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享年”和“终年”都是去世,但区别大了,一旦用错会见笑于人

 点出好未来 2023-08-09 发布于湖北
  • 来源/古风文史
  • 作者/古风文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件事情,有的人死亡时发布的讣告使用的是“享年”,而有的人死亡时发布的讣告用的却是“终年”。

“享年”和“终年”都是去世,但区别大了,一旦用错会见笑于人

这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呢?为什么两个词的用法不同呢?

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讣告吧,想必比起这两个词,对于大家更陌生的是讣告。

在古代完整的丧葬礼仪中,有一个步骤叫发讣告。讣告,即人死后报丧的凶讯。发讣告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口头,一种是书面。

而在民间较为普遍使用的是口头讣告,因为老百姓住的地方都比较近,比起书面讣告,口头讣告可以让家里的亲戚更快更详细的知道逝者死亡的消息。

并且当时纸张很贵,会书法的百姓几乎没有,所以使用书面讣告的一般是书香世家或富贵人家,很少有老百姓可以支付得起纸张的费用,以及有时间精力去学习书法。

“享年”和“终年”都是去世,但区别大了,一旦用错会见笑于人

“享年”和“终年”都是表达有人去世了,但是其中蕴含的情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二者适用的人群不同,用法不同。

“享年”,是对逝者表示尊重和爱戴的一个敬辞,常常会用在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的人或比普通人要长寿的人逝世的时候。

袁隆平爷爷逝世时,新华社发布的讣告中就写到了,“享年91岁”。袁隆平爷爷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将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水稻事业,只为了让世界人民都可以吃饱饭,几乎所有的人都很感谢他,所以袁隆平爷爷在社会中拥有很高的地位,自然在写讣告时要用“享年”。

还有一个特别要注意的,那就是“享年”。一般用在年龄较大的逝者身上,千万不要将这个词用在小孩子逝世的时候,会遭人耻笑的。

“享年”和“终年”都是去世,但区别大了,一旦用错会见笑于人

“终年”,是一个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的词语,指的是逝者走到人生终点的那一年,不带有任何情感,并且还没有年龄使用限制。,所以当你不知道用哪个词表达死亡时,“终年”绝对是你的不二选择。

虽然在现在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词的具体用法,就算你用错也不会有人笑你,但是当你在一些正式场合或发布正式文章时,用错的话,会被人嘲笑不说,还会被人说你不尊重死者,所以了解并运用好这两个词,十分重要。

“享年”和“终年”都是去世,但区别大了,一旦用错会见笑于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用法也极其复杂,而其中用来表达逝世的词语可不止这两个。

随着适用的情况,使用的词语就不同。如果人在不同的年龄去世,使用的词语也不同。年龄从小到大,从出生到20岁,从20岁到60岁,60岁到100岁还有100岁以上,分别可以用“夭年”,“享年”,“终年”以及“天年”。

如果根据人的身份来搭配词语的话,皇帝去世,就称为“驾崩”,已成年的皇子去世,就称为“薨”,未成年的皇子去世,就称为“殇”,臣子去世,就称为“卒”等等,还有很多用法。

中国光是表达逝世的词语就这么讲究,更何况是人去世时的丧葬礼仪。

“享年”和“终年”都是去世,但区别大了,一旦用错会见笑于人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而丧葬礼仪更是所有礼仪的集大成者。中国的丧葬礼仪步骤十分多,并且每一步都不能出错。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后人对前人的孝道。

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经》云:“大孝,德之本也,教之所因生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孝道,是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也是因为孝道才产生的,由此可见,孝,是多么的重要,丧葬礼仪是多么的有意义。

“享年”和“终年”都是去世,但区别大了,一旦用错会见笑于人

在朱熹写的《朱子家礼》中,就对丧葬礼仪有着十分详细的记载。丧葬礼仪共有18个步骤,每一个步骤的时间顺序都不能错,其中最最关键的就是,前九个步骤,必须要在逝者离世当天完成,一个都不能漏。

在人的一生中,死亡是谁也无法预测的一件事,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去世,也不知道自己是因何去世的。

很多东西在你出生的时候,就定下了,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做只有一件事,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享受生命,享受生命的每一瞬间。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迟早都要面临死亡,就放弃生的希望,生活中还有很多精彩有趣的事物等待着你去探索呢。人既然固有一死,那为什么不快快乐乐的活一辈子,让自己的人生精彩绚烂。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