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常见的九大穴位及对应功效,掌握了穴位的奥秘

 太行森林 2022-03-04

1.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按摩时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一般都采坐姿。坐或站好后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2.中脘穴

[位置]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胃痛、胃溃疡、慢性胃炎、呕吐、呃逆等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3.三阴交穴

[位置]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内踝高点直上3寸,在胫骨后缘。)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下腹痛、腹泻、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

4、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

[主治]脾胃不和、恶心呕吐、胃痛、急性胃肠炎、关节炎、下肢麻痹、半身不遂等。

5.天枢

[位置]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急慢性胃炎、肠炎、痢话、便秘等。

6.气海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主治]腹胀、腹痛,气虚体弱。

7.神门穴

[位置]腕横纺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善忘、不寐。

8.扭伤穴

[位置]屈肘,掌心向内,曲池穴与腕背侧横纹中央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

[主治]急性腰扭伤。

9.涌泉穴

[位置]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头痛、目眩、头昏、咽痛、小便不利、大便困难、昏劂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