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货币发行体系的哥白尼革命 (修订版)(二)

 十五志于学者少 2022-03-06

 当前符号货币发行的两种方式

从一般原理出发,在引入了货币发行中介之后,货币发行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债务货币化和资产货币化。具体方式如下图:

图片

以债权抵押的方式用债务创造货币,央行/银行把不同的债务换成债务的一般等价物即债务货币;以股权抵押的方式央行把不同的资产换成资产(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即资产货币。

简言之,以债务换成货币产生债务货币以资产换成货币产生资产货币。货币本质上是一种购买(交换)行使权,债务货币是换回债权的权力,债务货币的质押物是债权;资产货币是换回资产的权力,资产货币的质押物是资产。这里指称的债务货币和资产货币是就货币的发行方式而言的差别,是为了做一种区分,但他们发行的是同一种货币,是用同一种符号发行的同一种货币。

下面将分别论述两种货币发行方式:

(一) 债务货币化—以债权抵押的方式发行货币

1 债务货币发行的一般原理

1.1 以举债的方式发行货币

以举债和还债的货币发行方式是债务货币化的发行方式:债务做抵押以举债发行货币,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商行)把不同的债务换成债务的一般等价物,简称债务货币(这里的债务包含着货币发行人的债务和货币接受人对货币发行人的债权,是一体两面,这里用债务代称一体两面的债务/债权)。在形式上便是孙国峰等一些学者提出的贷款创造存款,银行通过贷款等资产扩张创造存款货币。具体如下图:

图片 

本文认为央行和银行作为货币发行中介共同为举债主体即货币发行主体发行了债务货币,即债务/债权的一般等价物。通过法定的、特许的权力由商行/央行把不同主体的债务换成一种统一的符号货币。特别要指出的,本文不同于孙国峰等学者形成的贷款创造存款学派主张的商行/央行是货币发行的主体,而把真正的货币发行主体举债人放到次要的被隐匿的角色上。本文把这一AB位置重新颠倒过来正如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颠倒了过来一样重新摆正了货币发行中被消失的货币发行人、货币支付人和货币支付物这一货币发行的真正主角这一颠覆具有根本的重要性,货币发行体系中的其他关系都以这里为起点。

1.2 债务货币发行的主体、机构和方式

理清了债务货币的发行过程,货币发行的主体,货币发行的机构和货币发行的渠道也就清楚了。

货币发行的主体:债务货币发行方式下,谁是举债主体,谁就是债务货币的发行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是贷款/发债的主体,他们的贷款/发债才能发行货币,所以他们是债务货币的发行主体。

货币发行的机构:债务货币的发行,是由央行和商行共同发行的。商行发放的贷款创造的货币属银行发行,而央行直接购债创造货币的部分则是央行直接发行。央行和商行发行的是同一种货币,他们的差别在于发行的分工和发行的权限上,以及管理权的差别。

简言之,在法定和特许权力之规定下,只有银行和央行才是货币发行中介,只有他们能把债务换成货币,形式上通过贷款或者购买债务的形式发行货币。央行是货币发行中介,银行则同时是货币发行中介和货币借贷中介。为了更好的区分,银行同时是增量货币发行中介和存量货币借贷中介。也就是银行一方面通过贷款创造货币,另一方面又借已经创造出来的货币进行贷款。也就是一种贷款直接创造了新的货币,一份贷款创造一份货币;另一种是贷款不创造货币,只是用已经存在的货币进行借贷,一份贷款占用一份货币,即一般意义上的借来存款发放贷款的业务。

但因为贷款创造货币必然存在一种限制,所以实际上银行需要并行增量货币发行和存量货币借贷两种业务。理论上贷款创造货币存在的限制是:货币发行人和货币接受人的可交换资产的限制以及货币发行中介商行/央行承担坏账的能力限制。但在现实中对这一限制的天花板的识别以及两种业务的识别都是模糊的、混乱的。现在主张贷款创造存款的一派,并没有认识到这一方式必然存在的天花板限制,所以也必然存在对存量货币进行借贷。但如果不对此进行限制,则贷款全部创造货币。而主张存款创造贷款一派,所提出的货币循环派生的方式,更是完全不必要的、极度混乱的错误方式。所以,对增量货币发行与存量货币借贷的平衡架构实为货币发行体系中最基础也重要的架构,而这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首先是思想理论上的。

所以,在操作上存在着增量货币发行和存量货币借贷的转换。一则,当商行将其增量货币发行方式下的货币发行主体的债务售出时,如果是央行购买了这一部分债务,则只是持有债务主体从商行变成了央行,其货币没有变化;而如果是市场购买了这些债务,则不仅是持有债务的主体从商行变成了市场,而且等于银行收回了发行的增量货币,变成了市场用存量货币进行的借贷。另则,当政府和企业以发债的形式向市场进行融资时,本质则是从市场的存量货币中进行借贷,而当央行购买这些债务时,则把存量货币借贷转换成了增量货币发行,创造了一份新的货币。而银行购买这份债务时,如果是增量货币发行的业务框架内则创造了一份新的货币,如果是在存量货币借贷的业务框架内,则没有创造新的货币。

