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摸金校尉嫌弃,现代村民要论斤卖,青铜器马踏飞燕咋变国宝的

 昵称tfKn5 2022-03-05

1969年初秋,甘肃武威新鲜村几个农民,到一座庙里挖地道,他们已经在此挖了一个多月防空洞。

文章图片1

当深入地下9米时,一个村民的䦆头砸在不知什么硬物上,扒拉开一看,原来是堵砖墙,遭䦆头砸击,墙体裂缝,稍加用力,砖块哗啦一下,便碎裂散落,面前出现一个黑洞。

村民借余光,探头往里观瞧,隐约看到许多马。地下怎么会有马,难道来到了地狱?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擦擦再看,洞里复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

最后,在手电筒和煤油灯照明下,几个人壮起胆子,搭帮钻进洞,惊奇发现偌大一个空间,地面摆满车、马、小人儿。

文章图片2

再仔细一搜,地上铺着铜钱数万、陶器陶楼陶院数十件、其他铜器近百、漆器铁器若干。

那些铜车马拿手里沉甸甸的,上面有一层厚厚绿锈,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认为这些铜家伙儿,能买不少钱,反倒对其他东西都不感兴趣。

最后,村民们丢下那些破坛子烂罐子古钱币,只把觉得值钱的铜车马装进麻袋,抬出洞口,拉回去堆在村里仓库。

后来村里合计,放这么一堆破铜烂铁,挺占地方,没啥用不说,还影响生产,得赶紧处理,于是准备把这批车马铜器上称论斤,卖钱给村里添家什,也有人提议烧炼了,做成锅碗瓢盆,放食堂用。

文章图片3

幸亏公社的负责同志,及时阻止这一行为,苦口婆心劝,别轻易卖,更不要毁,如果真要那啥,也得等上面懂行专家,给看过后再做决定。

报到上面,县文化馆一老师,听到村里挖到车马铜器,急忙赶来,在村民指引下,他先进入神秘的地洞。根据自己多年的考古经验,判断此乃一座汉墓。

文章图片4

可问题是:(1)这座汉墓怎么修在庙底下?(2)墓主何人?还有没别的陪葬品?

对于头个问题,先来看庙。这庙可不简单,有些年头了,一共10座体量雄伟的明清古建,更关键的,它位于大土台上,台子有三四层楼高,面积超6000平米。土台子下约10米,方见一条20米长墓道,尽头便是墓穴。

文章图片5

这是一座汉代砖石墓,挺讲究,分墓门、甬道、前墓室(带俩耳室,铜车马在其中一个耳室发现)、中墓室(带一个耳室)、后墓室。墓门顶上,用大灰砖砌成门魁,表示是天门,过了这门儿,在人间欧耶了,到阴间就是升了天。

文章图片6

墓室刚打开时,墙壁上能看到红色壁画,没过多久,壁画渐渐风化,色彩遂消失不见。墓室壁上用青黑砖块,组成菱形图案,至今仍清晰可见。

文章图片7

墓主的棺椁,原本放在后墓室,用四个石头做成的龟状神兽驮着,神龟相传是龙的儿子,擅驮重物。但发现该墓时,棺椁荡然无存,仅留四个石龟和一块大腿骨。

文章图片8

那么,棺椁去哪儿了,还有棺里墓主尸骨、金银珠宝呢?

随后,人们在中墓室顶壁发现一个圆形盗洞,与墓室呈45度角,直径一米见方,能容一人。如此精准的盗洞,刚好开在中墓室上方,也是罕见。据专家推算,盗墓者很可能是当初建墓的工匠,所以才这么了解墓室结构和具体方位。

盗墓者进入墓室,将贵重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够安逸地过几辈子了。而那些看起来无关紧要且笨重的铜车马,有数百件数百斤重,相比无异于破铜烂铁,再者盗洞狭小,不便带出,便弃之不顾。

然而盗墓者依然多留心眼,将金银珠宝分批取尽后,重新将盗洞用砖砌起,既为避免被人发现,也为自己留好后门,方便日后再来盗取其他陪葬品。但不知为何,盗墓者没有再来,这批重量级的国宝铜器从而得以流传。

文章图片9

@文字手艺人 世间悖论,似是眼前利与身后名的矛盾,当年那些金银早已不知去处,或许他们被盗掠后,换来了盗墓者一段安逸的生活,满足了他们对金钱支撑下的富裕生活的短暂向往,然而当他们作为历史的过客,消逝不见,这些曾经的“破铜烂铁”却得到完好保存,被后世重新认识,走进人们的视野,滋润着无数心田。就此而言,以“马踏飞燕”为代表的青铜器等古代遗物,更具流传后世之价值,但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去保护、丰富、发掘和传承它们,以及它们蕴藏于内的文化与精神。

