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在茂名南路长乐路口相遇(作者:沈思睿)

 关福 2022-03-07

茂名南路长乐路口

上海中心城区的茂名南路长乐路口,看似普通的十字街头确深藏着近百年的历史底蕴,华懋公寓、法国总会、利喴车行以及兰心戏院这四幢各具特色的建筑在此不期而遇。

图片

1947年《老上海百业指南》中标注的长乐路茂名南路口北部细节

图片

1947年《老上海百业指南》中标注的长乐路茂名南路口南部细节

茂名南路原名迈尔西爱路(Route Cardinal Mercier),南北走向。长1275米。1919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以比利时主教名命名。1943年,汪伪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改名桂林路。1946年改名茂名南路。

而长乐路的历史更为悠久。最早建成的一段是位于杜美路(Route Doumer,今东湖路)和善钟路(今常熟路)之间的部分,1902年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当时是杜美路的一部分。1914年,上海法租界向西大规模拓展后划入界内。同年,法租界公董局修筑圣母院路(Route des Soeurs,今瑞金一路)至迈尔西爱路段,以法国律师名命名为蒲石路(Rue Bourgeat)。以后向两端延伸,东端通至萨坡赛路( Rue Chapsal 今淡水路),西端与杜美路、善钟路相接。1943年,又从善钟路继续向西修筑至麦琪路(Route Alfread Magy ,今乌鲁木齐中路),新修路段称为刘家弄。同年,汪伪政府接收法租界,将蒲石路全路连同刘家弄一并改名为长乐路。1946年,长乐路继续向西延伸至华山路。

图片

1932年的霞飞路迈尔西爱路北望蒲石路口。国泰大戏院和远处的华懋公寓已经建成

图片

1941年,大雨后的茂名南路长乐路口,街角的四幢建筑都清晰可辨

这两条路以及周边在上个世纪20年代及30年代逐步形成了以高档住宅、文化、商旅为特色的建筑群落,因此前文提及的四幢建筑诞生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浓郁英伦风的华懋公寓

路口东南角的锦江饭店北楼,原名华懋公寓(Cathay Mansions)。投资者是新沙逊洋行旗下的华懋地产公司,较早在这块地皮上炒作的是德籍犹太人安诺德家族。他们1854年来到上海,并创建瑞记洋行,还投资造船业、纺织和缫丝。1907年在今九江路、四川路口建起7层的洋行大厦(即安利大厦)。一战爆发后,中国对德宣战,瑞记成为敌产,安诺德家族被迫改为英国国籍。战后,安诺德家族生意兴隆,大约这个时期他们买下北起今锦江饭店北楼,南到淮海路国泰电影院的一大片黄金地块。但世态炎凉,不久生意大亏,只好把黄金地块抵押给沙逊洋行。1926年新沙逊洋行组建华懋地产公司,于第二年在这里先建2幢普通公寓。1925年再投资330万元建13层的华懋公寓,俗称“十三层楼”,也就是现在的锦江饭店北楼。

图片

1970年代,从锦江饭店北楼(华懋公寓)西南望锦江俱乐部(现花园饭店)喷泉池,右下一角还可见原法国总会(现花园饭店裙房)屋顶

华懋公寓1925年动工,1929年建成,在当时与海关大楼、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北楼)都是上海滩最高的超过50米的建筑。该楼由英国建筑师设计,华商王荪记营造厂承建,1929年建成。公寓地下一层,地上13层,建筑面积为2120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上海第一幢超过十层的公寓建筑。每层布置8个套间和12个单间,北面两个突出部分为服务性房间和储藏室。客房部分为内廊式,客房均设冷暖设备和卫生设施。十一、十二层为餐厅,顶层为厨房。公寓内设7部电梯,其中4部设在大厅中央,两端各有食(物)梯1部,另有货梯1部。建筑外墙采用褐色面砖并配以石料窗框,建筑材料由英商艺云石花砖公司提供。原公寓入口在北立面中央,后来改在南立面中央,并加建门廊,拾阶而上可达二楼大厅。整个建筑外貌为英国传统建筑风格,外立面处理采用装饰艺术派手法。由于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基础施工时,承包商为抵补打样间工程师勒索的3万银元的损失,采取偷减基础桩的卑劣手法,工程竣工后逐年下降,直至沉降2米余才稳定,底层成了半地下室。

图片

1929年,刚刚落成的华懋公寓大楼

华懋公寓早先是英国旅客居住,抗战胜利后杜月笙从重庆回到上海,曾长期租住在华懋公寓,直到1949年5月1日迁居香港。华懋公寓更名锦江饭店要从创办人董竹君说起。董竹君是一位传奇式的女性, 1900年出生在上海洋泾浜(今延安东路)边一个贫寒家庭,少年时曾在青楼卖唱,嫁给革命党人夏之时,随夫返回夏的家乡四川,后又辗转回到上海。由于在四川生活一段年月,对川菜很有心得。1935年3月她在华格镍路(今宁海西路)31号开了家川菜馆,生意兴隆,达官贵人常来光顾。同时她与共产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领导人潘汉年等也有联系,与电影界、戏剧界、文化界进步人士也多有交往。新中国成立初,市政府要物色一个场所作为高规格接待之用,并由可靠的人来主持。长期从事敌后工作的副市长潘汉年、市公安局长扬帆力荐董竹君,地点选在华懋公寓。1951年,董竹君将锦江川菜馆迁入华懋公寓,改华懋公寓名“锦江饭店”,董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55年潘汉年、扬帆因错误的所谓“内奸”案被捕,后去世。董由此也遭排挤和迫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潘、扬冤案平反,董竹君于1990年重任锦江的高级顾问,1997年在北京去世。锦江饭店开业后,曾接待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20世纪50年代来沪访问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都安排在这里下榻。改革开放后,内部国宾馆也向社会开放了。

