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1924

 随缘522 2022-03-06
祖传治不孕的百年秘方
这个方子从我爷爷的妈妈就开始用,至今已有百年。专治功能性不孕,(即:西医检查什么病都没有还不孕)。
药方组成:当归15克,丹皮25克,元胡10(延胡索)克,桃仁10克,元芩10(黄芩)克。甘草10克,丹参15克,红花15克,砂仁15克,牛膝 10克。
以上10味药不用加减,不用辨证(注:西医检查没有病既是没有子宫、输卵管病变的)取黄酒5斤,第一次取3斤把诸药放到一个坛子里之后封好放到水里熬1个小时左右,澄出;第二此取黄酒2斤把澄出一起放到坛子里密封再熬1小时左右。澄出,二次汤液混到一起,每天取适量,不分次数,喝完为止。
我在临床中曾经治疗3例,一个是27年未孕,一个是7年,一个是4年。用后皆孕。
 中医研究院内部治疗女性不孕症验方
血虚型不孕方:熟地15克,山药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枸杞子10克,甘草5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紫河车25克,龟板15克,鳖甲10克,牛膝10克,杜仲10克,海螵蛸10克,菟丝子10克,虫草1克,西洋参10克
输卵管阻塞不孕方:小茴香3克,官挂5克,川芎10克,干姜10克,西洋参10克,玄胡10克,荔枝核15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木香5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紫河车10克,羌活10克,益母草15克,虫草2克,炮甲15克,路路通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肾阳虚型不孕方:沉香6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制附子5克,鹿角片10克,益母草30克,官挂10克,首乌20克,川芎15克,紫英石10克,枸杞子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丹皮10克,熟地20克,仙灵脾30克,山芋肉15克,巴戟天10克,西洋参15克,虫草1克。
肾阴虚型不孕方:生地15克,熟地15克,龟板10克,桑寄生15克,枸杞子15克,银柴胡10克,山药20克,当归10克,泽演10克,地骨皮10克,山萸肉15克,海螵蛸6克,黄柏10克,川断15克,阿胶15克,茯苓10克,川芎10克,仙灵脾30克 ,赤芍10克,白芍10克,白薇10克,丹皮15克,虫草5克,蛤蚧1对。
气滞血瘀型不孕方:元胡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丹参10克,制半夏10克,益母草30克,柴胡10克,红花6克,当归10克,仙灵脾20克,小茴香10克,补骨脂30克,郁金10克,枳壳15克,沉香10克,五灵脂2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炮甲15克,西洋参15克。
痰湿内阴型不孕方:茯苓10克,当归10克,香附10克,茺蔚子10克,萎半夏10克, 苍术10克,白术10克,仙茅10克,川芎10克,益母草30克,仙灵脾10克,川贝母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菟丝子10克, 胆南星10克 ,虫草1克,紫河车15克。
脾肾气虚型不孕方(温肾健脾,养血益气,调补冲任):肉桂5克,附子3克,熟地15克,山药20克,茯苓10克,炒白术15克,菟丝子15克,鹿角霜15克,当归10克,杜仲15克,巴戟天15克,仙灵脾10克,党参15克,西洋参10克,虫草2克,龟板15克,紫河车15克。
排卵酒:柴胡6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泽兰10克,益母草10克,鸡血藤10克,牛膝10克,苏木10克,刘寄奴10克,生地10克,女贞子10克,覆盆子10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龟板10克,鳖甲15克,虫草3克,西洋参15克,紫河车15克。
 
 
 
 
 
 
 
