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界弘:在绘画之路上“循道弘新”

 泊木沐 2022-03-03

师界弘,祖籍安徽,1969年出生于河南,自幼喜欢画画,后考入河南大学美术系。大学期间系统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为她之后的绘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她又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精神”专题班、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这一时期,她十分注重对传统绘画的学习,特别是对古代山水画的笔墨精神、绘画语言以及绘画技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使创作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此外,多年来,师界弘还经常到云南的香格里拉、丽江,湖南凤凰古镇,安徽宏村,江西婺源等地进行写生,走进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开阔视野,师古人、师造化,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圣域——苍茫云霭溢清澄

师界弘将对生活的感悟、内心涌动的情感融入画面,使作品更加地鲜活生动,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通过不断地创作实践、提炼笔墨语言,其创作水平又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其实,师界弘早期是画工笔人物的,后来改画花鸟,继而又专攻山水。她深谙画理,从工整细腻的工笔人物到充满笔情墨趣的花鸟画,再到雄伟大气、笔墨浑厚的北派山水,以及小桥流水、云雾朦胧的江南民居,特别是斑驳陆离、沧桑厚重的古老建筑……师界弘怀着对生活的挚爱、对艺术的追求、对生命的信仰,在艺术之路上孜孜以求,一步步进行着成功的风格转换。在饱览祖国的名胜古迹、遍访名山古刹的过程中,她用心观察一花、一木、一水、一石的世界,感受那无言微妙之禅境,并借用佛家的空灵意象把自然景观升华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写心中之山、心中之象。

大音希声

师界弘曾说:“作为一名艺术家,不应该有固定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模式,对艺术要不断地去创新,要不断地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美的东西。”她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十多年来,师界弘始终不断超越自我,在题材、内容、构图、笔墨、技法、色彩等方面进行着深入细致的探索和创新。譬如在绘画题材和内容上,她进行了“圣域闳识”“丰神自适”“古今宗风”“细写胸臆”“呈华映新”“意趣所极”“笔参造化”“察变谨微”等八个系列创作,每个系列都是探索性的实践。

飞越时空

另外,她从淡墨转向色彩,再探画面肌理,将肌理与笔墨相融合,在视觉上产生出“博厚弘深”的理想效果,力求通过不断地创作实践来突破写实性的程式语言,让传统技法与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她不断探索尝试新的表现手法,从而确立了自己的笔墨图景。

古镇早春

在山水画创作上,师界弘擅长以积墨、积水、渲染及湿画法,来强化湿润朦胧的画面意境,再通过水洗、拓印、留白等方法所产生的特殊的肌理效果进行创作,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色彩的厚重感和岁月的沧桑感,并以此来强化画面的意境。

与此同时,她还大胆地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语汇特点,如糅合西画的光感、摄影的戏剧张力,并吸收工笔、版画、壁画、水彩等画种的表现技法,进行着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

在水墨山水画中,师界弘善用淡墨晕染、渲染,并罩以清水,使水墨相互渗化,似有若无,而对宿墨、积墨、渍墨的运用也是技法娴熟、挥写自如,做到了墨不碍色、色不碍墨。此外,她还十分注重虚实、浓淡的对比,在彩墨作品中,她力求冷暖、深浅和色相的适度对比,用多种技法增加画面局部的色彩层次与变化。

圣域之二

师界弘在创作过程中,构思缜密,力求构图大气饱满。她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法,融入西画的焦点透视、光影手法和现代平面构成,以俯视的角度来构思画面,通过点、线、面,黑、白、灰及远近、浓淡、虚实的变化,把白墙、黛瓦、树石、庙宇、民居等进行变形后的绘画符号加以巧妙地组合,使得画面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在创作中,师界弘还特别注意留白的妙用。譬如《烟雨》《寻远》《虚怀》《幽玄》等作品中的留白,不仅使画面具有通透之感、产生意境美,还给观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纵观师界弘的山水作品,可以窥见其深厚的文化素养、专业的理论学识、开阔的艺术视野、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循道弘新”的艺术追求。(附图为师界弘作品)

师界弘,河南中原文化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一级美术师,北京汉方美术馆馆长。作品曾入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等大型展览,并有获奖。

作者:张淑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