图片

董竹君

图片

上海解放后,张爱萍(左二)等新四军的老领导们与董竹君(左一)合影

古典与摩登完美结合的花园饭店

1989年10月,在锦江饭店北楼西侧,也就是茂名南路长乐路口的西南角,一幢高123.61米、34层的典雅建筑正式竣工,这就是由日本野村证券株式会社投资1.28亿美元,和锦江(集团)联营公司合作建设的五星级宾馆——花园饭店。1990年3月开业,由日资经营管理。称其为“花园”,名至实归。饭店占地3.7万平方米,花园绿地达2.8万平方米,占四分之三,况且紧挨着繁华的淮海路,尤为难得,在上海高星级宾馆中堪称奢侈。而花园饭店旧址拥有的荣耀更是非比寻常。花园饭店的裙楼,那栋巴洛克式风格的法国宫殿式的老房子,曾是在沪法国侨民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会员制俱乐部——法国总会,与外滩英侨的上海总会和福州路的美国花旗总会并称“上海三大总会”。其实,这一片更早时为德国乡村俱乐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法租界公董局趁机以敌产没收,此地块便成为新一代法国总会(老的法国总会在南昌路雁荡路口,现址为上海科学会堂)。

新建的法国总会(Cercle Sportif Français)由法商赉安洋行(Leonard, Veysseyre & Kruze)设计,姚新记营造厂承建,于1926年竣工。建成后的总会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楼高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呈“凹”字形,坐北朝南。其南立面中央和两端均有突出的圆形立面,其余都为阳台式的长廊。顶层为平屋面,四周围以水泥栏杆,中央还建有望亭两座,形成屋顶花园。宴会厅天花所采用的玻璃发光顶棚,它的彩色拼花图案即使在当时的巴黎也是最时髦的。总会内建有游泳池、舞池、弹子房、餐厅、厨房和酒吧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舞池,铺设地板时采用木框架结构,部分的地板下设计有弹簧。总会的室外面积约两万平方米,除大草坪之外,还辟有20个网球场以及其他球场。美国记者爱狄·密勒(G.E.Milller)在其著名的《上海——冒险家的乐园》一书中以略带夸张的笔调写下这么一段话:“法国总会的一切都很意识化,从建筑,从装饰,并且门内的空气与门外完全不同,金碧辉煌的大厅包裹着一团氤氲之气。灯光照射在一缕缕的烟气上,幻为奇彩,真比锦霞还要好看。一切的人,无论是老的还是少的、男的还是女的,都在鲸饮,在狼吞,在畅谈,在哗笑。人间假使有天堂的话,这里大概就是了。”法国总会以董事会为组织形式,一直由法国人掌权。它的服务对象是英、法等国的侨民,不对中国人开放。

图片

1928年,刚落成的法国总会南立面全景

法国总会抗战期间被日军征用,抗战胜利后成为美国驻华海军俱乐部。1949年后,市政府正式接管,初由上海市体育运动总会使用,作为市体育场外场。1953年改为市政协文化俱乐部,是社会名流雅聚之所,特色的竹篱笆也改成高高的围墙。1960年7月划归锦江饭店,故名锦江俱乐部,又因其位于茂名南路58号,俗称“58号俱乐部”。改革开放后,锦江饭店同美国公司合作,于1981年12月在锦江俱乐部建成全国第一个自动化设备保龄球场,有6条球道。

图片

1970年代的锦江宾馆主入口

1979年12月,在俱乐部旁建造办公楼3幢,为外商设立驻沪办事机构专用。1984年日本野村证券株式会社投资建造高级宾馆,建筑专家对老房子“诊断”时发现地梁断裂,钢筋裸露,沉降和倾斜已很严重,遂建议投资者推倒重来,中方坚不同意,双方最后决定请华东建筑设计院上马,以保存老房子为前提,对老房子进行加固和修复,对原有的部分内装饰作某些调整。终于,老房子被改造为饭店裙房的一部分,古典和摩登就这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图片

法国总会(今花园饭店裙楼)——阳光明媚的午后,网球场上轻松的节奏(1937年摄)。背景中华懋公寓和国泰大戏院(今锦江宾馆北楼和国泰电影院)清晰可辨

兰心戏院,申城话剧之始

再来看路口的东北角,有一座幽雅别致的洋楼,门牌茂名南路57号,它就是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兰心戏院。 

