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的地缘格局与四邻环境

 岚夕归读 2022-03-06

大范围看,中国独处世界岛的东端,西边连绵沙漠与青藏高原把主体部分与世界其他文明隔离,又留下几条不太好走的路与其相连,使之联系不至于中断,所以多数时候中华文化独自发展,不容易受强外力打断;而又能与其他文明交流,不至于像美洲那样与世隔绝,文明发展停滞不前。

500

那么农耕时代,中国最大的威胁就是北方,与西边不一样的是没有完整的地形来抵御北边的侵略者,道路很多,隔得又近,使得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或东北的渔猎民没事就来抢一波,甚至在虚弱的时候补上一刀。现在北方换成了虚弱的毛子,内蒙古和东北已成为熟地,暂时威胁也不算太大。东、东南方向面对大海,远洋时代拥有很长的海岸线,是非常不错的,增加了与外界的交流,当然也增加了风险,至于那几个岛链,基本可以无视(我们强大的时候不管用,虚弱的时候用不着)。南边从来没有哪只猴子翻不过如来的手掌心,只是很遗憾没有印度洋出海口。总的来说,中国的地缘算是得天独厚,靠山面海,弱可自保,强可对其他地区施加影响力。历史上,中原政权都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过不下去了,搞一搞王朝周期律。

500

和平时期,中国有足够的平原参与生产,合适的季风带来足够的雨水,滋润着这片土地,使之有巨大的体量的来对冲可能的风险。中国内部大概可以分为十来个板块,多数板块容易独成体系,就像九头蛇一样,砍掉几个头,问题并不大,除了战斗力所损以外,还可以依靠剩下来的头继续缠斗。抗战很好诠释了这种地缘优势。虽然反复被日本按在地上摩擦,但就是死不了,爬起来再战。一个落后农业国硬是拖了工业国日本十四年,拖的日本也没脾气了。反看法国,战争就绕着巴黎打,巴黎失陷再打下去就没什么意思了。

500

所以从内部看,中国地缘也有很大的地缘优势,防御力太强。再比较一下俄罗斯,同样很大的体量,然而东欧偌大的平原找不出一条山脉,在强大外力下,只有靠血肉长城,每次反侵略牺牲甚大,痛不欲生。总的来说,中国的地缘特点是防御力太强,体量足够大。

随着在全球化的推进,国家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任何国家,其生存与发展均受周边地缘政治与经济的影响。我国的持续发展,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繁荣的周边经济。了解我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梳理与各国的复杂关系,并结合具体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发展措施,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昌盛的基础。

一、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概况

(一)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概念地缘政治又称为地理政治学,它主要是指相关的地理与人文要素共同影响国家政治的现象,具体因素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等,只有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对外战略方针才能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根据地缘政治的概念可知,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选择结盟或对抗,以此实现生存条件或空间的获取。地缘经济主要是指国家或区域间逐渐形成的有关资源供应、商品市场与技术交流等的竞争、结盟与合作的关系。

(二)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世界政治与经济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为了保证国家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在制定各种战略政策时均以其为主要依据。二者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多极化的地缘政治。自冷战后,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日渐显著,在此情况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均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通过各地区、各国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新的政治经济格局,即美国、欧盟与东亚三足鼎立;同时,金砖五国的国际地位日渐提升,而众多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经济缓慢发展情况下,其国际影响力有所减弱,进而地缘政治发展呈现出了多极化。

其二,局部地区的战争与冲突。近些年,虽然未出现大规模的地区战争与冲突,但局部战争与冲突却未能避免,如科索沃战争、阿以冲突、反恐战争、朝核问题等。此类战争与冲突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但作为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着地缘政治格局。

其三,亚太地区的快速发展。在地缘政治中,亚太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1年,美国调整了自身的发展战略,针对亚太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同时,欧盟转移了自身的战略重点,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坚持以亚洲为核心。日本对东亚及东南亚等进行了重点投资。由于中国的崛起与安全直接受亚太地区地缘环境的影响,因此,也十分注重该地区的战略部署。

其四,地缘经济的长足进步。在各国发展过程中,面对着日渐激烈的竞争,均注重合作模式,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关系日渐紧密,各国为了预防与控制全球化风险的影响,均积极推进人才、资本与商品的交流,进而有利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据调查,在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高达100多个,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近几年,各组织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其影响力也逐步增强,在此基础上,地缘经济的一体化、区域化与全球化特点愈加明显。

二、 我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概况

(一)历史及特点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地缘政治环境较为恶劣。由于我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便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在1950年,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并对解放台湾给予武力干预,同时采取了经济封锁,在此情况下,我国地缘政治发展困难重重。1960年,美国发动了侵越战争,而中国的援越抗美,使我国南部边界安全备受威胁,同时,此时期,中苏关系也日渐松散,甚至在东北及西北地区发生了冲突事件,在此情况下,我国北部与西北部的安全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这一时期,我国地缘经济借助良好的中苏关系,通过合作,实现了众多项目的发展,如东北重工业,此时内陆地区在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沿海地区发展相对缓慢。

随着地缘政治局面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我国积极调整自身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战略:

其一,三线建设,促进地缘政治环境较为安全地区的发展;

其二,内陆项目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发展布局。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均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有: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缓解了中美关系,使我国地缘政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即改革开放;1991年,冷战结束,国际上更为关注经济竞争,同时,在现代化科技的支持下,经济发展倾向于全球化、区域化与一体化,国际合作愈加频繁。在地缘政治趋于缓和的情况下,我国地缘经济稳定发展,在改革开放战略指导下,我国沿海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经济迅猛增长,为我国现代化、工业化与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西部大开放,也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在此环境下,我国地缘政治环境也更加安全与稳定。

(二)当前现状

我国地缘政治发展呈良好态势,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日渐紧密,在诸多方面均保持着深入的合作,如经济、科技与文化等。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美国与日本对中国的威胁,其利用军事遏制与围堵战略,对我国逐渐形成了新的包围;同时,亚洲地区的宗教极端势力与民族分裂组织不断破坏着我国的和平与稳定;再者,南海问题与钓鱼岛问题等也亟需解决。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经济实现了高度的相互融合、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根据相关数据,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对较高,基本维持在50%左右,特别是重要战略资源的集中进口,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安全与发展,因此,在日后发展过程中,战略资源的安全性与及时性需要给予高度关注。

来源:快资讯;编辑:郑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