一个大名鼎鼎的方子,消肿祛湿,败毒祛痰
小时候爱感冒,每次都是鼻塞一个周,然后就以为感冒大不了就是头痛脑热鼻塞塞。后来方知,感冒竟然有那么多种呈现方式。且风寒暑湿燥都可能是感冒的原因,而它们发动袭击,通常是在人正气虚弱的时候。
比如有一种风寒挟湿挟痰引起的感冒,入于表,可引起气血凝阻,头疼肢节腰背痛,发烧恶寒。入于里,则胸闷气憋,不时咳嗽,痰多色白,苔白脉浮。
甚至因痰凝湿聚肌表,生出各种疮疡肿毒,比如腮腺炎、穿腮毒、乳房肿块。
所以若有人说自己的乳房肿块是因感冒而起,不要感到奇怪哦。而穿腮毒呢,则是牙齿龋蚀受邪毒深袭筋骨,牙槽骨受损,腐坏成脓,穿腮而出。或是颌骨受伤折断,瘀血不行,气血失和,邪毒侵袭导致。均需要败毒。
在众多的感冒方中,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张时彻所著《摄生众妙方》。将疏风解表和败毒消肿、祛痰止咳联系了起来,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挟痰之上述病症类的治疗。 组成:
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4.5g、甘草1.5g。
水煎,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即治外感风寒而挟湿的通用方人参败毒散,去人参、生姜、薄荷,加荆芥、防风而成。人参败毒散,从以人参命名可见具补气之功,助人有力量鼓汗外出,给邪出路,败出毒素。而生姜暖胃驱寒又温肺,薄荷疏风散热,透汗外出,是辟邪发汗的排头兵。
荆防败毒散去掉了它们,另外加了荆芥和防风。荆芥同样能发汗,但为辛温解表祛风发汗,与薄荷之辛凉透表散风发汗相比,就像荆芥打开门让邪散发出去,薄荷从屋里赶邪而出,目的都是祛掉表邪。但因荆芥辛温,发汗的主动性更强,没有人参助力也能将汗发得恰到好处,防止毒蕴肌表而生疮疡肿毒。
荆芥伙同防内外风邪之防风,与人参败毒散之第一位羌活配,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共同增强辛温解表,发散风寒之力。
而二活(羌活独活)同时现身,祛风解表散寒除湿,对高热恶寒、肢体麻木疼痛,周身窜痛,项背不舒甚至头痛等有着极强的杀伤力。
另以柴胡和解表里,温和地祛除身体内外之邪。枳壳理气宽中,茯苓健脾利湿,让脾胃运转良好,从根源除湿。且枳壳之理气,茯苓之利水宁心,能止胸闷心悸。
川芎活血祛风止痛,尤其是头痛。前胡桔梗宣畅肺气,是祛痰良配。前胡柴胡,解热祛风,调气止咳。甘草调和主药,缓急止咳。
共同透散疏通,打散邪气。达到疏风解表,败毒消肿,祛痰止咳之功。
本方运用颇广,但主要还是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胸闷咳嗽。痰多色白,舌苔白腻,脉浮者为应用指征。
本方因有败毒消肿作用,擅于治疗毒蕴肌表所引起的一切疮疡痘疹等皮肤疾病,比如荨麻疹,湿疹,痤疮,带状疱疹等,这是荆防败毒散与人参败毒散的较大区别。
本方除柴胡,茯苓,甘草,余药均辛香宣散,且因羌活独活枳壳荆芥防风川芎均温通,故里有实热或阴虚内热者不宜直接服用。
 
 
 
 
 