1.3 偿还债务即收回(消灭)货币

最后,也是最重要但又最被忽视的一个结果:债务创造货币,贷款创造存款的方式,债务和货币一一对应,一份债务创造一份货币,不增加债务就不会增加货币,偿还债务则消灭货币。这是债务货币发行方式货币发行和货币消灭的基本原理。而如果在银行业务体系内划分了增量货币发行和存量货币借贷,则增量货币发行框架内的债务偿还消灭了货币,而存量货币借贷框架内的债务偿还则只是还回货币,把存量货币还回给存款人。

2 债务货币发行方式的困境

债务货币发行方式的进步之处是从实物货币发行方式中解放了出来,而同时产生的困境则是货币债务化。债务货币发行方式的自身困境在于:

2.1利息货币缺口必然导致债务危机

通过商行/央行这一货币发行中介窗口,从每一份简单的债务货币的发行就可以看出,债务的利息对应的货币没有对应的货币发行出来,利息产生了债务但没有产生货币,利息的当量就是货币的缺口。没有对应的货币对总的利息的进行偿还,利息的膨胀必然导致货币缺口的膨胀。所以,货币发行的总量与货币偿还的总量存在着必然无法偿还的总量上的货币缺口,缺口越大债务危机越大。这一点就作者的阅读范围而言,并没有看到任何相关文献提出过,由于这一问题的意义重大,所以特别指出来。

债务货币体系下,货币发行依赖债务发行,每发行一份债务才能产生一份货币,每一份货币对应一份债务。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货币的持续增长,货币的持续增长就需要债务的持续增长,所以货币越多债务越多,债务越多利息越多,利息越多则货币缺口越大,货币缺口越大债务偿还危机越大,所以这是一个死结。

2.2 货币分配的两极分化必然导致债务危机

本文把货币的发行定义为货币的初次分配,把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的转移定义为货币的再分配。债务货币发行方式下,一份货币对应着一份债务,所以货币再分配中一方的货币盈余是就另一方的偿还债务的货币缺口,所以不可能整体上出现货币盈余。任何一方货币盈余的积累都是另一方偿还债务的货币缺口的积累,一方的货币盈余越大则另一方的偿还债务的货币缺口越大,所以再分配差距越大,债务偿还危机就越大。此论以桥水基金达里欧的《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传播最广。

货币发行是货币再分配的基础,货币的再分配反作用于货币发行。货币的再分配推动着货币盈余者和货币发行者即举债者的分化,最终货币盈余者和货币发行者即举债者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主体以及三大主体中的不同个体之间产生分化,在不同的资本增值模式的放大下加剧了这种分化,最终过大的两极分化将引发债务危机同时破坏货币发行体系。

2.3 货币与资产交换的跨期错配必然导致债务危机

偿还债务即收回货币,债务消失即货币消失。然后又开始新的举债还债,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循环的中断也必将中断下一个循环。每一个货币发行周期在第一阶段产生一个资产的买进周期,即由买进资产主导的资产卖出,这个周期货币追逐资产;每一个货币收回周期即债务偿还周期产生了一个资产的卖出周期,即由卖出资产主导的资产买进,这个周期资产追逐货币,而卖出资产是无法主导资产买进的。货币追逐资产容易,资产追逐货币就困难的多,所以整体上的卖出周期必然无法匹配买进周期,这就必然产生货币与资产交换的跨期错配。

货币发行人与货币接受人(货币支付人)在货币与资产交换上必然存在着交换时间与交换资产的不确定性,在货币发行中介制约下,必然使这种不确定性发展为跨期的交换时间与交换资产与债务偿还期限错配。所以在整体上由不确定发展到跨期错配,将使整体上的举债周期后都无法完成还债周期,无法在还债周期偿还债务必然导致债务危机。

所以每一次经济扩张都是一次债务扩张,每一次债务收缩都会产生一次经济收缩。每一个债务周期,就是一个货币周期、一个经济周期,前半场是举债扩张支撑货币扩张经济扩张,后半场是还债收缩决定了货币收缩经济收缩。所以在每一个举债周期到还债周期的转变中,都将出现一次债务危机。而每一个债务危机后,只有消灭或者腾挪出大部分债务时,才能再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

同时需要指出的,跨期配置的性质决定了,债务货币发行方式下整体去杠杆即整体卖出资产收回货币是零和博弈,同时去杠杆即同时卖出资产收回货币也是零和博弈。整体去杠杆、同时去杠杆将加速债务危机。增杠杆和去杠杆的主体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增杠杆和去杠杆的中介机构是银行和央行。任何主体的增杠杠都会给其他主体的去杠杆释放空间,任何主体的去杠杠都会压缩其他主体去杠杆的空间。如果增杠杠的机构主要是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来完成的,那么去杠杆时银行必然承受去杠杆下最大的坏账压力。如果增杠杠的机构主要通过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来完成,那么将会由央行来承担去杠杆的主要坏账压力。所以,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是给银行资产负债表亏损减轻压力的,央行增杠杠是给银行去杠杆释放空间的。在债务货币发行方式下,去杠杆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主体之间,在银行和央行两大中介机构之间是一种零和博弈,这一点并未得到充分的认识。

所以,在债务货币发行方式下,整体去杠杆、同时去杠杆是一种共输选择,选择共输,还是有输有赢的次级选择即一部分去杠杆另一部分加杠杆或稳杠杆,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在银行和央行之间,没有中间道路。

综上三大困境的共同作用,债务货币发行体系有其自身难解的困境,如果不能针对性的解决其困境,则不能从实物货币向符号货币的跨越中获得其解放之利,而变成另一张自缚之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