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青花瓷精品

 芝润斋 2020-12-26
明代青花瓷精品荟萃,东西不仅对,还漂亮

明嘉靖(1522-1571年) 青花百鸟朝凤图八方盖盒

本品属嘉靖御窑盖盒中极为珍稀的一类,八方造型。盒顶中心绘百鸟朝凤纹饰,诸鸟形态各异,或两两翱翔,或栖立枝头,鸾凤则傲居洞石之上,周围牡丹盛开,灵芝吐瑞。外壁上下每一棱均绘洞石花果纹,左右各有一鸟,口沿绘八组缠枝瑞果和缠枝灵芝,上下对应。青花一色浓艳绚丽,以小笔触填涂,细致中亦见朴拙之气。底落“大明嘉靖年制”款。

嘉靖至万历期间的青花盖盒传世品多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八方形、银锭形、方胜形等,此八方盖盒为其中之一,至于八方形在文化意义上与八卦的产生有直接的关系,当中亦体现出嘉靖时期道教风格的影像。许之衡于《饮流斋说瓷》中曾叹曰:“明代嘉靖官窑花彩有五十余之多,其彩画之诡奇绘事之伟丽,几于不可方物,所惜者上方贵品罕流及人间,而历年多残缺不少…精真者珍同拱璧,然间或一遇亦足考见前代美术之一斑焉。”以许氏之标准,本品当入“上方贵品”之列。

明代青花瓷精品荟萃,东西不仅对,还漂亮

明万历(1563-1622年) 青花龙纹镂空莲托八吉祥长方盖盒

本品制作工艺复杂,盖顶设计精巧新颖,花饰繁复多变,盒身外壁与盖顶下方均饰四组云龙赶珠纹,盒盖中央于菱形开光内镂空,绘以缠枝莲托八吉祥,开光外以龟背锦地环绕,绘折枝灵芝,笔法洒脱。盒身下做出四足,盒底露胎,中心内凹施釉,青花双线框内书“大明万历年制”横款,章法自然。

盖盒应为当时青花五彩官窑中的一件代表作,万历一朝好制盒子,各式各样,有圆盒、方盒、菊花式盒、蛐蛐盒、菱形盒及方胜盒等,因其型制的不同,有果盒、文具盒、笔盒、调色盒等之分别。此盒即为方盒一类,造型规整,呈长方形,上下作套合设计,底部外延成台座,应为宫内文房用具。此种器形设计颇为精巧,但于烧造却非易事,需将泥料做成合适大小后以釉泥粘合而成,故温度等要求很高,稍有疏忽便有开裂变形,成品率极低。

明代青花瓷精品荟萃,东西不仅对,还漂亮

明万历(1563-1623年) 青花双龙赶珠纹捧盒

「大明万历年制」款

呈扁圆形,盒盖与盒身以子母口相合,圈足较高,盖及器身上下边缘均凸起一周,使整器造型于平缓中现变化。盒胎质略显肉红色,釉层紧密而清亮,均为为明代中晚期瓷器典型特征。通体以青花绘制,盒盖顶部主体绘双龙戏珠纹,双龙一升一降,于火焰云朵之中穿梭,追戏火珠;两条长龙在祥云之间围绕宝珠飞舞,五爪腾空,身体扭曲,龙嘴大张,龙须细长。盒盖与盒身绘缠枝莲托八吉祥,口沿及足际点缀三角形纹样及朵云纹。整器青花发色艳丽,纹饰布局饱满浓密,笔法大气流畅,所绘苍龙形体修长,牙尖爪利,毛发前冲,时代特征极为明显。盒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明代青花瓷精品荟萃,东西不仅对,还漂亮

明嘉靖(1522-1569年) 青花云龙赶珠纹大碗

「大明嘉靖年制」款

撇口深弧壁,造型颇为硕大,端庄敦实,胎体厚重坚致。外壁绘双龙腾跃于祥云间,须发飞扬,身形劲健,双龙追赶宝珠,底部正中落“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款。构图疏朗自然,留白得当,笔触细腻,画面气势雄浑。胎釉温润,宝光内蕴。青花色泽紫妍,为典型嘉靖回青,硕大之体量实为罕见。

明代青花瓷精品荟萃,东西不仅对,还漂亮

明嘉靖辛酉年(1561年) 青花仙鹤花鸟盘

盘造型规整,盘内壁绘饰云鹤一周,瑞鹤飞舞九天之上,两两相对,中间间隔十字云纹。弦纹圆圈绘花鸟小景,有一树灼灼桃花,枝繁叶茂,花枝上鸟雀成双,鸣叫不已。本品通体施透明釉,胎体坚致洁白,釉质莹润清澈,与青花之翠蓝相映成趣。圈足底部青花书“嘉靖辛酉缙绅佳器”款。嘉靖辛酉年即为嘉靖40年、西元1561年,制作年份明确,较为少见。缙绅原指官宦的装束插笏于带,后为官宦之代称。