 
一张好方诞生,中风不再可怕
本文理论依据:《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列位看官,如果问你,中风是否可怕,相必您一定是点头称是吧。
没错。中风确实可怕。你看那患者,有的口眼歪斜,有的语言不清,有的四肢不灵,有的则干脆不省人事。甭管你从前如何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一旦患上此病,就再无往日风采了。若患者正值壮年,生命的恢宏越长,似乎戛然而止。
所以,提起中风,我们都唯恐避之不及。可是,这本不该是我们中国人所为。因为我们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不畏惧中风的民族。
为什么这么说?看官要知道,在我们祖国传统医学千百年的发展进程中,早就对中风这件事给予了关注。从上古的《黄帝内经》,到汉代的《金匮要略》,再到明清时期的《医林改错》,关于中风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就一直在不断丰富中,良方迭现,名家辈出。正因如此,我们中国人应对中风的手段,可谓繁多、犀利、有效。
这里面,有一张方剂,是我们今天要和您重点说说的。它体现了中华先民对中风的深刻认识,以及灿烂的中医文化。深究其中,令人沉醉。
这张方,诞生在八百多年前,被记载于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所撰《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一书里。此方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治疗中风之法向前迈了一大步。中风再不如从前那般可怕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所有中医学方剂著作中都要重点介绍的,大秦艽汤。组方如下:
秦艽9克,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各6克,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各3克,细辛2克。
这些药物研为粗末,每次服用30克,水煎服即可。此等用量,我们参考自《医方临证指南》一书。
看官,在解读此间精义之前,我们先得说说中风这个病。
中风,即脑卒中,现代医学基本把它分作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别。中国古人不知道大脑里的血管,是出血了还是缺血了,所以他们不这么分类。他们怎么分?就从症状上分,基本分为中经络、中脏腑量大类。两者有什么区别?说起来很复杂,我们可以简单理解,就是中经络的,症状轻很多;中脏腑的,症状重很多。后者往往伴随神智障碍,前者,很多时候患者还算明白,没到不省人事的程度。
那么,前面这个大秦艽汤,治的是哪一种呢?答案是中经络,而且还是初中经络,即发病时间短,患病程度轻。这个时候,患者是什么症状呢?大家记得三个要点就可以了:口眼歪斜、说话不清、手足不能动。这个时候,用这大秦艽汤,往往药到病除。
近来,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叫做“打铁还需自身硬”。那上面这些症状的发生,其实就是和我们自身“不够硬”有关系。说白了,就是正气亏虚,然后风邪乘虚而入。也就是说,一切的根由,源于我们自身气血、卫外不足。
风邪来了之后,它们侵袭了我们的面部经络。面部经络气血一旦受阻,肌肉就缓废了。而那些尚没有缓废的肌肉,就会牵引这些已经生病的部分,于是,我们就口眼歪斜。这风邪有侵袭了我们的舌头和四肢的经络,再加上之前气血亏虚,血液不能濡养筋脉,所以我们就舌强不语、手足失灵。你看,我们的古人虽然不知道中风对脑神经的伤害情况,但是却从另外一个角度和维度,解释了患者症状。你说他们聪明不聪明?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大秦艽汤给了我们很好的方案。为了您看着方便,再把好方赘述一下:
秦艽9克,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各6克,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各3克,细辛2克。
首先,既然是外来的风邪引起了诸多症状,那我们当然要祛风。这里面,秦艽、独活、羌活、防风、白芷、细辛,都是祛风的,而且还有一点解表的功能。所谓解表,就是把人体的肌表打开,让风邪有出路。虽然都是祛风,但是这些风药里,各有所长。秦艽,祛风除邪,通经活络,还能清热,《别录》说它“疗风无问久新”,所以是君药。紧接着,羌活散阳明经之风,独活和细辛散少阴经之风,白芷散阳明经之风,防风为风药走卒,指哪打哪,无处不到。而且,羌活善治上,独活善之下,解一身之风。由此可见,这些药物搭配起来,身上风邪再多变,也难逃这天网恢恢了。
接下来再看,这里有川芎、白芍、当归、熟地。它们实际上是四物汤的组合。四物汤是干嘛的?养血的。为什么要养血呢?一来,“血行风自灭”。养好了血,自然能够帮助我们祛风。二来,前面那么多辛散的药,容易伤阴。而阴血不足,不能濡养舌本和经脉,恰恰又是引发舌强和手足不灵的根源,所以我们要养血。
再往下看,我们见到了白术、茯苓。白术和茯苓是干啥的?是健脾胃养的。为什么要健脾胃?脾胃乃是气血生化之源,气血足,风自去,且卫外之功能够加强。同时脾主四肢,脾强大了,四肢不灵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健脾。
最后,我们看到了黄芩、生地、石膏。这三味药是清热的。为什么要清热?风邪郁久,容易生热。
就这样,全方以去风邪为主,以固本扶正为基,兼具清热之能,周周正正、十分严谨,足见古人立方之妙了。一般来说,现代医学所说的面神经麻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都可以用它治疗,效果非常好。临床常常随症加减。列位看官如要应用,务必请中医师辩证指导。
这就是中国古人,在八百年前创制的治疗中风的办法。它不知道帮助了多少人恢复健康。可遗憾的是,在人人都关注健康的今天,在中风发病率高企的今天,在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复兴的今天,又有多少人知道它呢?而在了解它的人群里,又有多少愿意重视它、探索它、应用它呢?
 
 
 
 
 
 
丁香散88
【处方】 丁香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半两,赤茯苓3分,草豆蔻半两(去皮),白术1两,大腹皮1两,前胡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1两,桂心3分,紫苏茎叶3分,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后,胃气不和,吃食痰逆,两胁妨闷,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三
 
 
 
 
 
 
 
丁香散87
【处方】 丁香1分,生地黄5两(以竹刀子切,放铜器内炒令黑色),干虾蟆1分(炙),莨菪子半两(炒黑),麝香1钱(细研)。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齿漏疳,宣露及骨槽风,脓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至夜间,用湿纸片子,上掺药,可齿断患处大小,贴之。有涎即吐,以愈为度。
【摘录】 《圣惠》卷三十四
 
 
 
 
 
 
 
丁香散86
【处方】 丁香1分,藿香(去土)1分,代赭石(火煅醋淬,不计遍数,以易碎为度)1分,甘草(炙)1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吐逆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煎薄荷汤下。
如吐泻,更与木香白术散同服。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
 
 
 
 
 
