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戈尔巴乔夫去世,终年91岁”: “享年”和“终年”有何区别?

 老黄说史 2022-08-31 发布于河南

同是逝者的岁数,“享年”和“终年”,用法上有何区别? “戈尔巴乔夫去世,终年91岁”: “享年”和“终年”有何区别?

据俄方消息称,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8月30晚上因长期重病医治无效去世。戈尔巴乔夫出生于1931年3月,到2022年病逝,活了91岁。

转发这一消息时,《新京报》的标题为《戈尔巴乔夫去世,终年91岁》,“正观新闻”的标题为《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世,终年91岁》。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关于戈尔巴乔夫的岁数,这两则标题都用了“终年”一词。其实,对于逝者年龄的称呼,还有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说法,叫“享年”。

那么,同样是作为逝者年龄的称呼,“享年”和“终年”,在用法上有何区别呢?这就牵涉到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知识——敬辞。

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用于称呼与人有关的谦辞与敬辞,或专用词汇,都不在少数。

比如同样是“死”,皇帝称“崩”或“驾崩”。“崩”本义是山倒塌。《汉书·五帝纪》:“山陵不崩,川谷不塞。”帝王、太后之死,就好象山倒塌了一样,是塌天大事。

诸侯之死称“薨”,大夫之死曰“卒”,庶人之死就叫“死”,未成年人之死为“殇”……另外,由于职业不同,死之称谓也有不同,比如,和尚称“坐化”或“圆寂”,道士称“羽化”或“登仙”,英雄之死称“牺牲”……

近代以来,对于普通人之死,又衍生了许多约定俗成的叫法,敬称的比如“仙逝”、“逝世”之类,恶搞者则谓“翘辫子”、“见阎王”等等。

同样,对于逝者的寿数,也有不同的表达,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享年”与“终年”。“享年”与“终年”的表述都很明了,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感情色彩上的差异——“享年”是敬称,“终年”为中性表述。

逝者寿数称“享年”,古代一般指的是寿过五十岁以上的,比如“而公卧病,以元祐元年九月丙辰薨於位,享年六十八”(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

再如,当代文坛大侠金庸病逝,其讣告中用的就是“享年”。其“讣告”为:

查良镛(金庸)先生于二零一八年十月三十日下午在家人陪伴之下,于香港养和医院安详逝世,享年九十四岁。根据查先生生前意愿,丧礼以私人形式举行……云云。

例外的情况下,不足五十而逝者,也可以用“享年”,比如“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三”(汉·蔡邕《郭有道林宗碑》)。冰心在她的《我的学生》一文中也有类似的同法:“她生在上海,长在澳洲,嫁在北平,死在云南,享年三十二岁。”

“终”是个形声字,它的本字是“冬”,甲骨文形态,似一根绳索两头打结,表达终结的意思,“终年”,生命终结的年纪,用在讣告里,适用于各个年龄的逝者,比较宽泛,也不容易出错。

“终年”的本义是“全年、整年”,引申为“一年到头”。后亦用作人死亡时的年龄。

其用法如,“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唐·顾况《洛阳早春》)。”“近来我几乎终年为孩子奔忙。但既已生下,就要抚育(鲁迅《书信集·致山本初枝》)。”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