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蒙古国及元朝铸币(三)

 戈壁龙 2022-03-06

       元代皇庆、至治、泰定、至顺、元统等年间,均未正式铸钱,存世发现这类年号小钱,基本上都是供养钱,大钱稀见。

     供养钱即寺观内供神佛之钱,最初并不用作通货,铸量自然不多,因近代有人高价收购,所以成了伪造的目标。供养钱大多数铜色金黄,文字浅平,笔划圆浑。

            延祐通宝

     元仁宗延祐年间,即公元1314-1320年铸,形制大多小平钱,大钱稀见,难寻踪迹,非常珍贵。

     “延祐通宝背大昊天寺”折五钱,字体雄劲,笔画清晰,非常精美。此钱为延祐三年,即公元1316年重修大昊天寺(遗址在北京西便门内路西,今长城光学仪器厂以西)时所铸。这种由当时朝廷铸造供养钱的发现,对研究元代经济、政治、军事和宗教等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余鉴传世铁钱一品,包浆醇厚,直径3.6mm,重约15g。

           大元至治

     元英宗帝至治年间,即公元1321-1323年铸。

     余鉴直径4.4mm一品,重约33.5g,铜质,熟坑,锈迹自然,包浆到位。

      “大元至治”钱的问世与当时“至治改革”有关,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自幼受儒家教育,通汉族封建文化,登基后推行以儒治国的政策,即位前期的权力受到太皇太后答己和权臣铁木迭儿的限制。

     至治二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322年12月4日,英宗在未设左丞相一职的情况下,任命拜住为右丞相。在拜住、中书省平章政事张圭等帮助下,英宗通过改革,实施新政,并裁减冗官,监督官员不法行为,颁布新法,采用“助役法”以减轻人民差役负担,史称“至治改革”。 

     英宗改革新政使元朝国势大有起色。其时,金质的“大元至治”与铜质的“大元至治”钱应运而生。此钱背面皆有“四出纹”,预示英宗有励精求治的意愿。遗憾的是新政却触到了蒙古保守贵族的利益。改革过程,英宗下令清除了朝中贵族铁木迭儿的势力,后铁木迭儿义子铁失在至治三年八月初(即公元1323年9月4日),趁英宗从上都(今哈尔滨阿城区南的白城子)避暑结束南返大都途中15公里处的南坡,刺杀了英宗及拜住等。英宗去世时年仅21岁。 

           至治通宝

     大元至治年间,即公元1321-1323年铸造。存世量极少,价格颇高。小平钱市场价5000元左右,光背无文,直径1.4~2.2cm,重量1.5~2.2g。大钱存世更加珍罕。另英宗时期还铸有“至治元宝”钱,皆为珍品。

      余鉴者铜质精良,直径约3.8mm,重约15.1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