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始有终真君子,不忘初心大丈夫

 彭允好 2022-03-03

中国有句老话:“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只算走了一半。换句话说,能够坚持走完剩下的路程,才算全始全终、德行圆满。

很多人做事,往往刚开始的时候雄心勃勃、踌躇满志,有着宏伟的目标,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也抱有对做人宗旨、原则、气节和道德操守,坚守到底的态度和信念。然而,事实情况,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坚持下来,半途而废者,中途变节者,自暴自弃者,消极遁世者,比比皆是,这也导致了为何成功者总是凤毛麟角,不是成功者比其他人更有能力,更有才华,更有背景,更有实力,而在于成功者更懂得坚持,做事有始有终,能够更坚定地走完最后十里路。

佛经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又云:“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初心”,是人的“初发心”,跟儒家、道家所讲的“赤子之心”是一致的。《道德经》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孟子·离娄下》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样的“初心”,“赤子之心”,挚诚、真切、淳朴、厚实,不加伪饰,纯任自然。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画弥勒上生帧记》中说:“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意思是说,人要时时不忘记最初的发心,持之以恒,慎终如始,最终必然会实现本来的愿望,修成正果。

东汉名将关公,是华人社会人人称颂、敬仰的大英雄、武圣人,祂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生死与共、志兴汉室的真挚友谊、崇高理想,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被奉为交友之道的道德典范,团结、合作的文化象征。

关公在涿郡与刘备、张飞一见如故、志趣相投,于桃园中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誓词云:“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关张兄弟三人失散。关公斩颜良、诛文丑之后,刘备在袁绍营中得知关公的下落,遣南阳陈震送书信给当时正身困曹营的关公,关公看书毕,大哭曰:“某非不欲寻兄,奈不知所在也。安肯图富贵而背旧盟乎?”震曰:“玄德望公甚切,公既不背旧盟,宜速往见。”关公曰:“人生天地间,无终始者,非君子也。吾来时明白,去时不可不明白。吾今作书,烦公先达知兄长,容某辞却曹操,奉二嫂来相见。”

给刘备书信云:“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听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致负所托,故尔暂且羁身,冀图后会。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公,奉二嫂归。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

关公几次拜辞曹操,曹操知其来意,故意闭门不见。关公无奈,挂印封金,写下《辞曹书》。《辞曹书》全文为:“窃以日在天之上,心在人之内。日在天之上,普照万方;心在人之内,以表丹诚。丹诚者,信义也。某昔日有言曰:主亡则辅,主存则归。新受曹公之宠顾,久蒙刘主之恩光。丞相新恩,刘公旧义。恩有所报,义无所断。今主之耗某已知,望形立,相觅迹。求功刺颜良于白马,诛文丑于南坡,丞相厚恩满有所报。每留所赐之资,尽在府库封缄,伏望台慈,俯垂照鉴。”

关公去后,曹操要求诸将向关公学习:“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

做人,不忘初心,才能坚守人格的操守,坚定人生的方向做事,有始有终,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赢得世人的敬重。

唐代名臣魏征在《十渐不克终疏》中说:“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意思是说,明白一个道理不难,践行它却很困难;做一件事情不难,能坚持到底,有始有终却很困难。

《诗经》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好的开始,只是成功了一半,善始者,还要善终,不忘初心,持之以恒,有始有终者,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

--本文刊载于《香港商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