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XUE2397 2022-03-0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习和落实《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核心,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扎实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建设校内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落实课程开设和教学常态化,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延伸、社区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亲近土地、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切实加强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基地”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农业生产劳动活动。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3)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植物生长规律,记录种、管、收等环节的过程。

(4)通过对不锈钢工艺制作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不锈钢工艺制作,培养对不锈钢工艺制作的浓厚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

(5)通过不锈钢工艺制品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习其独特的制作方法,能制作简易不锈钢工艺制品,弘扬民族工艺,挖掘工艺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对学生艺术教育的渗透与熏陶。

(6)通过对家乡不锈钢厨具发展创业精神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理解不锈钢制品制作过程中所蕴涵的劳动创造美的情感,让学生树立艰苦创业的优良思想品德,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自身人文修养,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7)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服务。

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通过小观察、小制作、小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获取知识,激发情趣。

(1)通过参与基地的劳动和制作,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

(2)通过对学校和社区变迁发展的调查、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通过让学生到社区中,开展环保、法制、卫生等方面的宣传,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教室、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

小学阶段目标(3—6年级)

(1)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社会经验与能力。

(2)学会交往与合作,遵守社会规范与公德。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关爱自然,逐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5)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6)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

活动实施

以“走近家乡厨都”为主线,结合各班的活动主题开展“五个走进”活动。

(1)走进自然。可以带领学生到家乡田野、洪福园华东碑林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了解社区的环境,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2)走进企业。学生可以到社区企业中参观,感受厨都经济,体验劳动乐趣,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3)走进孤寡老人。让孩子们孝敬长辈,关心他人。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社区慰问孤寡老人,要求每个班级根据各村情况,分成小组与孤老结对,帮助小组定期上门慰问,帮着打扫卫生,陪着聊天。

(4)走进家庭。建立家庭学艺阵地,如学做家务活、厨艺大比赛、棋艺比高低等都可在家里进行。建立家庭娱乐活动场所,如可以开展打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等体育活动。

(5)走进社区。通过各村黑板报、发放宣传材料、真心对话提示等形式,开展环保、法制、卫生等方面的宣传,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擦窗、绿化、清洁、清除白色垃圾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我们的社区,这是我们的家庭,这是我们应该爱护的地方。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全新的课程,为了使学生在这一门新的课程中真正得到全方位发展,学校在校长的具体领导下,召集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部分教师开展对这门课程的研究。从组织建设、基地建设、师资配备和制度管理等方面着手,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实施。实施时,我们将组织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一起学习课程改革纲要,讨论活动计划,布置实施任务。

(一)教师加强学习、转变思想。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活动性课程,因而,活动就是其基本形式。然而,活动是多样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探究、实验、调查、考察、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技术实践与劳动实践、信息实践、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回报与表演等。一句话,就是“从做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体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精选重要的知识,形成跨学科的核心课程,注重学科整合。面对迅速变化的形势,教会学生如何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

2、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劳动、制作等方面的技能,让学生在充满好奇与欢乐的精神享受中经受生活的磨练,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其相得益彰。

(二)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

1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因此,国家制定的“指导纲要”着眼于宏观控制,而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其基本框架进行具体规划。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就是具体规划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指定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又为活动主题的确立提供了选择的维度。伴随着我们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和课程资源开发范围的扩大,新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基地的作用,使基地设置的实践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校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设计实施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结构表”,在该表中所列举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是以我校已具备的课程资源和一年多来学校形成的课程特色为基础而开发的,当然同时也体现了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指定内容的落实。我校以该表内容为参考,采用“自上而下”(全面落实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使指定领域内容与学校、社区实际有机结合)与“自下而上”(通过校本化开发活动领域,使活动主题找到连接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桥梁)相结合的原则,重新调整课程结构,充实了课程内容,逐步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这种措施,既避免了学校在单一领域开展活动,又避免了学校简单地将各个主题任意混杂、随意拼凑。

2、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结构表

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结构表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领域

年 

实施场地

研究性学习

人与自然

1、自然资源及其状况研究(水、空气、土地等)