解决膝关节疾病的最快速密方
该方法不但能快速减轻疼痛,而且能治愈。
 需要的物品:大颗粒食盐4斤,花椒 适量,棉布袋 25cm*400cm。
 疗法:
 将4斤大颗粒食盐放铁锅内中火炒15分钟停火,放入100克花椒拌匀,装入棉布袋内,扎好袋口。包敷在犯病的膝关节皮肤上,在棉布袋下面放块布,防止烫伤皮肤,热敷30—40分钟。
再次炒热食盐时,如果花椒颜色变黑,应更换花椒。
 一般热敷2—3天疼痛明显减轻,半个月后疼痛基本消失,再躺在床上,钩紧脚尖,做兔子蹬鹰的动作,尽量多蹬,每天最少做一次,每次蹬30—100下,如果能蹬100下以上就彻底康复了。
 
 
 
 
 
 
感冒中医辨治配方大全
1、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方剂:荆防达表汤;羌活5克、柴胡5克、前胡5克、独活5克、枳壳5克、茯苓5克、荆芥5克、防风5克、桔梗5克、川芎5克、甘草3克。加减:头痛者,加白芷、蒿本以祛风散寒止痛;项背强者,加葛根以疏足太阳膀胱经络;咳嗽痰白者,加陈皮、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止咳;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四肢酸痛者,加桑枝、桂枝祛风散寒通络;若舌苔厚腻,嗳腐吞酸,兼有中焦停食者,加神曲、炒谷芽消食化滞。很怕冷而无汗的,加入麻黄5克,桂枝5克。
辨证加减:风寒较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增加解表散寒之功;如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濡者,为风寒夹湿,可加厚朴、陈皮、半夏等以化湿理气,或改用藿香正气散;如兼胸闷不舒,甚则胁肋疼痛者,为夹有气滞,可加香附、紫苏、陈皮等以疏肝理气;如见咳嗽痰多,胸闷食少,夹有痰浊,可重用前胡、桔梗,酌加陈皮、半夏等以宣肺化痰止咳;如素体气虚而患感冒,发热,无汗,身痛,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质淡白,脉浮无力。用参苏饮加减;如病情进一步发展,阳气亦虚,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可加炙桂枝、细辛附子配合麻黄温阳解表;如出现外寒内热,发热恶寒,心烦,咳嗽痰黄,可加石膏、黄芩、栀子以解表清里。
临证参考:风寒感冒轻者,可服用中成药或食疗方,如感冒通、葱白萝卜汤等;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风寒表实甚者,可用麻黄汤;夏季风寒感冒,可用香薷饮;若风寒兼有痰饮咳嗽,咯痰清稀,胸膈满闷,舌苔白滑者,可选用小青龙汤。
2、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方剂:荆防败毒散;羌活9克、独活9克、柴胡9克、前胡9克、枳壳9克、茯苓9克、防风9克、荆芥9克、桔梗9克、川芎各9克,甘草3克。加减:头痛者,加白芷、藁本以祛风散寒止痛;项背强者,加葛根以疏足太阳膀胱经络;咳嗽痰白者,加陈皮、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止咳;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四肢酸痛者加桑枝、桂枝祛风散寒通络;若舌苔厚腻,嗳腐吞酸,兼有中焦停食者,加神曲、炒谷芽消食化滞。
辨证加减:风寒较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增加解表散寒之功;如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濡者,为风寒夹湿,可加厚朴、陈皮、半夏等以化湿理气,或改用藿香正气散;如兼胸闷不舒,甚则胁肋疼痛者,为夹有气滞,可加香附、紫苏、陈皮等以疏肝理气;如见咳嗽痰多,胸闷食少,夹有痰浊,可重用前胡、桔梗,酌加陈皮、半夏等以宣肺化痰止咳;如素体气虚而患感冒,症见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痛,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质淡白,脉浮无力。可加人参益 气解表,或改用参苏饮加减。如病情进一步发展,阳气亦虚,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可加炙桂枝、细辛、附子配合麻黄 温阳解表;如外寒逐渐化热,里热偏盛而表寒未解,出现外寒内热,症见发热恶寒,心烦,咳嗽痰黄,可加石膏、黄芩、栀子以解 表清里。
3、若恶风发热,汗出,头痛,或有项强,咳喘,咯痰稀白,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者。
方剂: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片9克、红枣12枚。
