多是维持米里设计局生产线的考虑。

其次,一身装甲的米28虽然看起来威风凛凛,但机载设备的升级空间有限,难以胜任多种任务的作战需求。

▲米28号称“空中坦克”,装甲和火力没得说,但用途单一、机载设备的升级空间有限。

▲装备俄军的卡52又分为空军版和海军版(下),机载设备基本相同,区别是海军版的旋翼可折叠、短翼尺寸较小,这种高度的通用性是其他武装直升机很难做到的。

  卡52则不然,实测表明:这款直升机速度快、航程远、载荷大,有着更大的升级应用空间。

  虽然增加了一名成员,可卡52通过提高机体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起飞重量上相比卡50并未显著增加,而且有了更宽裕的机头空间搭载雷达,真正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武器方面,短翼下的6个挂架中有4个是重挂点,最多可挂载24枚AT-12反坦克导弹,当然在现实中这是完全用不着的,更多时候是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混合挂载,甚至还可以挂载航空炸弹和短程空对地导弹执行轰炸任务。

▲理论上卡52的4个内侧挂点都可以挂在六联装的AT反坦克导弹,只不过要换成下图这样的竖挂架,否则导弹发射的时候会“打架”。

▲最大的载弹量就不说了,海军版的卡52能带全尺寸的“海王星”反舰导弹,其他型号的武装直升机行吗?(图中站立者即为卡莫夫现任总设计师谢尔盖·维克多维奇·米哈耶夫)

  共轴旋翼直升机本身在操作上就比大多数的尾桨直升机简单一些,省却了复杂的传动机构,飞行品质上更加接近固定翼飞机。卡52上并列乘坐的两名驾驶员都有操纵杆且共用大部分仪表和探测设备,这种搭档已经打破了传统武装直升机驾驶和武器分工的模式,更像是多了一名观测员或者空中指挥官。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俄军就应用过由一架直升机在中高空观测指挥,其他武装直升机从低空突入直接抵近开火的战术,效果非常好!当时扮演指挥角色的是老旧的米24,单座的卡50负责低空杀戮。

卡52的大载荷和并列双座设计在执行各类空对地支援任务有着更加广泛的战术选择,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单纯猎杀地面目标的武装直升机,而是集侦查、打击,低空猎杀和近距离战场遮蔽于一身的跨界攻击机,而且还是不需要跑道的!

▲可以看到卡52的两名乘员都有飞行控制杆,中间那个是操控武器的,也就意味着分工更加灵活。

▲注意机腹的这两个球形观测器是用于监控战场态势的,火控观测是机头下的那个“大家伙”。

  武装直升机由于近距离支援的任务特性,战场上的生存能力一直被放在首位。像“阿帕奇”、米28这类重型选手,已经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把装甲防护做到了极致,但是面对战场上已经泛滥的单兵防空武器,还是只能躲在一树之高当个偷偷摸摸的“刺客”。

卡50/卡52系列跳出了传统思维的桎梏,将节省下来的机体重量和动力储备更多用于提升机动性,用软杀伤对抗和专利技术的直升机弹射座椅,改善武装直升机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卡52的红外干扰发射装置设在短翼两端也比较高明,因为红外导弹最终还是会命中假目标,当然是离爆炸范围越远越好!

▲还有卡莫夫专利技术的直升机弹射座椅,旋翼要先炸掉,不然...

▲共轴旋翼还有意外的好处:在丧失动力自旋翼坠落时,两副主旋翼自转的减速效果更好。

此次俄、乌冲突的新闻报道中,两架卡52几乎完好的坠毁在地面,表现出纵列旋翼这类机型良好的安全冗余。

再次验证了武器设计无成规默例,要立足实际、敢于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