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为什么说“报怨以德”?

 一声佛号一声心 2022-03-03

《论语.宪问》中有段话很有意思:“或曰:以德报怨, 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以德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那以什么回报善行呢?应该以正直回报恶行,以善行回报善行。”

孔子的回答没有问题,大家都能接受。关键是前面那个人的提问,有点意思。为什么那个人会向孔子提问“以德报怨”呢?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就讲过一句话,叫做“报怨以德”。那个人可能对这句话有所怀疑,所以才向孔子请教。

那老子的这句“报怨以德”到底什么意思呢?难道老子错了吗?

没有错,但是含义比较深,一般人很难理解。

世间之人无论贫富贵贱,最大最难解决的问题,也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怨仇、怨恨。甚至有一些积怨很深的人,世世代代都是仇人,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那人与人之间的怨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就是因为一句话没说对,或者因为其他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从此便结下梁子了,并且越结越深,谁也不服谁,甚至到了最后大打出手,闹出人命。

这种事情,我就亲眼看到一个。大概十年前,路过一个菜市场,看到一个老太太在对着一个卖菜的小伙子大吵,忘了具体什么原因了,反正就是因为买了一点豆角,几毛钱的事。老太太不依不饶,小伙子倒是没有吭声。

可后来老太太的儿子突然开着车来了,他来了之后,也不吭声,从后备箱里抄起一个警棍,直奔小伙子菜摊前,小伙子就跑,他儿子就把人家菜摊砸了。后来也不知道他儿子干什么去了,卖菜的小伙子又回来,拿了一根铁棍把他的车砸了。看到这里我就回家了。

第二天看新闻才知道,最后小伙子把老太太的儿子拿刀子捅了,过了几天新闻上说,小伙子一路步行逃回河南,最后被抓住了。

其实原本不是多大的事,就是几毛钱的小事大,大家都各让一步,也就没事了。最后卖菜小伙子坐了牢,老太太的儿子也没了。

圣人的想法和普通人的想法不同。圣人的心量很大,他察觉到,怨恨在没有结成之前,其实什么都没有;在刚刚开始结仇的时候,其实事情也很小,往往都是不起眼的事情;即使与人结了怨仇,感觉也无所谓,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他没有那种顽固不化的怨恨之心,也不会与别人为敌。事情既然过去了,那就算了,就跟没有发生过一样。

所以圣人在与人结怨之后,就会任由对方去怨恨,而他自己却完全没有怨恨报复之心,既不会以德报怨,也不会以怨报怨。但在别人看来,你们两人本来结了怨仇,但你却没有报复之心,那你就是道德高尚之人,就是所谓的“报怨以德”了。

所以说,所谓的“抱怨以德”,是别人对圣人做法的曲解,以为圣人没有怨恨之心,就是报怨以德了。其实不是,圣人本性如此,心中没有怨恨,完全是自性的流露,并不是刻意用德行去回报怨恨,这正是孔子所说的“以直报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