明代青花瓷精品荟萃,东西不仅对,还漂亮

明万历(1563-1623年) 青花莲托八吉祥海马瑞兽图梅瓶

梅瓶盘口,丰肩,深长腹,下腹斜收,近足处外撇,隐圈足。通体施白釉,略泛青灰色,釉面光洁。梅瓶肩部至足处由上至下绘以七层装饰,瓶身主体绘瑞兽纹,狮背绘以莲托绣球,瑞狮张牙舞爪,跃于画面之间。整体梅瓶器型修长,隽秀挺拔,青花色泽光亮浓艳,宋元两代期间,梅瓶为酒器,清朝则以之为花瓶,或作装饰陈设。大明年间,梅瓶亦为祭器,置于帝后王孙、高官贵胄陵丘墓之中。定陵出土八例带盖梅瓶,断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万历年陵墓中放置嘉靖年器,表示梅瓶并非纯为陪葬而制,而为皇室之珍藏。以狮纹入陶瓷器纹饰始见于六朝时期,至明清两代广泛流行,而以宣德青花狮球纹罐最为知名。可见《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页28,图1-32,故本品纹饰即为万历时期追仿前朝的制品。

明代青花瓷精品荟萃,东西不仅对,还漂亮

明万历(1563-1625年) 青花龙凤穿花杯

杯口外撇,口沿下方渐向内收,弧壁,圈足,器虽小却独具气势。杯外壁青花绘穿花龙凤纹,游龙身形矫健,五爪力张,髯髪飘扬,追逐游凤,杯内心绘开光内立龙纹,充满极强韵动之感。圈足内书“大明万历年制”款。本器晚明“务极华丽”审美情趣的浸润影响下,布局层次增多,画面纹样繁密,又有别具疏雅风韵的构图装饰,体现玲珑之效。

明代青花瓷精品荟萃,东西不仅对,还漂亮

明万历(1563-1626年) 青花双凤穿花卉纹盘

「大明万历年制」款

撇口,弧形浅腹,矮圈足,形制轻盈俊美。胎体匀薄,胎质细润晶莹,通体除足端处无釉外皆施透明釉,釉色白中略泛青,釉面滋润匀净。器内外纹样先以双线勾勒,后填色,由于采用一笔涂抹的技法而成,浓重匀称,灵动传神。盘心及外壁均绘饰经典的双凤穿花纹样,正合“凤凰于飞,和鸣铿锵”大吉之意,笔调俊雅,线条舒展而灵动。底落“大明万历年制”楷款。

明代青花瓷精品荟萃,东西不仅对,还漂亮

明万历(1563-1627年) 青花梵文莲瓣供盘

「大明万历年制」款

盘拟取莲花为形,设计精巧,口内莲瓣的凹面有双勾垂云纹。盘心环饰两圈如意云纹,间以弦线相隔,中心书梵文。外壁上层莲瓣内画八朵折枝花卉,间以八个梵文相隔。下层莲瓣尖部画出叶脉纹,根部留白,显出莲瓣绽放之态,底部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万历年制”款。

其功用当为佛前供器,在密宗的理念中,该器所书的梵文为种子字,以草木的种子比喻佛、菩萨形象,写有梵文经咒和种子字的器皿是具有一种加持力,能得到佛法的保佑,加速修炼佛法的进程,此盘当为万历宫廷崇信佛教的一例佳作,国内外重要博物馆均有类似器物收藏,可作参照。在北京紫禁城的西北隅分布着许多供奉神佛的宗教建筑,尤其在太后、太妃颐养天年地方,佛堂、神殿更为集中。据《清宫述闻》载:“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供佛像之所。英华殿西北隅,前明旧址为奉佛所,有九莲菩萨御容,明神宗生母慈圣李太后也。” 本品为万历御窑经典品种,传世不为多见,一般称为‘盘‘,但清宫往往称其为‘洗‘,清宫档案中‘青花白地莲瓣洗‘即指本类。

明代青花瓷精品荟萃,东西不仅对,还漂亮

明万历(1563-1628年) 青花龙纹四方香炉

「大明万历年制」款

此式四足方炉为万历时期新创器形。炉器呈鼎形,直口,口沿平而微折,折肩,两侧堆塑兽耳,身方,深腹外凸,下置四足。通体青花装饰,肩腹部均绘双龙戏珠纹,二龙张嘴吐舌,体态矫健,中间有焰火珠,相映成趣。青花色浓艳,蓝中泛紫,釉水明亮。器底书青花“大明万历年制” 六字两行双框楷书款。

万历时期,宗教祭祀活动十分活跃,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崇信佛教,宫人称其为菩萨化身,尊为“九莲菩萨”。故万历官窑瓷器中,与祭祀相关的香炉多有烧造,且外形变化多端,而此式器型即典型明万历御窑窑制式,极其稀少,弥足珍贵。

