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病篇】——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

 共享2931 2022-03-03

   目前,淡水养殖业鱼病防治方面,农户资金投入有限,诊断技术相对落后,同时缺少鱼病专业知识。

   因此,一旦鱼病大范围爆发,养殖户将遭受重创。为了切实保护自身利益,农民应及时诊断鱼病,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

图片

       一、诱发鱼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万物离不开水,鱼更是如此,所以鱼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水中进行的,如喂养,呼吸,排泄和生殖等。因此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鱼病发生的概率。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比陆地环境更容易在生活环境中产生更多的病原体。

    此外,水中的氧含量、温度、pH 值以及无机三等,这些物理和化学因素都会影响到鱼类的生长,而一旦他们发生改变,将会抑制鱼类的生长和生存,将会爆发鱼类疾病。

图片

   在人工养殖池塘中,鱼苗的投放数量、人工饵料的改变以及鱼类粪便的污染都会对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污染,相应的水环境的恶化会降低鱼类的抗病能力,导致鱼类疾病的发生。

   除此之外,伴随着季节变化也会引起鱼类病害。由于春季和秋季水温高,鱼的生长将继续快速增长。同时,在春秋季节,各种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将更加猖獗,此时水产养殖大大增加了鱼类患病的可能。在夏季和秋季,必须做好预防鱼病爆发可能,其中最常见的鱼病,包括细菌性鱼病、病毒性鱼病和寄生于夏秋季的原虫性鱼病。

图片

   由于春季和冬季水温低,水产养殖户不得不进行鱼类捕捞和池塘的清淤,鱼类的某些机械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寄生虫病是春季和冬季鱼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水库、湖泊及其他养殖水域寄生虫病发病率高。这是由于大量寄生虫的处于睡眠状态,没办法全部清除掉。

       二、养殖中几个应注意的环节

2.1 清淤消毒

   易发病池多数是多年养殖的老池塘,这类池塘已多年不清塘,淤泥普遍较厚,容易导致病原体滋生,所以,做好池塘的清淤消毒工作很重要。要进行干塘清淤(底泥低于10厘米为宜)、冷冻、暴晒后,再用生石灰(150~200千克/亩)清塘消毒。

图片

2.2 合理放养

   选择健康的苗种,建议从原(良)种场选购。

(1)苗种消毒。一般情况下,由于养殖户的防病意识薄弱,鱼苗种未经消毒就下塘,这也是引起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引进苗种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

(2)控制放养密度。不少养殖户认为放养的鱼种愈多,产量就愈高,于是人为的超高密度放养。其实不是,密度过大会造成环境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鱼容易患病,饵料系数明显上升等等。所以,必须科学合理的搭配放养,控制适当的密度。

2.3 科学投饵

   要按照“四定”原则投喂,选用与养殖鱼类相适合的饲料,注意饲料的粒度与鱼的大小相适应,饲料的清洁度与养殖品种相适应,及时清除鱼类吃剩的残渣,经常对食场进行消毒。

图片
2.4 水质管理

   易发病池多数是多年养殖的老池塘,这类池塘已多年不清塘,淤泥普遍较厚,容易导致病原体滋生,所以,做好池塘的清淤消毒工作很重要。要进行干塘清淤(底泥低于10厘米为宜)、冷冻、暴晒后,再用生石灰(150~200千克/亩)清塘消毒。

       三、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

3.1 养殖户需要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断鱼病

   水产养殖过程中不但要求养殖户能够及时发现鱼病,而且还要能够准确诊断鱼病,以便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加有利条件,尽最大可能发挥治疗效果。及时发现鱼病,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最佳途径。

   在鱼病高发期,养殖户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养殖,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定期巡塘,增加监测次数,提高水质,时刻注意变化。一旦鱼类疾病爆发的前兆,会出现鱼儿进食困难,体色发生改变,独自游走,甚至出现个别鱼死亡。

图片

  一旦养殖户疏忽没能及时发现问题,将会爆发大面积死亡。相反,如果养殖户在发现死鱼时进行了及时抢救,采取适当措施将大大降低损失。

   此外,还应鼓励养殖户多深入学习和了解鱼病防治的相关知识,不断更新鱼病检测的硬件设施,如若出现无法判断的鱼病,应立刻求助专业技术人员。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应根据鱼病的种类、发病阶段和生活环境,判断预测鱼病的发病缘由,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治疗。除使用药物外,还应配合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全面提高鱼病治疗效果。

3.2 科学合理选择药品

   确诊后,有必要使用相应的药物。为了有效提升鱼病的治疗效果,养殖户应根据养殖环境和病鱼品种科学、合理的选择药物。不要盲目采用其他人的方法,滥用药物。

   同一鱼病,环境和时间发生改变,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养殖户可以承受的价格范围内,选择容易获得的药品。使用混合药物时,要注意避免不良反应,如漂白粉、硫酸铜和生石灰不能同时使用。同时,要注意药品是否会影响水的质量或影响人体健康。


3.3 水产养殖户必须准确控制药品数量

   必须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一旦超过有效剂量后,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然而,药物剂量过小,则治疗效果会大大降低,鱼病也不会得到有效缓解。过多的剂量会对水和鱼造成损害。

   使用前应先检测水温和气温,最佳用药时间是上午九点到十点,或者从15点到16点这两个时间段。

   值得注意的是高温会加大药物使用风险。药物剂量的判断是参照池塘的具体情况,以及水量和池塘大小计算而定的。水的测量精度是养殖户需要测量的,可以做准确的测量。

   同时养殖户大多数都会怕麻烦,采用估算的方法,很难控制好所用药物达到治疗范围内的精准,保证在有效剂量范围内这点很难做到。药物应用主要是全池式泼洒。

   为了保证鱼病防治效果,养殖户需要根据用药情况准确配比,根据池塘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如果长期不能适量的使用药物,会加大鱼病发生的概率,一旦发生,规模会不断扩大,造成鱼类产量下降。只有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才能提升鱼病的治疗效果。

图片

               结束语

   总之,养殖户平时要多学习和了解鱼病发生的原因,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正确的选取药物并控制药物使用剂量,最大限度的发挥鱼病的治疗效果,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收益,提高水产的产量,推动水产养殖业的长足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