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另一种天才》:我们没有天赋,却有学习捷径成为天才

 信息熵 2022-03-04

你是否经常会这样的烦恼:

感觉自己一事无成,不知如何渡过迷茫期。

为什么我明明很努力,进步却总比别人慢呢

书读了好多,但一合上,又好像什么都没读过?

工作还没开始做,手机已经玩了一天了,如何才能放下手机有效学习呢?

拖延症、不自律、爱幻想怎么办?

这些都是当代年轻人关于学习、生活和人生的真实困惑,我们总期待像电视剧里有人生导师出现,然后修炼成盖世神功,从此人生走向巅峰。

可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我们看到的大多数都是鸡汤文字,每次看完都觉得说得好有道理啊,可是问题一点都没解决,你依然找不到目标和方向。

知乎自媒体柴桑一直秉着提升内容质量,直揭问题本质,不追求热度和数据的理念,创作了一本只说实话,只讲本质的书籍——《另一种天才:找到你不平凡的天赋》,在这本书中,她针对当年青年的困惑,提供了1套演化工具、6个天才进化论、13种高手练就术,帮你跳出原有的思维禁锢,掌控当下,直面未来。

文章图片1

马斯洛曾说:成长往往是个痛苦的过程,因而有人会逃避成长。对于《另一种天才》而言,它并不是网络上讲述“天才速成”的爽型干货和鸡汤文,而是还原“后天觉醒”的挣扎历程。它分为——为大脑打补丁、思维的强化和升级、击破冰山下的认知惯性、拥抱未知面向未来、跳出时代的“缸中之脑”这五个阶段,通过从认知到行动上的觉醒,让我们在混沌的时代,依然清楚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初心。

对于当代青年而言,最急迫的事就是“学习”,都说现在内卷太严重了,都想快人一步,那如何“有效地快速地学习”呢,柴桑在《另一种天才》中,教我们如何快速学习一门技能,也告诉我们如何让大佬心甘情愿的教我们知识,同时对于学习路上的一些负面情绪,她也提供了使用的建议和方法。

一、如何快速精通一门技能

哪怕站在风口上,也得自己有一定的积累才能借势施展,这世界上没有速成。

文章图片2

现在打开网络,铺天盖地的“7天让你从小白到高手”“21天从写作小白成功上稿”。貌似速成成了这个时代的标签,但说实话,能让你几天内立马上手的,大多数都不是教你真技术的,只不过是假借速成之名“割韭菜”。

在《另一种天才》中,柴桑告诉我们一种“超强学习力练就术”,帮助我们快速精通一门技能。

超强学习力练就术主要包含两个步骤:刻意练习、感性接触。

从完全不会到精通阶段,很多人都会使用刻意练习,但出于对“1万个小时定律”的误解,于是大家都只管努力地刻意练习,认为只要积累的时间够长,自然会精通,但依旧有很多人即使努力了,依旧学不明白,最后心态都崩盘了。

在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些学生做的笔记特别棒,字迹工工整整的,一字不差,可是每次考试得第一的是它们吗,大多数不是。

很多人即使很努力,也没能成为天才,就是因为在这个第一步就走错了。

刻意练习需要的是更高效、更精准地练习,如同你砍树一样,你要保证每一斧头都砍在同一位置,这样树才会倒得快,而不是东一斧头,西一斧头。做笔记也是,重要的是你理解知识,而不是照抄。

很多人即使很努力,也没能成为天才,就是因为在第一步就走错了。

那如何做到高效的刻意练习呢?在《另一种天才》中提到一个易上手的方法,我自称为蚂蚁搬家。

你想啊,如果有一块大西瓜,蚂蚁怎么搬回去呢,它会把西瓜分成自己可以背得动的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搬回去。学习技能也一样,我们首先把大技能拆分成若干个小技能,小到你每次完成1-3组45-90分钟就能达到95%的精通度的小技能,这样你每次完成一个这样的小技能,都会获得正面反馈,也能获得继续练习的信心。

当我们把这些小的技能学完后,就精通了这一个大技能,这样我们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吗?

当然不是,这个阶段你只是停留在“术”的精通,却没有“思维”的内化。

国际围棋高手看一眼棋盘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职业鉴定师看一眼就能识别假画,这些并不是他们在大脑中通过精确的思考和换算得出的,而是大脑下意识的“答案”,也就是直觉。

这种直觉,就是所有领域专家都在学习和利用的无意识的感性知识,也就是思维内化的结果。

那如何拥有这种感性知识呢,老人常说:你看得多了自然就会了。你可以看大量优质的多样化的案例,来让大脑得到更多的“感性接触”的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大脑会下意识地去找规律,而这些规律会让你条件反射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以你想学好摄影,不仅要学如何拍照之类的知识,还要看大量的优质摄影作品,让大脑自动学习“那些拍得好的作品有什么共性”,这样等你拿到相机,就能找出最好的角度来拍摄。

文章图片3

所谓的“超强学习力练就术”,就是使用行之有效的刻意练习和大量的感性接触,让自己不仅从“术”的层面精通,也能从“思维”层面内化,真正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另外如果你学习了一段时间,想检测自己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书中还提供了一个检测工具“DIKW”模型。

二、如何让大佬倾囊相授

我的剑,只传给能挥舞它的人。 ——查理·芒格

文章图片4

在学习的路上,如果有一位大佬引导,自然会事半功倍。可是很多人会发现,这些大佬一般都很高冷,不轻易教授他人东西。

为什么不愿意教授呢,柴桑总结原因有两个:

第一,教了你也学不明白。

很多知识都有其使用局限性,就算教了也没有很多应用场景,自然你也不会全心投入进去,说不定就三分钟热度。就比如开飞机,有人一时感兴趣就去学,可是学到一半,发现我压根买不起飞机,也当不了飞行员,那我学着干嘛,自然就放弃了。

第二就是你不能给其带来回报。

很多人都是“伸手党”,看到人家写作上稿,立马私信“能把你的写作方法给我吗”。它们完全不知道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交换”,我给你想要的,你也给我想要的,即使你现在给不了我,未来也可以给我。

当别人看不到你可以兑换的资源时,自然不会把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给你。

那如何让大佬倾囊相授呢?

