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历壬寅年,当一群景德镇的陶工决定“逃离大厂”

 lwdalian 2022-03-03


-  原创  -
第 2235 篇
每日更新中

四百二十年前的壬寅年,万历皇帝生了一场急病,这位贪婪的皇帝突然良心发现,召见首辅沈一贯,决定下诏停止矿税、江西烧造、江南织造,并召回监管此事的各路内监回京。

然而第二天,病情转危为安的万历立刻反悔,下令收回诏书,继续放任自己的矿()税()中()使()在各地作威作福。

万历到底有多贪呢?明史学家孟森评价其为“帝王之奇贪,从古无若帝者”,这一点从他命令景德镇烧造瓷器的数量上也可得到验证。

《明史》记载光是万历十九年这一年,皇帝本人就想烧十五万九千件瓷器,后来想了想又增加了八万的KPI

这让景德镇的陶工们

烧到了万历三十八年都没有烧完......

但可能就是靠数量取胜,

使本不富裕,官窑制度还混乱的万历朝也能诞生不少精品青花瓷。

图片

明万历青花龙纹方盒 | 台北故宫藏

图片

明万历青花云龙八卦纹方炉 | 台北故宫藏

图片

明万历青花番莲寿字纹碗 | 台北故宫藏

图片
图片

晚明时期因为国家财政的紧张,基本上是取消了明早期的官窑制度,采用官搭民烧。朝廷以 “ 散窑 ” 方式 , 将所需烧造的御瓷份额分派给高端民窑。

这其实就是对地方财政、民窑以及陶工们的疯狂薅羊毛,《浮梁县志》就记载过嘉靖时期因为国家无力支付工匠银钱,只能无限期欠薪,并继续利用特权逼迫其劳动,不干完不许走,这一干呢又是十几年。

等到了万历时期更是变本加厉。

万历吧,作为一位皇帝来说,确实又穷又抠门,当然也不完全是他的问题,祖上留下来的东西就少的可怜。

黄仁宇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中就拿明朝跟宋朝做过对比:

宋代的记载显示,到11世纪中期每年国家的预算已经达到12600万缗到15000万缗之间。而明朝哪怕是在永乐皇帝手里,帝国平均每年的田赋收入也就接近3000万石。

注:在明代,每缗铜钱与1石粮食相抵。

所以黄仁宇评价道:“尽管这些数字要充分地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但可以认为,明代的财力要比4个世纪前的宋朝差了很多。”

你想任务重,工期长,发不出工资,这边还要经受当地官员和空降宦官的双重剥削,长此以往陶工们不反才怪。

所以万历年间基本上就是大大小小的民变不断。

但是壬寅年这场民变却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关键事件,是它以一种阴差阳错的姿态,改变了中国青花瓷发展的走向。

《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三十年(1602年)二月二十一日,江西税监潘相舍人王四等,于饶州横恣,激变致毁器厂。

说的就是宦官潘相到了江西担任税官并监管景德镇瓷器生产以后,作威作福,骚扰乡村。

甚至潘相这帮人还打着开采“土青”、矿山的名号,借口住宅或祖坟之下埋有矿藏而向民众勒索钱财,不给钱就开挖,最终激起景德镇窑工民变。

图片
图片

往往分析景德镇民变的时候,讨论多集中在阶级矛盾之上,忽略了根源大有可能来自于生产资料的紧张。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就讲到嘉靖年间回青的流行,但到了他孙子万历时期,进口的回青基本已经用完,而江西出产的石子青数量与质量也都大幅度下滑。

一面是进口青料已经用完,一面是尚且未找到合适、充足的可替代国产青料,就更给了这些内监们可乘之机,四处打着寻找土青的名号肆意搞破坏。

然而壬寅年的民变让潘相在江西的开采活动变得艰难,不仅是民众,江西当地多名官员也反对他继续驻扎景德镇,开采土青。江西巡抚许弘纲就认为潘相驻扎会引起新的暴动,而且江西当地“土青”的质量并不好,没有开采和买卖的价值。

但到底是宦官出身,揣摩圣意的基本功不是官员们能比的。早在一个月前,潘相就上书万历,除却伏低做小愿意从南昌府移居景德镇,专注窑务以外。还重点提及了“描画瓷器须用土青,惟浙青为上。

就让我们微微来揣摩一下这位宦官

是否有想把这道难题踢给浙江方面的意思呢?

