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家长忽视的“过家家”藏有大学问,角色扮演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育娃易筋经 2022-03-06

昨天女儿缠着我:“爸爸陪我玩。”

当时我正和媳妇商量晚上吃啥的事,就有点不耐烦,随口敷衍道:“好呀,想玩啥?”

女儿将米老鼠米妮塞给我说:“陪我玩过家家,我当妈妈,你当爸爸,它当女儿。”

然后我们就开始非常低幼的对话,很显然女儿对我的这次角色参演不是很满意,她很快的没了兴趣,情绪十分低落。看着女儿失落的表情,我感觉我是犯了一个大忌:敷衍式陪伴,并且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很不耐烦!

这个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如果在教学上,这将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教学事故!

事后我很认真地分析了为何会令女儿伤心的原因,同时我觉得这也是很多家长容易忽略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来好好聊聊过家家这件事儿吧!

对“过家家”错误地认知

1、许多家长认为“过家家”很幼稚

你会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很多孩子非常痴迷于玩“过家家”的游戏,孩子们会扮演各种角色,然后进行言语和动作上的互动。家长可能觉得这非常幼稚,有的家长甚至非常讨厌孩子玩“过家家”,更有甚者会采用强制手段直接干预孩子们玩“过家家”。

家长们觉得孩子们与其在那玩这种幼稚的游戏,还不如去读几本书,写几个字来得实在。

2、家长认为“过家家”对儿童成长的意义不大

很多家长认为“过家家”对儿童的成长意义不大,因为他们觉得孩子们聚在一起粗糙地模仿着成年人的行为,用幼稚的词语模仿成人的言语,是一件非常搞笑的事情,而且相当一部分家长确实也这么认为的。他们就觉得孩子们是在做一件无意义的的事情。

忽视儿童成长规律

许多家长认为儿童玩“过家家”很搞笑、没意义,但我想说的是,有这种心态和认识的家长大概率是那种忽视儿童心理和儿童成长规律的家长!

为什么这么说呢?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目前这个年龄层次会说出什么话、会想到什么事、会干出什么事。然而这些家长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说的话和做的事能有深层的含义,他们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希望孩子能以一个成年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去为人处世!这何其可笑!

一个几岁的大的孩子他们理解能力以及知识储备量还有社会阅历,肯定是没办法和成年人比较的,就比如同样是说一句话,成年人需要经过“我说这句话有什么意义”、“会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会不会得罪人”等等这一系列考虑之后才能说出来。

但孩子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所以孩子们说的话就是童言无忌,而且孩子们的话最能客观地、真实地表达他对某件事物的看法,因为那是一个人最本能、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但很奇怪的是,许多家长觉得孩子说的话很搞笑!觉得孩子做的事情很幼稚!究其原因是:成年人往往被“世俗”、“明哲保身”、“规则”等束缚了手脚,限制了想法,很多“真心话”憋在心里不敢说。导致现在成年人说一句“真心话”就会被认为是“幼稚”。

他们用“幼稚”给“真心话”套上了一层伪装。各位应该还记得《皇帝的新装》吧,那些成年人情愿用“虚伪、假话”来代替“成熟、智慧”,也不愿意讲出事实,最后还是在他们看来“很幼稚”的孩子揭开了这群“虚伪、愚蠢、世俗”的成年人的遮羞布。

请家长正确、认真对待“过家家”这件事

1、“过家家”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一种手段

“过家家”是一种儿童模仿成年人的“角色扮演”游戏。角色扮演是孩子通过想象、模仿等方式再现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实质是模仿现实生活的场景,客观上能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的生活角色。

比如通过模仿医生,孩子们能大概知道医生是治病救人的;通过模仿教师,孩子们大概能了解教师是教书育人的;通过模仿厨师,孩子们对厨师这一职业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对于孩子来说,事实与想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孩子们的想象力远超成年人,通过“过家家”这样的游戏,给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种手段。

2、“过家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创造欲望

角色扮演游戏的最大魅力在于它能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孩子们在电视里看到警察,他们事先是不知道警察代表什么,最多是从家长口中知道警察叔叔是抓坏人的。

那么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欲望,“过家家”这个游戏正好能帮助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警察是什么?这样就能很好地促使他们不断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更多经验和学习的热情。

很多孩子未来的从业的选择,是和幼年时在“过家家”里面扮演的角色有很大程度上的关系。

3、通过“过家家”家长可以窥探孩子内心的童话世界

这个世界上有童话么?我相信是有的,它就藏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里!

许多家长自诩他们已经真正地了解孩子,他们自以为了解了孩子的脾气特点,性格特点,平时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哪种类型的小动物......这些就能了解孩子的一切,我想说简直痴人说梦!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哪怕那个人是他自己。你以为你自己是勇敢的,但你在演讲台上羞于表达,那么在外人看来,你就是个胆小的人;你在朋友面前口若悬河,什么事都难不住你,别人认为你是个非常勇敢强大的人,但他们并不知道其实你一看到毛茸茸但我东西就害怕......

你以为的和别人以为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程度、深度都不一样,那么在看待一个问题时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同理,你自以为是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平时什么事都顺着孩子的意愿,对她的照顾是无微不至,但在孩子们眼里,你确定还是你以为的那个你么?

