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准确表达去世年龄的敬词用法

 书山采宝 2022-03-05

(2022-03-04 19:59:57)
  
       近些日子,吾之堂兄患膀胱癌因医治无效去世。享年七十二岁。用侄子的话说是“爹是人好命不好,操心劳累苦一生。”常言说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在治丧撰写讣文时发现汉字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汉字信息量之大、词汇之丰富令人折服。
       用汉字表达同一种意思,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语境,可以找出许多词汇,人们根据词汇在用法上的细微差别,完全能够读懂其深层含义,这是世界上大多数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就拿表达去世之人的寿数所用的词汇来说,常用的有享年、终年、寿年、卒年、存年、得年、英年、亡年、殁[mò]年,等等。
       这些词汇虽说都属于敬辞,但在礼教文化上则必须根据死者的身份地位来使用,否则,就会让人贻笑大方。
       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作“礼仪之邦”,是因为中华民族把礼看作是修身养性的根本,它可以让人们自觉地走向文明。
       儒家把人们生活中的礼仪总结为五种模式,俗称“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省略嘉礼。
       吉礼被称作五礼之首,指人们在各种祭祀活动中所遵循的礼仪制度。
       凶礼跟丧葬、灾难有关,是为了哀悼不幸之事而制定的礼仪制度。
       嘉礼跟喜庆有关,是婚嫁、宴请、朝拜、庆典等活动里遵循的礼仪。
     “五礼”中的大部分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时至今日,绝大部分都在民间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构成了中华民族基本的礼仪结构。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世上每个人都要经历。人在去世后,亲人们都会穿白戴孝,为其举办丧礼,好让逝者体体面面地告别人世。
       在举办丧礼时,却有一套十分严格的规章制度。通常人们把不同的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的人在去世后所用的敬辞完全不一样。
       如书面讣告的字数大多在100字以内,体现出简明、严谨、庄重的特点。长辈的讣告用白色的纸,晚辈的讣告则用黄纸,有些讣告纸张四周有表示哀悼用的黑色边框,在形式感上显得更加庄重。
       在交代寿数时,通常要用享年、终年、寿年、卒年、存年、得年、英年、亡年、殁年等词汇。
       享年是一种尊称,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属于褒义词。德高望重的、对社会贡献大的人,在去世时通常用享年。
     “殁年”应用在非正常死亡(病故或意外去世)之人的讣告里。
     “终年”也是讣告里常用的词汇,意思为人在去世时生命终结的年龄。用在讣告里,是一种很客观的说法,属于中性词,只陈述生命的状态,不掺杂任何感情色彩,使用宽泛,适用于各个年龄的逝者。如果在写讣告时,对其它敬辞的用法把握不准,一般可以用“终年”一词,则不会出错。
       跟“终年”的用法相近的有“卒年”和“亡年”,大体上都是指代生命终结的年龄,不带什么感情色彩,只陈述这个事实。
       而寿年、得年、存年的用法相似,都是文雅的措辞,都代表去世之人获得的阳寿的年限。
       不过,“寿年”常用在去世时年岁长的人身上,给去世的老寿星发讣告时,人们都喜欢用这个词汇,通常以晚辈的口吻发出。一般情况下,70岁以上的人去世后,才能用寿年。
       去世时年纪较轻的人通常用“得年”或“英年”,45岁以下去世的人,用这个词汇较为妥当。
       虽说“存年”跟“得年”、英年”的含义基本相近,而年长的逝者绝不能用。
       从古至今,“死者为大”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丧礼都十分重视,并会对死亡赋予庄重的仪式感和文化寓意,用以维护公序良俗和世道人心,对传承和发扬礼乐文明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