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

 泊木沐 2022-03-06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陶瓷绘画的概述,对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的共同特点进行分析,探究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旨在与同行进行交流,更好地促进陶瓷绘画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画 陶瓷绘画 影响 分析

中国画与陶瓷绘画均是重要的艺术形式,二者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而分析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发展陶瓷装饰艺术,还能将陶瓷的风格以中国画的神韵与技法体现出来,从而营造新的陶瓷艺术美感。#美术学#

一、中国陶瓷绘画概述

陶瓷绘画中的情感十分丰富,人文因素十分强烈,而中国画的流派与技法均可在陶瓷绘画中展现。纵观陶瓷绘画的发展历程,从陶器时代开始人们就利用直观的线条对陶瓷进行装饰,并且陶瓷装饰经历了多种艺术风格。如半坡型彩陶,就是直角三角形和线条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艺术风格,具有抽象化和程式化的装饰特点;而从马家窑彩陶来看,其中心图形以同心圆为主,主要采取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的装饰风格。此外,庙底沟型、半山型以及马厂型陶瓷则以不同的纹路为装饰表面的线条。

到了宋代,由于陶瓷绘画得到了较快发展,陶瓷装饰的工艺特性更加突出,釉面的裂纹线条自然形成,不仅绘画线条十分饱满,而且手法娴熟。到了明朝,陶瓷绘画主要以曲线式的藤枝与缠绕的花枝相互交错形成的画面为主,从而将陶器的富贵艺术感体现出来,所产生的美不仅质朴高雅,而且十分流畅。到了近代,陶瓷绘画不仅具有严密的构图,而且以夸张的形象、浑圆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为广大陶瓷爱好者所青睐。所以,在任何时期,陶瓷绘画都是陶瓷艺术发展的象征,也是陶瓷艺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的共同特点

1.均为传统艺术且均来源于生活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来看,其中就囊括了绘画艺术。换言之,陶瓷与绘画的结合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二者不仅是传统艺术的重要代表,而且均源自生活,尤其是在生活中互相发展和交融,遵循的美学思维与表现的精神意境相同。特别是情境交融的艺术效果产生的意境是自然生成的,从而使艺术的美感得到极大展示,成为创作和鉴赏艺术的重要标准之一。因而不管是中国画还是陶瓷绘画,均为心灵和静物的结晶。

2.二者的绘画艺术颇具气韵

就绘画发展史而言,气韵在中国画中的艺术地位极高。汉唐宋时期,中国画在气势推崇方面十分独到,尤其是绘画的主流以逸气和静气形成宁静、优雅之感,从而将绘画对象的神韵在作品中体现出来。陶瓷绘画的工艺与用笔虽然与中国画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二者所表现的绘画艺术颇具气韵,且与普通的民俗绘画有着较大的区别,将传统陶瓷的文化格调进行了有效的提升。而且陶瓷绘画的娱乐趣味十分浓厚,体现了生动的气韵。

3.二者在笔墨用法上基本相同

中国画的自然神韵主要通过笔墨语言来体现,从而将艺术家自身的修养以及艺术审美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由于中国画受传统观念的不断影响,其笔墨不仅古朴淡雅,而且自然空灵,画家在体验万物后对艺术进行有效深化。陶瓷绘画的用彩和用料方法与中国画的笔墨用法基本一致,尤其是唐朝的青花分水和明清的彩瓷,其中国画的笔墨味道十分浓厚。因而陶瓷绘画可谓中国画的延续和转变,二者的表现力和绘画艺术有机结合后升华了艺术内涵,开辟了新的艺术领域。

三、中国画对陶瓷绘画带来的影响

1.中国画对粉彩和新彩带来的影响

粉彩和新彩作为重要的陶瓷绘画形式,受中国画的影响十分巨大。因而很多陶瓷艺术家利用线画苔,采取点染的方式画山石。如《珠山八友瓷板画》就是对中国画传统技法与陶瓷绘画的有机结合。再如,程意亭的粉彩作品将中国画与陶瓷粉彩工艺有效结合,并在陶瓷绘画中进行融合,《翠鸟荷花》就是最为生动的体现。

2.分析中国画对陶瓷绘画中古彩线描的影响

中国画对陶瓷绘画中古彩线描的影响较为突出。古彩线描科学、合理地加入了中国画的白描技法,再加上工艺美术的装饰技巧,使得陶瓷绘画中的古彩线描风格独特、浑然天成。在陶瓷绘画中,主要的古彩线描方式虽然不像粉彩以圆润饱满和柔和秀逸著称,却透露出古朴典雅之感。

3.中国画对陶瓷绘画中青花的影响

青花与中国画的笔墨有众多相似之处,很多陶瓷艺术家在陶瓷上绘制青花时,多多少少会受中国绘画的影响,注重借鉴古今名作中的绘画特征和线描特点。不论是中国画还是陶瓷青花绘画,画面中都体现着绘画者的思想与生活相结合的精神产物。青花山水作为陶瓷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为陶瓷艺术增添了魅力。

综上所述,中国画对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中国画的风格已经是陶瓷绘画的主要借鉴对象,二者相互融合,将我国的国粹精华体现得淋漓尽致。二者虽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共同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