加减:如感冒,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如患者体质虚者,加黄芪;兼见咳嗽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用于风寒湿痹,宜加姜黄、细辛、威灵仙;项背拘急强痛,加葛根、防风、桑枝;用于妊娠呕吐,可重用生姜,再酌加苏梗、白术,砂仁;用于受冷即发的皮肤病,无热象者,可加当归、荆芥、防风、蝉蜕、丹参等。
辩证加减:咳喘、痰白者,加厚朴、杏仁、半夏宣肺化痰平喘;食纳欠佳者,加神曲、麦芽消食健脾;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头痛项强者,加白芷、葛根疏风止痛;如小儿反复感冒,营卫不和,汗出者,加黄芪、龙骨、牡蛎等。
4、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风寒表实(无汗)甚者。
方剂:麻黄汤:麻黄9克(包)、桂枝6克、炙甘草3克、杏仁6克。加减: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花;若挟湿邪而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苡仁;若兼里热之烦躁,口干加石膏、黄芩;风寒袭表之皮肤瘙痒,加防风,荆芥,蝉蜕。
5、风寒夹湿证:身体热不扬,恶寒汗少,头重如裏,肢体骨节疼痛,咳嗽声重,鼻塞多涕,舌苔白腻,脉濡。
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6克、独活6克、藁本3克、防风3克、炙甘草3克、川芎3克、蔓荆子2克。加减:如果经中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入酒汉防已3克;如果病较轻则加入附子3克更效;如果病情较重则加入川乌3克更效;如果汗少加入豆卷5克;如果头痛、身痛加入白芷5克,防风、藁本都加到5克;如果脘痞(胃胀)加入苍术5克、厚朴5克;如果咳嗽痰粘的加入半夏5克,陈皮3克;纳呆腹胀,加陈皮、半夏、厚朴燥湿除满;大便溏泄,加薏苡仁、白蔻仁健脾化湿;若有咳嗽,可加杏仁、桔梗、前胡。
6、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楚等表证,且兼有口渴等里热者。
方剂:九味羌活汤:羌活9克、防风9克、苍术9克、细辛3克(后下)、川芎6克、白芷6克、生地黄6克、黄芩6克、甘草6克。加减:若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可去苍术、细辛;如肢体关节痛剧者,加独活、威灵仙、姜黄等;如湿重胸满者,可去滋腻之生地,加枳壳;无口苦,若微渴者生地、黄芩当酌情裁减;里热甚而烦渴者,可加石膏、知母。
7、若夏季风寒感冒。
方剂:香薷饮: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姜厚朴5克。
8、若风寒兼的痰饮咳嗽,咯痰清稀,胸膈满闷,舌苔白滑者。
方剂:小青龙汤:麻黄9克(包)、桂枝9克、炙甘草9克、白芍9克、细辛9克、干姜9克、五味子12克、半夏12克。加减:如果口渴则去半夏,加入栝蒌根9克;如果轻微下痢则去麻黄,加入茯苓9克;若噎者,去麻黄,加入炮附子5克;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若喘去麻黄加入杏仁12克(去皮尖);若外证较轻者,可去桂枝,麻黄则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兼有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
9、外寒内热证:风寒外受,表寒未解,入里化热;或因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
方剂:麻杏石膏汤加减;麻黄12克(包)、杏仁8.5克、炙甘草6克、石膏24克。加减:如果比较怕冷的,加入豆豉9克、薄荷5克(后下);如果内执热甚,加入黄苓6克、山栀子6克、芦根10克;如果咳甚加入前胡6克、桑白皮6克;汗出多者,去香薷加藿香;头痛者,加桑叶、菊花、白芷祛风止痛;心烦、小便短赤者,加竹叶、赤茯苓或六一散(滑石、甘草)清热利湿;呕恶者,加陈皮、半夏、竹茹和胃降逆止呕;胸闷者加砂仁壳宽胸理气;纳呆者,加神曲、麦芽、鸡内金消食健胃。
10、若湿重于暑而无汗者,加大豆黄卷助香薷以发表。温病初得,头痛,周身骨节凌痛,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
方剂:清解汤:薄荷叶12克、蝉蜕(去足、土)9克、生石膏(捣细)18克、甘草4.5克。
11、若风寒束表,肌腠郁热,证见恶寒发热,身热渐增,无汗头痛,全身酸痛,口干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疼痛。
方剂:柴葛解肌汤:柴胡6克、干葛9克、甘草3克、黄芩6克、羌活3克、白芷3克、白芍6克、桔梗3克、生姜3片、红枣2枚、石膏5克。加减:若无汗而恶寒甚者,可去黄芩,加麻黄;若热邪伤津者,宜加天花粉、知母;若恶寒不明显而里热较甚,发热重,烦躁,舌质偏红,宜加银花、连翘,并重用石膏。