“兰心”为英文“Lyceum”的音译,意即学园或文艺团体。这一说,要追溯到上海开埠的时代。当时,上海滩外侨人数稀少,但是却不乏戏剧爱好者。1850年12月,一些热爱话剧的英籍侨民自行组织 “浪子”“好汉”两个剧社,并在租界的一些仓库和货栈临时搭建起舞台演出话剧,《势均力敌》和《梁上君子》是最早演出的剧目,开中国话剧的先河。1866年,爱美剧社(Amateur Dramatic Club of Shanghai,简称ADC剧社)在浪子剧社和好汉剧社的基础上成立,因成员多为英国侨民,所以也被称为大英剧社。翌年,爱美剧社集资在诺门路、上圆明园路(今香港路圆明园路)建一座木结构的简陋剧场,命名为兰心大戏院,而这座剧场也是中国大陆第一座西式剧场。1871年,木质剧场毁于一场大火。1874年,上海公共租界纳税人会议再次发起集资,为爱美剧社在原址用耐火砖重建剧场。1902年,萧伯纳的著名剧作《魔鬼的门徒》在兰心上演,这也是萧伯纳的剧作在华的首次演出。

1930年,爱美剧社在迈尔西爱路现址找了块地,筹建新剧院。剧院由哈沙德洋行委托英国设计师戴维思和布洛克设计,1931年竣工。建筑为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貌仿美国近代建筑风格,但整体仍是文艺复兴府邸式风貌。立面采用横竖轮廓线。外墙用棕色面砖,二楼有3只券窗,三楼有并列的3只框窗,均有铁栏杆阳台。窗栏、窗框和墙角都用假石装饰。观众厅有723个座位,楼下490个,楼上233个。舞台面积为19.5米宽,纵深10米,其面积几乎与观众厅相等,交响乐等均可演出。台下有乐池。舞台两侧均有库房,储存及更换布景均有机械从库房中推动上台,有自动定位吊杆25道。后台有小型化妆间8个,东面有更衣室,楼上还有排演室。各层内墙和平顶的花纹线脚均甚细巧。整座剧院冷暖气俱全。剧院内富丽而舒适,处处显示出设计者的精细。因此,这里除演剧、放电影外,还更多地举办交响乐、室内乐和独唱音乐会。这样的设施装备,在当时的上海的确首屈一指。

图片

1953年的茂名南路长乐路口,当时的兰心大戏院已改名上海艺术剧场

兰心剧院1931年2月开业,由兰心董事、英国驻沪领事白利南主持典礼。因话剧的演出不多,12月开始兼营电影。首场是美国派拉蒙公司出品的电影《女儿经》。但兰心主要还是以话剧及歌舞剧为主,曾上演《雷雨》《日出》《文天祥》、等剧。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兰心为日军查封,交汪伪中华电影公司管理。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10日,阔别舞台10年蓄须明志的梅兰芳,借兰心戏院首次演出《刺虎》。1949年后,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青年话剧团多次在兰心演出。1953年兰心改名上海艺术剧场,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青年话剧团的专用演出场所。1991年,恢复兰心剧院名。兰心多次接待国际歌舞团体演出,是招待外宾及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的主要场所。兰心至今仍是上海重要的文化品牌之一。

80年前的豪车“4S”店

最后,让我们回到路口的西北角,这里有一排低调的三层红砖楼房,现在是锦江迪生商厦,而它曾经作为上海最早一批专业汽车销售商行的历史却鲜为人知。

汽车工业化生产始于19世纪末的欧洲和美国,仅仅数年后的1901年,就有一位叫李恩时(Leinz)的匈牙利人经香港把两辆汽车运抵上海。不久之后,专业汽车销售和维修商行就应运而生。1911年,据公共租界工部局发出的汽车执照统计,上海有汽车217辆。

利喴洋行(Levy,Hermanos)是法国的珠宝首饰钟表行,总部在巴黎,1890年来上海开设分号。1903年又在上海创办“利喴车行”(Auto Palace),代理菲亚特等汽车的销售业务。大约1915年前后,该车行被英国机械工程师雷登(R. T .Rayton)接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上海销售业绩最好的汽车代理商,早期行址在霞飞路(淮海中路)362号,后来迁到迈尔西爱路100号,也就是茂名南路100号,这是一幢三层仓库式建筑,由新金记康号营造厂建造,其店内盘旋而上的室内车道为当时沪上所罕见。除部分用于办公室或汽车修理厂外,大多是“样子间”,陈列该公司代理销售的各式汽车,主要是美系的“奥斯汀”“雪佛兰”等。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伪强占,抗战胜利后恢复,不久,华商扬子建业股份有限公司以130万美元收购其95%的股权,孔令侃成了车行的实际所有人,1949年后关闭。现在该楼也属锦江集团旗下,成为专售奢侈品的迪生商厦。

图片

1937年的利喴车行及相关地图(Auto Palace)

时光荏苒,近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兰心戏院、华懋公寓、法国总会和利喴洋行或是旧貌新颜或是脱胎换骨,但它们仍然是具有情调和高品位的建筑,它们交相辉映,形成一处极具独特气质的文化历史风貌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