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烦恼由我起,嗜好自心生

 情缘半岛 2022-03-07

​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渗透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

         《菜根谭》开出的处世之方偏重心态和人事,悟虚妄真实之理,指出贫富、尊卑、穷达因为心念使善恶、祸福相互转换,告诫世人及时转念,戒贪少欲,取中庸之道。著作前后内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阅历和境界。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浸?”真破的之言也。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只因世俗之人把自我看得太重,所以才会产生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古人说:“假如已经不再知道有我的存在,又如何能知道物的可贵呢?”又说:假如能明白,就连身体也在幻化中,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掌握、所能拥有,那世间还有什么烦恼能侵害我呢?”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古人的处世哲学,强调无我、无为的多,突出自我、自私的少。所谓耻于言利而突出义,就在于应当灭私欲而存大义。现代文明的发展,有人说人 不自私天诛地灭,说明了自私乃人类天性之一。战国时杨子提倡为我“拔一 毛而利天下不为!”杨朱所以倡导极端自私主义,是因为战国时代的一些野 心政客,经常以“国家人民”为借口,发动战争来满足更大的私欲,因此他 才认为:“假如人人都为我而不为他,那岂不是天下太平了吗?”可见杨朱 的自私和此处所说的自私,两者的含义似是却又不同。不管怎么说,极端的 自私自利不足取,不能取,为人处世,太过自私难有朋友,难寻合作者,也 因为个人私欲太强,便会带来物欲的不满,带来无穷的烦恼。现代社会强调 自我,是人格气质的自我,而非物欲情欲的自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