12、若外寒内热,表里俱实,证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口苦目赤,咽喉不利,咳逆喘满,便秘尿赤,苔腻,脉滑实。
方剂:防风通圣散:酒大黄1.5克、芒硝1.5克、防风1.5克、荆芥1.5克、麻黄1.5克、栀子1.5克、连翘1.5克、 川芎1.5克、当归1.5克、薄荷1.5克、白术1.5克、桔梗3克、黄芩3克、石膏3克、甘草6克、滑石9克、生姜1片、葱2根。加减:如涎嗽者,加姜半夏下气化痰;无憎寒者,去麻黄;内热不盛者,去石膏;无便秘者去大黄、芒硝;体质壮实者,去当归、白芍、白术等扶正之品。
13、恶寒发热阵作,午后热重,头身重痛,胸闷脘痞,心烦懊侬,头眩口粘腻,咳痰不利,舌红,苔白腻或白如积粉,脉弦滑。
方剂:柴胡达原饮:柴胡4.5克、生枳壳4.5克、川朴4.5克、青皮5克、炙甘草2克、黄芩5克、苦桔梗3克、草果1.8克、槟榔6克、荷叶梗10~15克。加减:头痛甚者,加羌活、葛根疏风止痛;表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解表化湿;里湿重者,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健脾燥湿。
14、若邪入少阳,热郁腠理,证见寒热往来,或壮热不退,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赤,或呕吐,或口渴,大便干结。
方剂:大柴胡汤加减:北柴胡24克、黄芩9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生姜15克、炙枳实4克、红枣12枚、大黄6克。加减:如胁脘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恶心呕吐剧烈者,加竹茹、黄连、旋覆花等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功;如连日不大便,热盛烦躁,舌干口渴,渴欲饮水,面赤,脉洪实者,加芒硝以泻热通便;伴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以化石。
15、风寒兼气虚感冒证:感受风寒,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
方剂:参苏饮:人参6克、紫苏叶6克、葛根6克、姜半夏6克、橘皮3克、前胡6克、茯苓6克、木香4克、枳壳4克、桔梗4克、炙甘草4克。加减:头痛者,加白芷、川芎祛风止痛;自汗者,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无汗、恶寒者,加羌活、防风解表散寒;鼻寒者加辛夷、苍耳子通窍散寒;纳谷不香,加砂仁、佩兰理气化湿;表虚自汗的,加入黄芪6克、白术5克、防风5克。
16、虚人外感风寒,内伤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或眩晕嘈杂,怔忡哕逆。
方剂:香苏散:紫苏叶23克、葛根23克、姜半夏23克、前胡23克、人参23克、茯苓23克、木香15克、枳壳15克、桔梗15克、陈皮15克、炙甘草15克。
17、风寒兼阳虚感冒证:感受风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面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或自汗;舌淡胖苔白。
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包、炮附子5克、细辛6克。加减:鼻塞者,加苍耳子通鼻窍;头痛者,加川芎、白芷疏风散寒止痛;背寒者,加葛根疏利太阳经气;无汗者,加防风、荆芥穗解表发汗;有汗者,去麻黄,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如果兼气虚的,加入黄芪5克、炙甘草3克。
18、若阳气虚弱风邪较甚之头痛、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者。
方剂:参附再造丸:党参10克、附片6克、桂枝10克、黄芪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细辛3克、炙甘草5克。
19、风寒兼血虚感冒证:感受风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面色不华,唇甲色淡苔白,脉细无力。
方剂:葱白七味饮加减:葱白9克、豆豉6克、葛根9克、生姜9克、地黄9克、麦冬9克。加减:恶寒重,加入苏叶6克、荆芥6克;热重,加入银花6克、连翘6克或黄芩6克;若有出血症,加入阿胶珠6克、藕节15克、三七5克(粉服)、白芨6克;若脾失健运,加入陈皮3克、砂仁5克。
辩证加减:头痛者,加羌活、白芷止痛;鼻塞加苍耳子通鼻窍;自汗者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无汗者,加苏叶、荆芥穗发其汗,但不可大发汗;咳嗽痰白者,加陈皮、半夏、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血不养心,又因血虚感邪,邪阻脉络,血液运行不畅,脉结、代者,可加桂枝、红花、丹参以通阳养血,活血宣痹。
