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药物难治的双相情感障碍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你好122 2022-03-03

“她才18岁,这辈子最好的年纪却要住在精神病院里,孩子难受,我们做父母的看着更难受...真的很感谢上海市东方医院功能神经科的医生护士,是你们给我女儿第二个春天,给了我们家新的希望。”出院前,蒋某的父亲感慨道。

10年前,患者蒋某(女性,18岁)出现情绪低落,自卑,不爱说话,总说自己干什么都不如别人,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有时会有轻生的想法。当时蒋某的父母只以为这是小女孩青春期的阶段,等过段时间就好了,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从2016年起,蒋某的脾气性格出现极大变化,走在马路上感觉别人都在背后议论她,耳边凭空听到陌生人跟她说话,有时骂她长得丑,有时命令她去死,感觉焦虑害怕的蒋某不愿去学校,还出现了头痛头晕的现象。家属带她去当地心理科就诊,医生诊断为抑郁症,服用舍曲林、丙戊酸镁、奥沙西泮后,蒋某症状有所缓解,但没多久家属就察觉了不对劲。

“她吃药之后整个人都变了,总是无缘无故发脾气,花钱特别大手大脚,睡着的时候腿控制不住地乱动,要么就是半夜不睡觉咬自己,每天都不肯去学校,说她们班同学要打她,我们和她说没有这回事,她还会对我们生气,吵两句就动手打我们。有时候又说自己活着没有意思,说想死。”蒋某的父亲如是说。

后来有一次,蒋某因认为邻居在背后议论她,拿起铁锹就砸向邻居,被民警强制送进精神病院,诊断结果为双相情感障碍,服用多种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在精神病院里一住就是3年9个月。

文章图片1

在一场家庭聚会中,亲朋向蒋某的父母提起了上海市东方医院,说这家医院可以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术后患者看上去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蒋某的父母跟家人商议后,决定带蒋某来看看。

2021年11月,患者蒋某随父母到上海市东方医院功能神经科就诊,门诊医生认为蒋某年纪尚小,有手术指征,建议她马上住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尽早进行微创手术治疗。

文章图片2

手术的风险很大吗?术后会不会变残变傻?

蒋某顺利办理了入院,可蒋某父母内心的紧张和疑虑依旧挥之不去,功能神经科医生团队耐心解答了家属的系列疑问。

“任何颅脑手术,都会有脑内出血、脑水肿、脑梗塞、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高血压、癫痫、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风险,术前严格的筛选适应症和术前的身体状态调整至关重要;神经调控手术治疗重症精神类疾病属于精准定位、微创手术,这类手术的风险远远低于常规开颅手术风险。且手术操作不在脑的智能区、运动区和语言区域,术后不会出现呆傻、偏瘫、失语等现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医生团队的一番话让蒋某的父母稍稍松了一口气,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蒋某顺利完成6天的术前查体和各种检查,于入院后第8天完成了手术治疗。

00:00 / 00:00
2X快进中
重播
播放
00:00 00:00
进入全屏
画中画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术后第2天,蒋某从ICU转回功能神经科病房,神志清楚,精神状态一般,能进食少量流质饮食;术后第8天,蒋某精神状况好转,无明显头晕、头痛等不适表现,术后颅内情况良好,原先的无故发脾气、幻听、敏感多疑、自残、暴力冲动、亲清淡漠等症状消除了,夜间与母亲依偎在同一张床上睡觉,睡眠质量变好,三餐进食情况正常,医生查房时应答切题,于当天下午办理出院。

    文章图片3

    为什么要选择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是高复发、高致残、高危害、高负担的疾病。一个家庭如果有一名精神疾病患者,就如同家中放置了一枚定时炸弹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发了。虽然药物治疗在疾病早期有一定效果,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特别是对病程3-5年以上的患者,病情会逐渐进入慢性衰退期,成为难治性顽症。

    当药物已经无法较好控制精神症状时,精神病人想要过正常人的生活就只剩下手术治疗这一条路。精神外科手术是一种微创精准的治疗技术,通过精准定位大脑内导致精神错乱症状的神经核团(定位误差仅0.1mm),然后进行靶向射频电流微毁损。治疗原理是阻止了脑内情感环路中的神经核团异常兴奋和传导;也抑制了某些神经递质的产生与释放,重新调整了脑内神经递质水平。至今已有近万名精神疾病患者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功能神经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5%,10年后有效率达85%,无死亡病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