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论家章士钊:既活跃政坛,又是学界大拿,与毛泽东交情匪浅

 昵称21405352 2022-03-06

章士钊的文章比章太炎的好读,没那么古奥、怪僻,也较梁启超谨严而有条理。抗战中一直同我党保持联系,建国后同我党合作,他自己说他“反动而不反共”。

——毛泽东评价章士钊

图片

 章士钊

章士钊是湖南长沙人,毛泽东一直都认章士钊为自己同乡。章士钊的父亲曾经做过乡里的里正(相当于现在的村支部书记),一边做中医,壮年的时候曾经出游,留居南京10年,想要求得一官半职而不得,反倒落得个负债累累而回。

章士钊的家境就此衰落,章士钊从小跟着做塾师的哥哥,深受哥哥熏陶和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13岁那年,章士钊买到了湖南永州刻的《柳宗元文集》,自此刻苦攻读柳文,奠定了后来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柳文专家的根基。

章士钊17岁那年母亲病逝,他不得不到一亲戚家教授幼儿读书而谋生。1901年在大姐的资助下,章士钊到武昌寄读于两湖书院,与黄兴成为同学,共住一室,遂成莫逆之交,两人共组华兴会。

不久,章士钊在老师张绍熙的介绍下,到官员、工艺美术家朱启钤家做家庭教师,这时候,才20出头的章士钊已经可以用柳文教学了。

第二年,朱家北上,章士钊就离开武昌考入江南陆师学堂学习军事。当时,北京已被八国联军攻陷,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更刺激了章士钊的爱国热情。

1903年,章士钊与陆师学堂30余名退学学生到上海参加蔡元培、章太炎等人组织的爱国学社,一边学习,一边操练军事,以图有一天能上阵杀敌报国。

在此期间,章士钊一边担任军事教官,一边在《苏报》发表文章鼓吹反清革命。《苏报》主办人陈范欣赏章士钊的才华,特意聘请他担任《苏报》主笔。章士钊到任后,对《苏报》进行大胆革新,让《苏报》成为鼓吹革命的阵地,《苏报》于是名声大振。

图片

 胡适

不久,清政府查封了《苏报》,鼓吹反清革命的章太炎和邹容都被逮捕,而办理此案的江苏候补道俞明震曾任陆师学堂的总办,对章士钊法外开恩,没有追究章士钊。

章士钊并没有就此作罢,又与陈独秀等人创办了新的刊物继续鼓吹革命,同时创办图书译印局,专门出版各类鼓吹革命的书籍。

1904年章士钊等人暗中协助万福华行刺前广西巡抚王之春而被捕,蔡锷等人奋力营救,章士钊等人才得以出狱。

章士钊出狱后到东京,亲眼目睹了日本明治维新后给日本带来的进步和繁荣,深受震撼,觉得只有学问才能救国,于是闭口不谈革命,而致力于研究学问。

1906年,章士钊在日本受聘于实践女校,负责教授中国留日学生,尝试用英文语法解释《古文辞类纂》,深受学生欢迎。这期间,章士钊致力于从文法的角度研究国文,第二年就出版了《中等国文典》一书。

1907年,章士钊进入英国学习政治法律,兼修逻辑学。在此期间,章士钊在北京《帝国日报》发表了大量文章,介绍西方政治学说,并评论国内政治。

章士钊还在梁启超办的《国风报》29期上发表了《论翻译名义》一文,首次提出将西方“Logic”直接音译为“逻辑”,得到学界认可而沿用至今。

图片

章士钊著作《柳文指要》 

1912年7月章士钊受孙中山之邀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立报》主笔,9月离开《民立报》而创办《独立周报》。第二年,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杀,章士钊愤而参加讨袁战争,失败后流亡日本。

1914年,章士钊在东京与陈独秀等人创办《甲寅》月刊,针对国内政治发表了许多文章。章士钊的政论文最为时人所膜拜,章士钊因此而被当时的名记者黄远庸评价为“真正能以言论救世的人”。

1915年,章士钊以参议员的身份到北京,但很快就进入学界,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兼任图书馆主任一职。1918年,章士钊在北京大学讲授逻辑学,引起一时轰动,一间四五百人座位的教室座无虚席。

1922年,胡适在纪念《申报》50周年时发文对章士钊进行高度评价,认为章士钊是继梁启超之后,1905年至1915年这10年间政论文章的代表作家,评价章士钊的文章有章炳麟的谨严与修饰,而没有他的古僻;条理可比梁启超,而没有他的堆砌。

从这一时期,章士钊在政治上趋于保守,投入段祺瑞等人的北洋军阀阵营,文化上提倡复古读经,反对白话文,形成了以章士钊为首的“甲寅派”。甲寅派遭到了鲁迅、胡适、郁达夫等人的批判。段祺瑞倒台后,章士钊退出政治舞台,专心于学术研究。

从这时期到1949年的20余年,章士钊在学术上获得大丰收,既有对《论衡》的研究,还把自己讲授逻辑的讲义整理成《逻辑指要》出版。而且在抗战期间写了约有4000多首诗。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才华横溢的章士钊还曾经在上海挂牌当律师。

 毛泽东主席

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军南下,章士钊作为社会知名人士受李宗仁邀请担任和谈代表,随国民党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共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谈判破裂后,章士钊留在北京,投入人民革命阵营,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

章士钊曾经担任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政协常委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务。在这种时代提供的美好大环境下,章士钊对祖国文化遗产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和著述,还出版了他的另一部传世名著《柳文指要》。

章士钊无愧于“学界大拿”的身份,一生笔耕不已,著述颇丰,专著就有20余部,论文数百篇,诗词约5000首,贡献巨大的要算《逻辑指要》和《柳文指要》这两部传世名作了。客观而论,章士钊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一席。

这里尤其值得重点提及的是章士钊和毛泽东长达53年的交往。章士钊和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是密友,据说,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婚事都是多亏了章士钊力促而成的。

此外,一直被世人称道的是章士钊和毛泽东之间两万银元的故事。1920年,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活动,毛泽东和蔡和森带着杨昌济的手书拜见章士钊,请求资助。

章士钊二话没说,转身就在上海发动各界名流捐款,很快筹集了2万银元,全都交给了毛泽东。这笔钱被毛泽东除了资助留欧勤工俭学的学生,其余全部用来搞革命了。

直到43年后,早已是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仍然惦念当初是章士钊筹集的2万银元帮了共产党的大忙,于是,从1963年起,毛泽东以“还本付息”的名义,每年从自己稿费里面拿出2000元,委托秘书交给章士钊,一直到1973年章士钊去世,整整持续了11个年头。

其实,这2万银元并不是毛泽东个人向章士钊借的钱,毛泽东也没有在自己身上花一分钱,而且,这钱也不是章士钊个人的,按道理是毛泽东完全不必以个人的名义来还这笔巨款的。但毛泽东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变着法子关心章士钊的个人生活,给他提供一种生活补助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