20、风热证受热而感冒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目胀、面色多赤;咽喉肿痛,鼻流浊涕;咳嗽,痰粘或黄。
方剂:银翘散或葱豉汤:银花10克(可用30-60克)、连翘10克(可用15-30克)、苦桔梗6克、薄荷6克、构竹叶4克、生甘草5克、荆芥穗4克、淡豆豉5克、牛蒡子6克。加减:头胀痛较甚的,加入桑叶9克,菊花9克;咳嗽痰多的,加入贝母6克,前胡9克,杏仁6克;咯痰稠黄的,加入黄芩6克,知母6克;热甚的,加入生石膏30~50克,鸭跖草9克;热毒症状明显的,加入大青叶9克,蒲公英9克,蚤休9克;咽喉肿痛的,加入一枝黄花6克,土牛膝6克,玄参9克。(加用冰硼散吹咽部);口干咽燥的,加入南沙参10克,天花粉10克,犁皮15克。
咽喉肿痛兼大便干者,津液已伤,宜加沙参、麦冬、射干养阴解毒利咽;咽痛大便不干者,津液未伤,加马勃、僵蚕、土茯苓清热解毒;咳重痰黄者,加鱼腥草、天竺黄、渐贝母、瓜蒌仁清热化痰;胸闷者,加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衄血者,加马勃、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口渴者加天花粉、石斛生津止渴;鼻塞者加苍耳子宣通鼻窍;咽痒者加蝉蜕疏风清热、利咽止痒;高热者加柴胡、葛根、黄芩、生石膏(先煎)辛凉清解。
辨证加减:高热恶寒,头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者,为风热重症,加黄芩、葛根、石膏、知母、天花粉;如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烦热恶寒,少汗,咳逆,气急,痰稠,声哑,可加石膏、麻黄清宣肺热;如咽喉红肿疼痛明显者,去荆芥,酌加板蓝根、玄参、马勃、山豆根或土牛膝根、一枝黄花、射干等清热利咽。另用冰硼散或锡类散敷咽部;兼夹湿邪,头重体倦,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者,加藿香、佩兰、郁金以芳香化湿;如感受时行病毒,症状明显者,配合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草河车等以增强清热解表之功;秋令感受温燥致病,或风热化燥伤津,兼见干咳少痰,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数者,酌加南沙参、天花粉、 梨皮等清热润燥,此时不宜再伍辛温之品;兼见里热者,加细生地黄、玄参、黄芩、知母以清热生津;如阴津素亏,外感风热,津液不能作汗达邪。
21、症见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 脉细数。治予滋阴解表。方剂:加减葳蕤汤化裁。加减:咽喉肿痛兼大便干者,津液已伤,宜加沙参、麦冬、射干养阴解毒利咽;咽痛大便不干者,津液未伤,加马勃、僵蚕、土茯苓清热解毒;咳重痰黄者,加鱼腥草、天竺黄、浙贝母、瓜蒌仁清热化痰;胸闷者加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衄血者,加马勃、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口渴者加天花粉、石斛生津止渴;鼻塞者加苍耳子宣通鼻窍;咽痒者加蝉蜕疏风清热、利咽止痒;高热者加柴胡、葛根、黄芩、生石膏(先煎)辛凉清解。
22、风热表虚证: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头痛,咳嗽心烦,咽干口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方剂:茅苇汤:白茅根、芦根、白芍、竹叶、桔梗、杏仁、葱白。加减:头痛者,加菊花疏风热以清头目;咳嗽者,加渐贝母清热化痰宣肺;咽干者,加麦冬以养阴;咽痛者,加射干、马勃、土茯苓清热利咽解毒。
23、若感冒重症,高热恶寒,时而寒战,头痛,大便燥结,或见咳嗽,咯淡黄稠,胸痛、气急,舌红苔黄而干,脉浮洪数。
方剂:清瘟败毒饮:生石膏60克、生地9克、水牛角120克(先煎)、黄连3克、栀子9克、桔梗4.5克、黄芩9克、知母9克、玄参9克、连翘9克、甘草4.5克、丹皮9克、鲜竹叶6克。加减:咳嗽、痰多者,加渐贝母、前胡、瓜蒌宣肺化痰;大便燥结者,稍加大黄通腑泻热。
24、风热兼燥证:(风热化燥伤津,或秋令感受温燥致病)。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多见于秋季。
方剂:银翘散合桑杏汤加减:银花5克、连翘5克、苦桔梗3克、薄荷3克、竹叶2克、生甘草2克、荆芥穗4克、淡豆豉2克、牛蒡子3克、桑叶3克、杏仁4.5克、沙参6克、贝母3克、香附3克、栀子皮3克、犁皮3克。加减:温燥之头痛者,加菊花、薄荷、蔓荆子疏风止痛;燥热口渴者,加麦冬、竹叶清热除烦;干咳者,加炙枇杷叶、炙紫菀润肺止咳;咽痒者,加蝉蜕、僵蚕情网利咽;咽痛者,加射干、板蓝根解毒利咽。凉燥之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防风疏风止痛;无汗、脉浮紧者,加羌活疏风散寒;咳嗽者,加百部止咳。
 
