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不是我们太疯癫,只笑世人看不穿

 您好开心每一天 2022-03-04

《红楼梦》里,那对疯疯癫癫的一僧一道大家一定有印象吧?!

文章图片1

宝玉的前世,一块被女娲补天遗弃的石头,他眼里的一僧一道是这样的: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高谈阔论,雅兴非凡。可谓是在天有仙格;可到了人间,却是另一个模样: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行动疯癫,言语怪诞。简直是俗不可耐!

看《红楼梦》,这两个僧道不同寻常的一次次现身,疯癫之外,到底有什么意义,值得探究探究!

文章图片2

江南乡宦甄士隐开始对待癞头和尚可谓是半信半疑。最后却是不离不弃!

抱着生得越发粉妆玉琢、乖巧可爱的英莲,甄士隐是欢喜的,虽然年已半百,有膝下无儿的缺憾。

但是甄士隐第一次展现满满的父爱时,遭遇了癞头和尚的当头嚎啕大哭:

“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

看到那癞头赤脚、疯疯癫癫的和尚,还有他莫名其妙的疯话,甄士隐怎么会去理他!

甄士隐乃一介书生气质。不是蛮横的村夫。所以面对癞头和尚要带走英莲的举动,虽然感觉荒唐,但是他拒绝的方式是:把孩子抱进家里。

文章图片3

癞头和尚还不甘心,当然是文雅的方式做了最后的提醒: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嘶嘶。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四句词,让爱好吟诗作对的甄士隐听的明明白白,他开始有了触动,有了警觉。他知道:这一僧一道必有来历,而他们所说的话,也许并非无稽之谈!

可是,等他想一问究竟,那癞头和尚和跛脚蓬头道士早已无影无踪了!

当一切成真,女儿被拐、房屋被烧、家产被骗……暮年之人,贫病交加,此时的甄士隐万念俱灰。当跛足道人唱着《好了歌》而来时,他心里早已彻悟,万千感悟涌上心头,将《好了歌》解的真真切切,让跛足道人拍掌而赞!而他,也丢下了人世的纷纷扰扰,一句“走罢!”告别了红尘往事。潇洒出家而去。

文章图片4

癞头和尚的话,被视为疯癫之语,不但林如海夫妇不屑一顾,就是贾母听了,也是一笑置之。可是林黛玉悲惨的命运应证了癞头和尚说的不是妄言!

黛玉到贾府,众人见她身体衰弱,便问她为何不及时治疗吃药。林黛玉说:

“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文章图片5

让黛玉不哭!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黛玉的前世是什么?是一棵绛珠草,受神瑛侍者浇灌,得以久延岁月,加以日月精华孕育,修成女体成绛珠仙子,她下凡来是报宝玉之恩的: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让黛玉不见外姓亲友,也是不近人情之举。母亲去世,父亲公务繁忙,无暇照看,无力教育,贾母把她接到贾府是最好的选择:

一是到繁华京都,可以开拓视野,有更多机会;

二是贾府豪门气势犹在,可以享受全方位照顾;

三是贾母母仪贾府,有她的重视,黛玉不会受委屈;

四是姊妹兄弟多,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玩耍。

文章图片6

所以,癞头和尚的话,被视为疯癫之语,不但林如海夫妇不理,就是贾母听了,也是一笑置之。

后来的结果证明,黛玉的人生,因为缺少健康而饱受痛苦;因为得不到爱情的滋养而“魂归离恨天”!癞头和尚的话,并不疯癫,只是当时的人们被繁华遮住了眼。“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文章图片7

而薛宝钗家,对于癞头和尚的话,则是选择:一直相信!

周瑞家的问宝钗小小年纪,何以的这样的怪病,要她趁早请大夫,多吃药,尽早除掉病根。宝钗是这样回答的:

“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病,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想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哪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啊,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文章图片8

而那个癞头和尚所说的偏方简直是奇葩:一个字:巧!

“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收集这些,就得三年的功夫!更折磨人的还有下面这些:

“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个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药送下。”

原材料之奇巧,时间之漫长。难怪周瑞家的惊叹:“阿弥陀佛,真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呢。”

文章图片9

功夫不负有心人。更确切的是:功夫不负相信人!

因为相信,薛家硬是迎难而上,按照癞头和尚的药方,抓住巧字全心收集,居然在一两年间配齐了药方!

如果薛家把癞头和尚的话当做疯癫之语,不屑一顾。宝钗的病能治好吗?!

正是:偏方真奇巧,治病有特效!薛家不停地尝试,不停地相信,最终出现了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