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管”夫妻的扎心困境 | 中国式完整人生执念与当代道德绑架

 谢耳朵馆长 2022-03-04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曾几何时,年轻的夫妻为了多享受几年自由的生活,通常会选择不要孩子,等到浪漫的日子享受够了,才逐渐开启备孕计划。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来自父母亲人和同辈人的审视越来越多,每逢过年过节,对方总能扯到生孩子的话题。
碍于世俗的眼光和旁人的议论,许多夫妻最终选择了妥协,然而此时问题又来了,由于年龄变大,怀孕的困难也随之增加,尽管一试再试可总是事与愿违。
慢慢的,大龄夫妻不孕不育成为了当今社会常见现象。
夫妻俩怎么尝试都不成功,要么是其中一方有问题,要么是双方都有问题。如果是男方有问题,无非是精子不活跃或者是质量差,如果是女方的问题,多半是输卵管堵塞。
年轻的时候错过了最佳的怀孕期,之后就算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对于此时的夫妻而言,怀孕就像中彩票,概率低,中奖机会渺茫,却仍旧抱有一丝希望。
没打算要孩子的时候,两个人在一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可一旦为备孕而发愁时,它便会让许多夫妻心生尴尬,尤其是那些已经步入中年的人们,更是会倍感压力。
夫妻亲密原本是乐事一件,它不光是婚姻的基础,更是夫妻交流感情必要手段,然而到了人工备孕这一阶段后,它突然就让两个人的负担加重了。
彼此都抱着执行任务的心态投入其中,自己得不到乐趣,心里还压抑的很,心情不放松,怀孕更是难上加难,而家庭氛围阴沉会直接导致夫妻感情不和,从而致使婚姻破裂。
早在2016年,医疗机构便发布了关于《中国不孕不育的调研报告》其中显示,已婚夫妻中非意愿性的不孕不育率已经达到了7%~ 46%,那个时候每八个家庭里,就有一对夫妻面临生育困境。
截止到前年,不孕不育的患者更是多达8000万人。回望二十多年前,那时中国的育龄人群不孕不育的概率甚至还不到3%不排除当时人们结婚早、生育早的原因但逐年降低的生育率已经让许多人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多子多福,再加上近年来中国老龄化问题严重,国家更是迫切的希望新生儿多多诞生以迎来人口红利。对于这些夫妻来说试管婴儿成了无奈之举,而他们也被称之为“针管”夫妻。
这种现象也从侧面体现了人们中国式完整人生,生儿育女的执念,从某一方面来看,也是由这种根深蒂固的执念衍生的一系列道德绑架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不孕不育的夫妇饱受周围的议论和旁人的审视,他们甚至会受到歧视,人终究是社会性动物,没有谁能完全不在乎其他人的眼光。
而在家庭之中最受伤的往往是女方尽管不孕不育是夫妻双方的责任但无论是因为女性出现了问题,还是男性的问题?人们的关注点都会集中在女方身上。
不仅如此,绝大多数男性碍于面子,并不会直言是自己的问题,而是把所有的过错都推脱到女方身上,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心中的郁闷和愤怒发泄到家庭里,致使女性再一次受到伤害。
备孕过程十分复杂,女方需详细记录排卵日期和体温,并且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也要格外注意,一旦夫妻双方把备孕事宜看得过重,双方便很难享受夫妻生活,对于他们而言,这只不过是例行公事。
成功了倒还可喜可贺,一旦失败了,夫妻心中的挫败感只会越来越强烈,甚至还会给感情带来隔阂。
根据卫健委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夫妻不孕不育的例子中,60%的原因都来源于男性只有40%来源于女性夫妻双方都有问题的概率是20%~30%。
如果有生孩子的打算,最好不要错过最佳的生育期。夫妻的年龄越小,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也就越高,毕竟年龄小,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也更年轻,更适合孕育一个孩子。如果等到年龄大了才开始着急,便只能期待奇迹的出现了。
因此试管婴儿成为了无数夫妇的选择,一根小小的针管也是众多夫妇无奈之举,更是无数中年妇女难以启齿的痛,然而只要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不论以何种方式孕育新生命都不置可否。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