你为了孩子的身体着想,想让他们多喝牛奶多吃蔬菜,孩子不听,家长是不是采取了“强制措施”?用命令口吻、严肃的表情、生气的语气让孩子吃掉那些食物。

在你看来,你是为孩子好,但在孩子眼里,你就是个控制狂、暴脾气!

4、孩子的模仿行为就是一面镜子

在通过观察孩子“过家家”的过程中,我们能发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孩子会不自主地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通过游戏表述出来。

比如在玩扮演爸爸妈妈的游戏时,通过孩子模仿家长的态度和语气,我们能感受到孩子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如果你是个说话声音很大的家长,但孩子模仿时的你却是个声音温柔的爸爸妈妈,那么家长就要注意,是不是自己在和孩子说话时,有些急躁了?

再比如,孩子在模仿你的时候,语气很严厉甚至伴有动手打你的动作,家长就要注意是不是这就是平时你对待孩子的态度。难道这不像一面镜子么?孩子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你更好地看到平时的你自己。

家长不愿意陪孩子过家家的原因

1、角色扮演游戏十分考验家长的想象力

奉劝各位家长不要小瞧了“过家家”,因为这是一个十分考验想象力的游戏,如果你的想象力不是很丰富,那么你就会觉得这个游戏很枯燥。

“过家家”就是孩子们通过将他们体验过的事情、看到过的事情模仿出来,有些剧情是现成的,然而有些事却是孩子们编造出来的。这就需要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孩子们玩得非常起劲,但家长觉得枯燥至极,就是因为成人的想象力远不如孩子那么丰富。

2、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往下编

现在做个测试,让你即兴编造一个故事,没有任何剧本也没有任何素材,看各位家长能不能自己和自己对话10分钟以上?

很困难,因为很多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往下编了,编着编着就词穷了!

3、没耐心觉得枯燥,不感兴趣

在陪孩子玩“过家家”,家长显得没耐心这件事上,真的不怪家长,这并不是给家长开脱,而是因为如果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的话,那么就是极其枯燥的。

说到底就是没兴趣,试想一下,成年人也玩“角色扮演”啊,但为何他们那么痴迷?有些人甚至还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因为他们对所扮演的那个角色和那部作品非常感兴趣。

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玩好过家家

1、提前准备好素材

为了避免尬演、词穷,家长可以事先准备好素材,就想演电影,没有剧本咋演?

素材可以是某一次经历,比如我们一起去医院打疫苗的经历,家长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了解打疫苗是什么一回事,同时也能让孩子知道打针并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以此来克服孩子对打针的恐惧。

还可以是某一个知识点,孩子的年龄都很小,你和他讲大道理,讲那些深奥的知识点,他们很难理解得了,也提不起兴趣来。但是用模拟情景的方式,家长可以很好地将自己的情绪以及想要传达的道理,像情景剧一样演出来,那么孩子们就能一下子就能get到。

2、可以用绘本故事开展“过家家”游戏

如果素材不够或者想不到,那没关系,家长安全可以将绘本故事搬出来,上面有很多故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边模仿,一边表演,这样不仅能增加孩子对绘本故事的理解,还能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一个绘本故事表演次数多了,孩子甚至能全本背诵下来!可谓一举多得。

3、家长要学会表演,表情和语言尽量丰富

为什么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因为上面的动画人物表情、语言、动作非常丰富,那么既然是玩“过家家”,家长就要当好演员,彻底将自己融入这个角色当中去!

有可能家长是觉得在“表演”,但孩子觉得“这就是真实的”!

比如孩子在扮演妈妈,家长扮演孩子的时候,“妈妈”给“孩子”盛了一碗汤,家长就要在“喝汤”的过程中,一边表演出汤很烫嘴,一边表演出很享受汤的美味的样子,最好还能发出喝汤的声音。

4、家长需要将自己暂时变回小时候,彻底融入孩子的世界中

在玩游戏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要干涉孩子该怎么做,需要做到和孩子是平等的关系。

但很多家长喜欢在游戏过程中,教给孩子一些知识点,“饭后不能立即剧烈运动!否则肚子会很疼.....”然后吧啦吧啦讲了一大通道理。

家长完全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爸爸只要把自己变回小时候,在吃饱饭后,很兴奋地跑出去踢球,然后假装肚子疼,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然后再让妈妈当医生,让当医生的妈妈将饭后不能运动的道理将出来。这样孩子就能对这个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远比一味地说教效果好的多。

5、让孩子主演,家长当配角

如果孩子已经有主意想玩什么,那就让孩子当好主角,家长就充当配角,让孩子主导剧情,很有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有趣事情。

但是往往很多有“强迫症”的家长,喜欢在游戏过程中“纠错”,这一方面抢了孩子“主角”的风头,另一方面会干扰孩子的的思维。

家长只要跟着捧场,当好配角,顺着孩子们的剧本玩下去就好,无需在意剧情是否合理,台词是否现实,重要的是孩子享受表演的过程,享受这种自我表现方式。

育娃革命尚未成功,宝爸宝妈继续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