五—六

基地

2、动、植物及其保护问题研究

学校、基地

3、能源问题研究(燃料、太阳能、石油等)

学校

4、环境污染与处理研究(垃圾、光、噪声、污水等等)

四—六

学校  社区

5、人类健康与疾病防治研究

五—六

学校  社区

6、校园环境与绿化问题研究

四—五

学校  基地

人与社会

1、学校及社区的变迁与发展

四—五

学校、社区

2、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研究(交通、网络影视、住房、超市、汽车、毒品、青少年活动场地等等)

四—六

学校  社区

3、社会文明程度及公共道德问题研究

学校  社区

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饮食文化、春节文化、民族服装、民族艺术等等)

五—六

学校  社区

5、国际理解教育(对于洋快餐、外国文艺、影视作品、“地球村”等的了解)

四—五

学校

人与自我

1、少年儿童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学习压力等调查研究

四—五

学校

2、少年儿童对艺术的理解及追星现象研究

学校

3、少年儿童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饮食、营养、心理健康等等)

学校

4、少年儿童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学校

5、少年儿童审美问题及服饰研究

四—五

学校

6、小学生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学校  社区

7、少年儿童对他人的认识及交往行为研究(朋友、同学、老师、家长)

学校  社区

8、小学生理想调查研究

学校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了解社区

社会

1、了解社区中与自己生活相关的设施、机构及各阶层人士

三—五

学校、社区

2、了解社区或家乡的地理、人文环境、物产特色、民间风俗、传统节目、经济发展状况、生活方式等

三—六

学校、基地、

社区

3、就学生自己提出的社会问题,在社区情况中进行调研(与“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

三—六

学校、社区

服务社区

社会

1、为家庭成员及亲朋好友、邻居等人服务

五—六

学校  社区

2、为他人进行生活服务、家政服务(导盲、助残及为特殊人群服务、爱心活动、希望工程等等)

五—六

学校  社区

3、为学校及社区的管理服务(参与学校及班级管理、参与社区图书馆、健身场所等机构的管理,创办社区宣传墙报或宣传报刊)

三—五

学校  社区

社会实践活动

1、公益活动(公益劳动、义务活动等)

三—四

学校  社区

2、经济活动(售货、卖报、储蓄等实践活动或模拟体验)

基地  社区

3、政治活动(班队组织的建设,组建校园网、校园广播等等)

五—六

学校  社区

劳动与技术

教育

技术初步

1、认识常用材料了解其不同用途

三—四

学校 基地

2、学习使用常用工具

三—四

学校 基地

3、认识图样、学习简单的作品设计

五—六

学校

4、进行简易不锈钢作品的制作及评价、鉴赏

三—六

学校  基地

5、简单的纸塑、手缝、泥塑等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

三—六

学校

6、学习种植、饲养及农副产品的栽种、加工、营销知识

三—六

基地  社区

家政

1、简单菜肴的制作和评价

四—六

社区

2、物品洗涤的基本常识

三—四

社区

3、学习使用家电

五—六

学校

4、学习消费与理财知识

五—六

社区

职业引导

1、了解不同职业的基本特征和工作职责

三—四

学校  社区

2、体验劳动者的职业生活,产生初步的职业意识,形成初级的创业观念

五—六

学校  社区

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意识

1、国际意识

五—六

学校

2、民族意识

五—六

学校

3、未来意识

五—六

学校

4、创新意识

五—六

学校

信息能力

1、信息技术手段及其应用水平

五—六

学校

2、接纳、收集、捕捉信息的能力

五—六

学校

3、对信息进行迭加、重组、系统化处理的能力

五—六

学校

4、传递、交流信息的能力

五—六

学校

信息素养

1、正确的信息观念(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五—六

学校

2、良好的信息道德

五—六

学校

 

(三)、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及学生家长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探究建立社会、家长有效参与实践活动的新机制,积极利用各种社区资源,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广泛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目前,“学生家长参与教育,学校是家庭的延伸”这一观念已得到认可。家长在参与过程中,以学校顾问、活动监督员、教学志愿者、教学辅助人员、家庭教师等各种身份,向学校教师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理论、技能、信息和素材,参与基地的开发与规划,帮助教师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

