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陶瓷馆明代陶瓷(十)明晚期天崇青花瓷

 与照耀同行 2022-06-14 发布于北京

明光宗登基29天就驾崩了,他没来得及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明朝,也没来得及好好教育自己的儿子,于是近于文盲的天启帝开启了快乐的木匠生活。

泰昌朝短暂得可以忽略,天启青花就延续了万历青花的风格,也逐渐在时代发展下形成了清新雅致的新特征。

明代后期,景德镇民窑工艺有了较大提升,嘉靖朝时民窑精品就已经与官窑不相上下。万历朝官窑停烧后,大量官窑匠人进入民窑,进一步提升了民窑的技术水准,而且在外销出口和民间需求的推动下,进行了更广泛的创新。

明天启青花山水罗汉图炉。

天启朝继续采用石子青钴料,因为民窑风格广泛,青花颜色也多种多样。

代替官窑供宫廷使用的青花较多继承了万历传统,有的采用万历晚期的淡描技法,青花色泽清谈,青中泛浅灰色。也有的呈色为鲜艳的浅蓝色,但逐步出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类似清初青花颜色。
为民间生产的青花呈色就不太稳定,有晕散现象,纹饰的线条与釉面呈熔融现象,此类青花多为佛前供器。
天启民窑也延续了万历后期难出大器的毛病,大件瓷器既少又糙,规整度很差,而小件瓷器一般做得很精细,保持了明代官窑瓷器的水准。
明天启元年青花山水罗汉图钟。
天启青花画工大多着重写意,绘饰比较粗率,而这件罗汉图钟釉面白净光滑,淡描青花绘出的十八罗汉图工整细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堪称天启青花的精品。

更难得的是,钟的肩部暗刻楷体“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六字横排款。

天启朝只延续7年,传世器非常少,更少有年款,而这件罗汉图钟不仅有年款,而且明确说明它生产于公元1620年。

这件造型修长秀美的花觚口沿下用青花楷体写“天启年米石隐制”七字横款,也是非常珍贵。这些带年款的青花器也都成为了天启青花的标准器。

明天启青花花卉纹出戟花觚。

天启青花画法多为单线平涂,而这件觚的纹饰采用勾边填色,色泽淡雅,在天启青花瓷器中非常少见。

另外,米石隐就是米万钟。如果你对他不大了解,那就去北京颐和园,在青芝岫前待一会儿,会有接连不断的导游用各种风格的语言讲述米万钟与败家石的故事。

天启帝为人昏庸,自我放飞的同时又放飞了阉党。但他人并不坏,对自己的妻子很好,对弟弟更是非常好。

于是,帝国时代不断强化乃至顶点的皇权再一次显示出了威力,即使宦官特务集团在大明两百来年里多次猖獗,但每次只要皇帝稍微认一下真,立马被打得落花流水。

明崇祯青花婴戏图笔筒。

可惜崇祯帝童年没享受过家庭亲情,青年生活在恐惧之中,始终没接受过正规的帝王教育,因此虽有中兴之志,但才干平庸又性格极端。

于是,帝国的惯性终于彻底耗光了,大明王朝走到头了。

崇祯朝历时17年,国势一败再败,青花瓷质量更是明显下降。

从青花发展史看,崇祯青花正处于万历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转折点。过去崇祯青花混于清早期青花中,直到近几十年才从康熙青花中被辨识出来。

明崇祯青花钵缸。

崇祯青花仍采用石子青,呈色偶有比较鲜艳的,大多数为清淡的青灰色,不仅色调暗淡,还有晕散,最严重的会让纹饰线条都看混淆不清。

不过从这时候青花混水开始出现了浓淡层次分明,这为清代青花风格奠定了基础,直到清代青花的青翠欲滴问世。

明代后期城市生活发达,明清章回小说完全成型,老版四大名著全部出版,虽屡遭官府禁毁,仍风行大江南北,说书与戏曲成为重要的民间娱乐。相应的,以外销和民间使用为主的民窑,也根据社会风气大量生产绘有人物故事图的青花瓷。

明崇祯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
崇祯青花中有一些被称为“上品细料器”的精品,胎体坚实洁白,青料色泽青翠艳丽,绘画浓淡相宜,产生出墨分五色的效果,难怪长期被视为康熙青花。

明青花人物故事取材广泛,有很多是现在已经不知道的故事和传说,而且明代人物画的故事主题和表现重点与现代人眼光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很多故事只能看个大概,比如这件画的应该是高士访友图,但究竟是中国历史中的哪位高人就不可知了。

明崇祯青花人物故事图筒式瓶。

这幅故事画看上去像是赵子龙终于把幼主从长坂坡带回了刘备面前,但孩子有点大,还站着,不大像阿斗啊。

明崇祯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

《三国演义》成书于明朝初年,明朝后期被没有多少文化的女真人视为兵书,朴素的战争原理与剽悍的战斗力相结合,爆发出了将会横扫东亚大陆直至内亚和青藏高原的小宇宙。

于是,多尔衮带领八旗入关了,他在实现甲申鼎革的同时,也为中国电视剧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

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陶瓷文化进入了停顿和歇伏,然后就进入了下一个朝代更加登峰造极的大发展。

再见了,大萌朝!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