 
 
 
 
 
 
 
 
大蒜治疗膝盖疼
大蒜是药食类植物的鳞茎,其性味辛、温,有散寒温通之功。据古文献中记载,大蒜能"除风湿,破冷气",现代药理研究也曾发现,大蒜对关节炎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但大蒜对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针对风寒湿气,而不适用于湿热类的关节炎。
 使用方法:
 1.先找块干净的棉布,在膝盖缠上两层;
 2.然后取3至4颗大蒜,捣成泥敷在布上;
 3.再用塑料薄膜包扎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敷的时间千万不要太久,因为大蒜具有严重的挥发性和刺激性,包的时间过长会对人皮肤造成损伤。有腰腿痛、关节等骨痛的朋友一定要避免受凉气侵袭,疼痛难忍,很不舒服。对症调理,有几个月没有反复了。另外,用蒜泥敷完之后用毛巾包裹热水袋热敷15分钟,效果更佳。
 
 
 
 
 
 
 
 
6种抗炎食物或可减少长者跌倒住院的几率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长者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小毛病”,动作也不灵活。若是正常的身体老化,不必担心。但轻轻摔了一下就骨折了,或是心脏功能衰弱的速度太快,很有可能是“促炎食物”惹的祸。日前,美国哈佛大学与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联合发表一项研究结果:他们追踪1,701名社区中相对健康的受试者12年后发现,经常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或饱和脂肪的成年人,比一般族群虚弱几率最少增加16%。
(香肠、火腿等加工食品或饱和脂肪,都属于促炎食品)
高糖高油会让虚弱概率高出16%
研究记录表明,团队先计算出调整过能量的膳食发炎指数(energy-adjusted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E-DII)分数。这是一套搜集、分析上千份文献中包括细胞培养、流行病学与营养素等数据,以便评估饮食内容对个别受试者发炎的影响,期望可以预测慢性发炎的相关炎症。数据显示,社区长者的E-DII得分只要比规定上限高出一个单位,身体“虚弱”的概率就增加16%。在此,虚弱的定义是生理机能受损,严重者容易跌倒、住院甚至死亡。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受试者平均年龄58 岁,其中55%为女性。“研究也指出,成年人经常食用维生素C、E与类黄酮等含有膳食纤维和膳食抗氧化剂的天然食物,有助预防年岁增加之际身心虚弱速度加快。”蜜拉总结。除此之外,根据去年11月中发表的另一项更长期、更大规模的追踪调查,32年间,超过15万成年人中,爱吃促炎食物的族群罹患心脏病风险高出46%,中风风险则为28%。研究团队分类,促炎食物有4种型态,抗炎食物则有6种,分述如下。
4类促炎食物,高糖高脂要避免
精致糖食,如蛋糕、饼干、甜面包等
含糖饮料,可乐、手摇饮料与罐装果汁
高脂食品,炸肉与炸蔬菜、高脂乳制品
加工肉品,香肠、火腿与鱼、肉罐头
研究中强调,脂肪酸容易影响体重及体内脂肪组织总量,尤其是肥胖族群体内的内脏白色脂肪都高于平均值。它是分泌发炎因子的祸首,往往引起发炎与免疫力下降,进而升高癌症、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不过,碳水化合物的影响更大,因为淀粉多半是家中餐桌的主食来源,而且涉及许多不同营养素的摄取,好比白色脂肪偏好吸收葡萄糖,再转变为脂肪,结果便是进一步助长肥胖。因此研究团队建议,即使是天然淀粉也要适量摄取,至于精制糖食、糖饮,更是能免则免。
6种抗发炎食物,蔬菜谷类要多吃
绿色蔬菜,如常见的卷心菜、菠菜
橘黄色蔬菜,甜椒、豆类与红萝卜
全谷类,例如燕麦、糙米、紫米、藜麦
适量咖啡
适量茶饮
适量葡萄酒
抗发炎食物可以浓缩成一句话:以植物为基础的全食饮食,例如“大量全谷类、蔬果与橄榄油、适量蛋、奶与白肉、少量红肉及红酒”的地中海饮食就是好记忆又好料理的膳食原则。文献强调,如果想额外强化抗发炎体质,富含维生素C(如花椰菜)、E(如坚果)、β-胡萝卜素(如红萝卜)与镁(如海苔、紫菜)的蔬菜、水果是首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