(四)、课时安排:采取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计划安排表

年级

课程名称

周课时数

周课时总数

实施场所

3---4年级

劳动技术

技术教育

0.5

2

课堂

劳动实践

0.5

校内基地

研究性学习

0.25

基地、社区

信息技术

0.5

课堂

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0.25(集中安排)

社区

5---6年级

劳动技术

技术教育

0.5

3

课堂

劳动实践

0.5

校内基地

研究性学习

0.5

基地、社区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分制管理评价

(一)、对学生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指定的内容几乎覆盖了学生生活的全部,又是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创造性而确定的。通过主题活动落实所有的学校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为此,我们采用“学分制”的推行来予以保障。

◆学分的制定:

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总成绩量化为100分,其中平时活动成绩为70分;期末活动评测为30分。平时活动成绩以活动中的综合表现为依据,以一定标准进行量化累积;期末活动测评则以一个完整的活动作为依据进行量化评价。

◆建立学分册:

即建立每个班级的活动小组的信息档案,有活动小组长负责管理,记录每个学生每次活动的具体情况和活动中增减的学分。

◆学分奖惩

1、学分奖励:

(1)活动准备阶段按活动要求认真完成,有小组成员集体评价,根据完成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学分(如1-3学分)。

(2)活动过程则根据活动形式的不同,各活动环节由相应评价主体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小组活动的小组评价;外出调查、访问的专家(辅导教师、参与活动的课外辅导员等)评价;家长参与的家长评价等,根据活动安排和学生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由活动的参与者(自我与他人)进行评价,书写 “积分留言”并给出相应学分(如1-3学分)。

(3)活动成果展示、交流、延伸阶段的评价,一般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进行,因此,除了上述评价外,小组之间的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老师评价的作用也在这一环节凸现了出来,在本环节中可以取参与评价的总学分的相对平均值(教师有利于学分的控制)作为环节学分。

2、学分扣除:

(1)在活动中不听从小组、老师组织,根据实际情况扣除相应学分(如1-2学分)。

(2)因为自我原因没有完成分工任务,影响小组活动,根据实际情况扣除相应学分(如1-2学分)。

(3)活动没有按要求规范操作(如实验活动)或没有相关人员指导下私自从事危险活动,根据失误或危险情况扣除相应学分(如1-3)学分。

(4)其它情况由小组根据活动具体进展情况,进行随即扣分。

学分的奖惩由组长详细记录,并报老师验收,由老师和组长讨论决定后再进行扣除,填写再小组学分册上。

◆学分计算:老师在活动的进行中,对活动学分量进行不断调整,使学期学分总量达到满100学分,最后计算出的数值就是一个学生的学期学分值。还可以根据一定比例量化成小数值的学分(如缩小10倍每学期量化成10学分)。

(二)、对教师的评价:重视教师角色的定位,看教师是否成为学生活动的激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合作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以及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是教师的经验总结,学校将根据实际,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以考核。

(三)、对学校的评价:由师生作为评价主体,主要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否得到学校管理层的支持”;“是否为每个学生都提供实践的机会”;“是否能听取和尊重教师对基地建设的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改进工作。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1、学校将聘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校外行家里手任专、兼职教师作为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学生家长等作为校外辅导员,同时根据需要将派专人外出培训学习。 

2、学校建设校内基地,确定校外基地。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3、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开展,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单位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4、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5、成立课外“护绿小组”

为了拓宽学生的基地种植实践知识,四到六年级每班选出一位爱好种植花卉的同学,成立课外的“护绿小组”,对学校各班的花草树木、蔬菜进行管理。由学校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培训后,担任日常养护工作。在实践劳动中为大家创造美的环境,享受劳动的愉悦。

6、组建年级指导组,落实指导教师,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学校将提供组织编写讲义的人力和必要的物力。

综合实践活动,为师生发现自身未被发现的潜能,为学生展示自己能力提供了平台,也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然而,因本实施计划尚在初步实施过程中,还没有一一得到实践的印证,不妥之外,还需要不断地论证完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