墓室情况大致如此。

随后,文化馆老师又来到村仓库,一眼看到堆了一地的铜马车及铜器,既惊喜又心痛,清点登记完毕,组织村民转移文物到文庙,暂时保护起来。

文章图片10

同时对汉墓进一步清理,总出土文物二百多件,其中一级文物多件,如鎏金错银铜樽、彩陶碉楼院等。

鎏金错银铜樽,高约14厘米,口径约24厘米,通体错银云纹、神兽纹,其间夹杂各种造型的奇珍异兽,盖儿有钮,两侧衔环,下有兽蹄形足三,樽内盖儿、底儿亦饰有盘龙各一,就其工艺与纹饰言,堪称华丽精致,属该类文物代表性的珍品,体现了墓主高贵的身份与地位。

文章图片11

樽,古代盛酒器,宴席中将储于罐缸之酒,倒樽中,再用勺子移入酒杯,送上饮用。该鎏金错银铜樽底足有磨损,推断为墓主生前常用生活器。

文章图片12

彩陶碉楼院,纵横约68厘米乘54厘米,高1米左右,展示了汉代豪族世家大致的住宅模样,在中国四合院建筑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四面围墙,一面大门,院中高耸五层四面出檐碉楼,正面开窗,院子四隅二层角楼,栈道互联,供眺望守卫,实现豪门追求的安全防御功能。

文章图片13

没有人清楚,该批文物价值影响究竟几何。但接下来,一个更大的惊喜,在等着人们。

1971年,甘肃博物馆调走这批贵重文物的第二年,郭沫若郭老来甘参观,在铜车马中惊讶地发现一匹铜奔马,它肌肉饱满,身形矫健,凌空飞奔,一蹄踏鸟,惊得那鸟儿都扭头回望,铜马轩昂奔驰犹如紫电,腾云驾雾、转瞬即逝,甚是惹眼,这一幕充满艺术的想象,被永远定格了,这就是“马踏飞燕”

文章图片14

它高约35厘米,长45厘米,宽约13厘米,重约15斤,将精湛工艺与龙马精神合二为一,既体现中华文明的魅力,更彰显民族昂扬向上、奋斗前进与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实为珍品中的艺术珍品。随后,它被征调北京参加全国文物展,并多次赴国外参展,引起轰动。

文章图片15

作为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1983年中国旅游标志评选,“马踏飞燕”从长城、大熊猫等诸多标志中脱颖而出,被我国旅游局选中。1996年,它又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2001年,出土“马踏飞燕”的雷台汉墓,获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马踏飞燕”与殷墟后母戊鼎、三星堆青铜神树、法门寺八重宝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等64件一级甲等珍品,共同列为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除此,另一件准国宝,确切说是一大套,由铜车马队俑组成,包括38匹铜马、14辆各种功能车(前导车、轻便车、货车等)、17名手持长戟的骑兵卫队俑、29件奴婢牵马俑等。

文章图片16

主人坐骑乃一匹高大雄马,位于卫队和车队后,整个队伍正中,周围两侧另有四匹从骑,作为护卫,后面跟着几辆马车和一辆牛拉车。可见,该车马队不同于秦始皇兵马俑的作战部队,而是出行仪仗队,以宣示主人威仪。

文章图片17

从铜马脖子上刻的铭文,可知墓主姓张,应是武威地方豪门,且为驻守该地的将军,为安全和门面起见,配备豪华仪仗队,有型有范儿。

文章图片18

从众多出土文物分析,该墓葬为东汉末年,时间约公元200年。据史料记载,东汉之后东晋十六国,武威为西北地方势力前凉的都城,国王即当地大姓张氏,前凉历五世九主,共76年而亡。

第三代凉王张茂,于公元320年左右,为该墓大兴土木,夯土高10米,修建灵均台,以佑张氏后裔。由此推断,该墓为武威地方豪族张氏祖茔,他们在地方经营数百年,雄霸凉州,随中原战乱频仍,晋汉交替,逐步奠定了前凉国的基础。

文章图片19

@文字手艺人 无论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还是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都抒发了凉州即武威,作为“天下要冲,国家藩卫”的独特风土人情和文化面貌。

所以,这片热土出现一骑绝尘的“马踏飞燕”、铜车马俑仪仗队等珍贵文物,实属正常,不知仍有多少贵重的历史遗存文化遗迹,早已湮没于岁月的尘土,它们共同证明边塞偏僻之地,固然悲凉苍劲,但也威武豪迈,早就成就过属于自己的繁华盛世物阜民丰,并合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脉,贡献着怏怏中华璀璨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