明代青花瓷精品荟萃,东西不仅对,还漂亮

明万历(1563-1629年) 青花高士图卧足杯

「大明万历年制」款

杯直口,弧腹,卧足,内壁通景描绘高仕图,和风惠畅、山水庭院中,翩然而坐,依于书卷旁,旁饰童子执扇;以青花淡描绘就,濡墨挥毫,如雅拂弦柱,一派恬淡的世外情怀。画面中人物的年龄、衣饰、神态刻画生动,极为传神。青花用料淡雅,发色纯正,层次分明,具有典型的万历时代风格。底施白釉,正中落“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明代青花瓷精品荟萃,东西不仅对,还漂亮

明崇祯(1628-1644年) 青花高仕图三足笔筒

呈筒状,上宽下窄,直壁微斜,端庄之中富于变化,线条洗练流畅。下承三足,底心微内凹,底部露胎,有细密弦纹。口沿及近底处暗刻纹饰装饰,白釉泛青,青花幽蓝,为明末崇祯年间瓷器的典型特点。胎体厚重,胎质细腻洁白,釉面肥润,通体绘罗汉图,红日初升,松树下,岩石旁,溪水边,众位高僧或站、或坐、或独处、或论道,皆形神兼备。衣服上的梅花斑点和席织草纹为明末清初的典型特征。石者,天地之骨也,此器的山石采用斧劈皴画法,简明概括,痛快淋漓。

整体画面受明代晚期画家丁云鹏《罗汉图》影响,绘画生动传神,深具晚明文人画绘画风格的影响,飘逸灵秀,饱含禅意。明代中晚期文具创新兴盛,由商贾兴起的装饰书房的时尚风靡江南,延及宫外,因此,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应运而生,其中五彩瓷、青花瓷笔筒最为流行。时至明末,瓷笔筒制作工艺更为讲究。此件青花罗汉笔筒,端庄俊逸,制作有度,绘制精湛,体现出崇祯时期高超的制瓷水准与鲜明的文人意趣,置于书房案头,更添清雅。

明代青花瓷精品荟萃,东西不仅对,还漂亮

明崇祯(1628-1645年) 青花山水图笔筒

本品口径宽广,平底。笔筒外壁通景描绘山水人物图,青花分色层次鲜明,浓淡相宜,画面布局疏朗有致,山水景物起伏迭荡,纵深感极强。所绘人物寥寥数笔却可现神态,于细微处见精妙。画面中自山而下一条石径,二高士于路中闲谈,山下水面现三只小舟,舟上之人或相谈、或撑篙。绘者对远山近岸,高台楼阁,山峦的阴阳反侧,树木的疏落茂密,均描绘得出神入化。其山石采用分水皴技法,苍劲而富有气势。全作画意高远,展示出一种雅逸清幽的意境,为文人雅士案头陈设佳品。

明代青花瓷精品荟萃,东西不仅对,还漂亮

明崇祯(1628-1646年) 青花清供图筒瓶

本品侈口束颈,长直腹,平底,体量硕大,底部露胎处可见胎质细腻洁白,紧实致密。瓶釉色白中泛青,肩部和胫部釉下暗刻弦纹,颈部以青花绘长短蕉叶。瓶腹部以青花的手法装饰博古图,画中布置各式花瓶,花盆,瓶呠内插有四季花卉,花器皆为典型雍正、康熙时期用器;另可见一哥窑香炉,炉内插花,别有雅趣给整幅画面增添了许多生机。

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曾命大臣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后人因此将绘有瓷、铜、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图画,称为“博古图”。后代画家绘制时还以花卉、果品等装饰点缀。“博古图”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因此颇受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欢迎。

明代青花瓷精品荟萃,东西不仅对,还漂亮

明崇祯(1628-1647年) 青花水浒传人物故事图筒瓶

此瓶为崇祯青花代表器,筒式瓶也称象腿瓶、一统瓶,一统瓶的说法是明末战乱不断,百姓深受其害,因此盼望国家早日和平统一。明末清初之瓷,器型多数以筒瓶、笔筒、花觚这类造型为主。本品器表以徽派版画精致准确而富于气势的笔法描绘《水浒传》人物,计有大刀关胜、浪子燕青、阮小五、索超四人,人物气足神完,有崔子忠、陈老莲之致。《水浒》题材流行于明末,陈老莲有《水浒叶子》传世。时逢天下大乱之崇祯乱世,画此“造反”与“招安”的水浒题材大有现实意义。人物间山石草木,间有嶙峋怪石,所绘岩石,颇具质感,青花发色鲜妍夺目,分水技法细腻,笔触纤巧精致,状物有神,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衣褶折迭错落之处尤见功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