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默的力量——莫兰迪静物

 与春天同行 2022-03-05

图片

乔治·莫兰迪

莫兰迪是一个艺术苦行僧,一生未娶,也不向往繁华的外部喧嚣。静默是东方式的禅意,但在莫兰迪的作品里居然也不期而遇,这也充分说明了人性的同一。禅宗文化认为,一切众生都有如来佛性,这是本具的,自然而然的。静默的力量是柔性的但又内蕴无穷,东方的艺术家在感悟自然万象的时候把握住了它,并把它呈现了出来。我们看中国法常大师的作品,平和简淡而又意味深长,尤其是那幅著名的《六柿图》,通过描绘日常之物而传达出深沉的静默力量。

图片

法常   《六柿图》

莫兰迪心态淡泊,一生在摆弄那几个瓶瓶罐罐,描绘的风景也仅仅局限于自己家的周围。题材对他来讲并不重要,著名雕塑大师罗丹也说过:“在艺术家的眼里,一切都是美的。”莫兰迪对瓶罐的专注冥想使他洞悉了宇宙的奥秘,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体悟。

图片

莫兰迪   静物作品

这幅画的色调是朴素的灰色,描绘对象是常见的器皿,但它却有一种冥冥的力量使我们的心瞬间安静下来,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本质上只是那种画静物的画家,只不过传出一点宁静和隐秘的气息而已。”他在画瓶子吗?不,他是在表现他的精神世界,一个和谐并超然于物外的精神体。巴尔蒂斯曾这样评价他:“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他把笔墨俭省到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念上同中国艺术一致。他不满足表现看到的世界,而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情。”
不张扬的性格使它的美也在静静地释放,像一支涧边的小花,在无人处纷纷开且落,但并不落寞,并不寒酸。几个瓶子优雅地立在那里,说它优雅是因为它体现精神的纯粹。瓶子是没有生命的,但在此时此刻,它必然成为了莫兰迪精神的化身,瓶身涌动着生命的律动。它的轮廓线不是笔直的,而在蜷曲挣扎中展现着生命的韧劲;他的笔触轻松而交错,在交互中展示着生命的丰富性;瓶身投下的浓重阴影化作了画面的强烈音符,也增强了作品的玄学意味。
静水深流,静的里面蕴涵着深沉的智慧,活跃着生命的律动。莫兰迪散淡的一生恰巧构成了一首诗,一首有禅宗意味的诗,东西方的文化的隔阂在此被打通了,这是一种不期而遇。我们在此看到的是心性的赤裸呈现,它是那么的朴素无华,那么的动人心魄。




【名家提要】莫兰迪(1890——1964)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大师,在20世纪广受赞誉。他受过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以描绘静物为主,善用灰色调来表现物体纯粹的精神性。
作者:杨江波,艺术学博士,哲学博士后,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