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子逻辑思想:论点不重要,方法才重要,却被我们忽视了

 贵而全之 2022-03-05

荀子批判地发展了墨子与公孙龙的逻辑思想。其中,墨子重实,而公孙龙重名;荀子则将二者相结合,形成名实相符的理论。荀子发展了墨子取实于名的正名思想,以及以名举实的正名原则。

墨子重视对实物的勘察,并提出三表法。三表法是以经验主义为基础,解释认识来源、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方法。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与荀子明贵贱、别同异的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墨子交相利,兼相爱是将爱物质化,也就是以利益作为爱的衡量标准,这也从侧面说明墨子对实际效果的重视和对名的轻视。墨子的非攻也同样偏重于对物的论证,即战争成败的理论论证,没有讨论名的问题。

墨子没有像荀子对名的分析那般透彻,但在关于名与实的关系上,墨子提出取名于实、以名举实的重要观点,为荀子的正名思想奠定了基础。

墨子认为盲人也知道矩为白,黔为黑,但是让盲人去指什么是黑的东西,什么是白的东西,他就不能选择出来了。这说明所取的名离不开具体实在的物,没有具体的实物,名就像盲人摸象一般,各执一词,而无法将名取定。

后期墨家依据墨子取实于名的正名思想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以名举实的正名原则。这样的发展更接近于荀子制名以指实的正名思想。

虽然,墨子提出了可供荀子参考的思想理论,但他却缺失了荀子所认为约定俗成的思想。由于对名的忽视,墨子很多关于名的思想发生了问题,如在《墨子·小取篇》中提出杀盗非杀人的观点。杀盗之所以非杀人,是因为盗者有偷盗的行为,此行为有损律法需受刑罚;人专指未盗窃的善民。故盗可杀,而人不可杀。

但墨子并没有具体说明盗与人的不同,这样便出现外延与内涵不一致的问题,即人这个概念的外延缩小内涵增加。墨子认为,人是指善良的非盗窃者,而将盗从人的内涵中抽离出,这显然是不符合人这个定义的。

荀子与墨子不同,他将人与动物进行比较,发现二者有不同的内涵。荀子将不同内涵的原因归结为共名与别名的不同,在杀盗非杀人中,人本属于共名,却与盗这个别名,处于同一层级。

所以,人与盗本应该为共名与别名的关系,而并非为同等层级的关系,所以,墨子在此处出现了荀子批评的以名乱名的问题。墨子唯实而公孙龙唯名,由于唯实故重视实而轻视名,若重视名则相对会对实有所轻视。以下所论为公孙龙所重的名。

虽然,荀子的正名思想,汲取了公孙龙有关名实的理论。但荀子仍以批判公孙龙名实理论为主。荀子认为:公孙龙的名实思想犯了以名乱名之误。公孙龙提到用已经正之名;用已知不正之名去检验那些,被认为已经正了的名是否恰当;只有通过正其实,才能达到正其名的目的。

但是,公孙龙认为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实彼此之间可以分开,如白马非马就是将马的形与马的颜色分开,又如离坚白则是将石头的白色与坚硬分开。荀子认为,由于公孙龙对具体的实物抽离,名就会发生改变,不能明确地指称具体的事物,从而造成了以名乱名的结果。

公孙龙则与墨子相反,公孙龙更注重抽离于现实的名。但这毕竟是嚣杂、纷乱的现实的世界,因此以完全形而上的方法,是很难解决实际问题的。

公孙龙的正名思想主要是正其所谓,而在现实生活中,概念与具体事物是无法完全对等的。其讨论问题主要集中在纯粹概念,即名的逻辑关系中,所以,荀子在《正名篇》中批判公孙龙惑于用名以乱名。但由于对名的重视,而忽视了具体的实的方面,便常常扰乱名以指实的名,而成为名以指名的名。

虽然,公孙龙的名实思想有以名乱名之谬,却仍是对荀子思想有帮助的,即:荀子消解了公孙龙名实思想形而上的部分,形成以名指实的理论。公孙龙认为,事物具有类名,类名能够完全指称单一、具体的个体,并与之完全相同,但这却造成了由个体至形而上的困惑,从而出现马非马、鸡三足等与现实不相同的实的存在。

公孙龙的理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于公孙龙将具体之物的属性,当成实际存在的实物,而这种实物与属性的名相符。例如坚白石,即将坚硬的白色石头,分为坚硬和白色两种属性,并认为属性是实体,于是属性的名便与属性对等起来。但这种对等仍是名与名的相符,不是名与实的相符。

而现实世界,既是可以按照种类区分的,也是有机联系的同一整体,完全抽象的与名相符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所以公孙龙的实,只能陷在其名的思想之中,而无法与现实的具体事物相对等,若要名实相符,便是不可能的了。荀子将公孙龙这种概念与事物的属性,完全对等的形而上的思想,还原为现实地、可供体验的名实思想。

荀子既将事物联系起来,又将事物区分不同的类别,如毛虫变成蝴蝶就是化,但它们还处于同所的范围内,没有变成决然不同的两个物体,毛虫与马是两种物体具有两个实,两匹马虽属于同一种类,但却也具有两个实。

也就是说,实可以与名对等起来。这样,名就可以指称具体的事物,不会陷入到形而上的名的思辨当中。不仅如此,荀子还提出了共名与别名的问题,这些都是可以指称具体的事物的名。譬如:马即可以是兼名,也可以是共名。马可以指称一类抽象的概念,也可以指称具体事物的具体名称,这样便不会犯公孙龙的以名乱名的错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