首先你得拿出你的诚意和实力,证明你对这个感兴趣,也能用好它的知识。现在很多出版社约稿,都要你出示下之前写过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证明你的诚意和实力的。所以在和大佬沟通的时候,先拿出自己以往的作品或成绩,让其知道你是真心实意的愿意学,未来也有实力。

第二做好基本功课。有些人喜欢一上来就问很基础的问题,这样完全是把大佬大材小用啊。大佬是干嘛的呢?是在你有疑惑,稍微一点拨,你就立马茅塞顿开,而不是从头到尾的教你一遍,他们也没这个时间。

第三好人品。之前写作群的老师开了一个写作班,给群里的人设置免费权限。有些人学完了很是感谢,有些人把老师的写作知识整合起来倒卖出售,还说是自己的。这样人品的人,自然没有人愿意教授。

所以想要大佬心甘情愿地教你,不仅要有能力成长的可能性,还要有人品的可靠性。

三、学习路上的困惑解答

有惑才是思维不僵化的原动力。

学习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势必会出现很多“妖魔鬼怪”来阻碍你抵达成功。一般这三个问题最为常见:

1、求质vs求量

重质不重量不是你在修炼时说的话,因为你还没有这个资格。——知乎大V白诗诗

有句话就做“量变产生质变”,当量积累到爆发点才能实现质变,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先求量,因为没有量的积累,你压根没有资格说“求质”。

如果你一开始就求质,只会让自己陷入“为什么我怎么做都不好”的负面情绪,如果先求量,只要你通过不停地练习,就能看到进步,这样就能获得坚持做下去的自信。

就拿写作来说,村上春树都写了几十年了,你一上来就想写出他那样的作品,你这不是要把自己逼死的节奏吗。

2、精通vs博学

别再用“多元化”掩盖自己“不精”,它就是自己一无所长的遮羞布而已。

我目前经营了几个平台,今天更更这个平台,明天弄弄那个平台,结果哪个平台都没有成功过。而和我同期学习的人,她一直专注于两个平台,将平台的规则都研究透彻了,现在已经开始接单了。

现在很流行斜杠青年一词,很多人都羡慕他们可以跨越多个领域,于是也认为啥都懂一点才是最好的。

其实这是一个认知误区,那些斜杠青年是首先在一个领域有建树之后,再把学习经验迁移复制到其他领域的,因为很多领域的解决问题的逻辑是差不多的,所以他们能很快在新的领域上手。

比如一个懂金融的人,他去做营销或运营就会很厉害,因为他在深入了解金融的时候,就知道所有推动经济的本质都是人性。

而普通人所谓的啥都懂一点,无非是给自己的不精找借口。

只有精通,才能拉开你和别人的差距,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否则你所懂的那一点皮毛只能作为兴趣或谈资,得不到任何价值。

3、进步vs退步

你不能想要追求光明,又不愿意看到影子。

进步必将感觉更多的退步。

我有个经验,就是刚开始学的时候,很有动力。可是随着越学越深,就迷茫了,感觉自己不会的越来越多了,于是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退步了。

柴桑说:其实进步和退步是同时发生的,它们自始至终,都在独立发生,相互依存,就像细胞新陈代谢一样,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细胞生长,也有旧的细胞衰老。

当你觉得不会的越来越多,怀疑自己退步了,其实正是说明你懂得越来越多了。因为只有你懂得越多,才会发现无知越多。

有句话叫做“无知者无畏”,他知道得少,所以他敢侃侃而谈,因为他认为这就是绝对正确的,反倒是那些懂得多的人,往往不敢这样,因为它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还有很多知识是自己不懂的,它们一说话就会觉得心虚,仿佛有个声音在说:真的是这样吗,还没有其他可能性呢?

在学习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退步”,也就是“瓶颈期”,事实上,这种退步是相对的,正好说明你在进步,只要你越过这个坎,就能实现蜕变。如同毛毛虫化蝶一样,它在蚕茧里,貌似停止生长,其实它是在为蜕变做准备,等熬过去后,自然能破茧成蝶。

在成长这条路上,困惑并不可怕,因为正是因为这些困惑,不断地磨炼我们的心智,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清醒,让我们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

除了上述对学习方面的知识外,在《另一种天才》中还有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还有拯救间歇式堕落的“21分钟基调时区”,以及养成新习惯的“以50%旧换50%新”的方法等相关认知和思维升阶的知识。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没有一套公式是万能的,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思维认知进行升阶,才能让你在未来站住脚跟,不被淘汰,这本《另一种天才》,就是很好的认知升阶的书籍,它不仅在知乎成长专栏获得了9分的高赞,累积阅读量破亿,而且还得到河森堡、池骋等众多大佬的一致推荐。

我们成不了有天赋的天才,但我们也可以成为后天有“天赋”的天才,你觉得呢?

最后:

再有用的方法,不用也是一无是处,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行动起来,今天我就是用了书中的“21分钟基调时区”来改掉拖延症,写下这些文字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