不管如何,发生在景德镇的问题确实是让浙江也牵扯进来,同时还“阴差阳错”更加突显了“浙料”在明晚期制瓷业的地位。

而经过几代制瓷工匠的努力,浙料的制备工艺愈加发达,呈色也愈加稳定,等到了康熙年间,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开始均采用浙料烧制

再说回万历,由于民变而加速引发的青料转变,使得青花瓷在万历皇帝在位的四十八年里,前后呈现出来两种不同的发色。

万历早期

因为回青存量尚且有余,所以发色与嘉靖、隆庆时基本一致,也是蓝中泛紫

图片

明万历青花龙穿花纹梅瓶 |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明万历青花婴戏图圆盒 | 故宫博物院藏

万历中晚期

随着国产青料比例越来越高,发色越来越淡。蓝中泛灰,且多有晕散。

图片

明万历青花云龙双耳炉 |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明万历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 |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而这场始于壬寅年的景德镇民变反反复复持续了长达四年之久 ,可以算得上是对官窑体制根基的一次致命打击,同时这为民窑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机遇,大批有才华有技术的陶工都选择“逃离”御窑厂,投奔民窑。

等到了天启和崇祯时代,御窑厂更是处于停工的状态,甚至连关于这两个时期御制瓷器的记录都没有。

晚明一直是以“国不富民富”著称,那到底民有多富?黄仁宇也给出过细节,“明朝末年一个大财主可能会在其家中窖藏100万两白银。1580年的一份上奏透露出在长江以南的许多家庭确实贮藏有成千上万两白银

这数据真的一点也不夸张,多方数据表明在明朝灭亡前的72年间,光是海外输入中国的银元至少在1亿元以上。

虽然明朝政府始终没有学会如何用银币来进行财政管理,但这并不妨碍白银在民间成为通行的货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朝政府失去了对货币和信用的控制,反而加速了“藏富于民”。

所以对于明朝的这些江南世家大族来说,于政治上是趋于虚无,于生活上却是财富的快速累积。有钱有闲有品位,这也直接激励了晚明陶工们在“逃离大厂”后,可以制作出一大批灵气逼人的青花瓷。

图片

明天启至崇祯景德鎮民窑青花山水人物葫芦瓶 | 台北故宫藏

画面描绘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凭栏观望白鹅戏水的轶事,

符合晚明文人之雅趣。

图片

明天启仿成化款青花兔纹花口盘 | 故宫博物院藏

当画师不必再受制于官窑,开始迎合市场

绘制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后,

中国青花瓷的风格也开始逐步生动活泼。

张爱玲曾在《中国人的宗教》里写道:“中国文学里弥漫着大的悲哀。只有在物质的细节上,它得到欢悦——因此《金瓶梅》、《红楼梦》仔仔细细开出整桌的菜单,毫无倦意,不为什么,就因为喜欢——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

配合着她的这句话,我们是否能更为深刻地理解晚明这帮人的心态?

没有什么能够永垂不朽。

万幸,我们还有这一点漂亮的、无用的长物在手,

从几百年前的壬寅年到这一个壬寅年,

再到下一个壬寅

.......

哪怕纳博科夫说过:“我们的存在只是一道短暂的光缝,介于两片黑暗的永恒之间。”我却相信这些由普通人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细碎却又饱满的,将会是延长光缝最好的方式。

就让我们再来看一些和美畅快的细节

在当下享受一点治愈

图片
图片

明天启青花赤壁赋人物碗 | 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

局部放大图

画面描绘了苏东坡创作赤壁赋的场面并饰以诗文: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图片
图片

明崇祯青花竹林七贤人物葫芦瓶 | 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

局部细节图

画片描绘了竹林七贤集于山水之间,

肆意酣畅,纵情清谈的场面。

图片
图片

明天启至崇祯青花人物碗 | 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

局部细节图

画面充满童趣,描绘了一个男人坐在松树下,

看着一个男孩在放蝴蝶形状的风筝。

「村童放纸鸢」一直是中国田园诗中的常见意象,

在这其中,最出名的句子莫过于清代诗人高鼎那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图片
图片

明崇祯青花封神演义故事图笔筒 | Berwald Oriental Art 藏

图片

局部细节图

明末清初的青花瓷画片开始喜欢

用各类话本小说情节来作为素材。

图片
图片

明崇祯青花采莲图笔筒 | Berwald Oriental Art 藏

图片

笔筒背面细节图

画面生动描绘了当时的市井生活

图片
图片

明崇祯青花扫象图盆 | Berwald Oriental Art 藏

图片

明万历丁云鹏扫象图 | 台北故宫藏

「扫象」是古代佛教绘画较为流行的主题,

「象」谐音「相」,「扫象」即为「扫相」,

意为破除对一切虚妄之相的执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花花的世界

时间:3月5日19:30

主播:菲菲+元一

图片

图片

清德化窑白釉佛像

图片

清中晚期红釉天球瓶

图片

清乾隆青花矾红描金花卉纹盆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