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发经济”下老年教育火热 多方探索构建新业态|退休

 wupin 2022-03-07

  本报记者 黎竹 刘旺 北京报道

  近日以来,推迟退休、延迟退休、弹性退休、渐进式退休等话题再度随着“两会”的热度升温。

  2月21日,《“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到,要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老年用品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健康养生、旅居养老等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不断涌现。

  业内资深人士郭璞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老年大学多是公益性质,由于报名火爆导致供不应求;而一些相应的消费型文化社区,为老年人的教育提供了场地和空间,潜在市场很大,值得探索;同时,由于疫情影响,线上线下(43.380, -0.69, -1.57%)相融合的方式成为了老年教育的主要教育模式,并能由此引导老年人以兴趣为主的再就业。

  老年教育需求火热

  2021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着重强调“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我准备退休了就去上老年大学,将终身学习践行到底,说不定还能继续为社会发挥光和热。”53岁的李女士对记者说道。

  像李女士这样计划退休生活的人不在少数。多位受访者向记者表示,当前市场上推出的“老年大学”“老年教育”等形态,能够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兴趣需求、家庭沟通需求、数字化媒介素养需求等。

  但事实上,老年大学的供需并不平衡。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就注意到了老年大学“一位难求”,因此在2022全国政协会议上,他建议针对老年教育多元化需要分类施教:对于增长知识、提升技能的需求,可专门建立知识积累型的老年学校,或依托高校、职业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对于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需求,则可以依托街道、社区提供相关服务。

  鲁晓明认为,应该鼓励多元办学,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办好老年教育;还应加快制定一部老年教育法,规范、保障老年教育更好发展,要尽快探索出一条普惠型老年教育之路,破解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的银发群体人口占比18.7%,达到2.64亿人。这意味着在“十四五”期间,中国银发群体人口将突破3亿人,社会结构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而老年教育,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探索手段,也在被多方关注。

  《规划》明确提到,要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具体举措包括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支持举办老年大学、建设社区养老学习点、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推动各地开放大学举办“老年开放大学”、鼓励老年教育机构开展在线老年教育、推动社会及高校开放举办老年大学等。

  相关人士透露,成都将建银发乐龄人才库,支持老年人服务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接下来,成都市将逐步完善老年教育办学体系,支持民间资本或个人开展老年教育,联合医院、银行、媒体和通讯部门等多元主体组建老年开放教育联盟。据了解,目前为了扩大养老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也会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

  而在学科建设方面,目前高校也将逐步开展自主培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人才。早在2021年底,复旦大学就成立了中国首个老龄研究院。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对“十四五”和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日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在北京科学中心成立北京老年科技大学。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沈洁指出,将积极发挥老年科技工作者在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的优势作用,坚持首善标准,建设好老年科技大学;坚持“网络化发展、体系化课程、互助化教学”的“三化”办学模式,构建“1+N”一体化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推动数字化赋能科普资源和应用场景建设,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从业界来看,老年教育也受到民间资本的共同助力。今年1月初,中老年在线兴趣社区“红松”完成了亿元级A+轮融资。开课吧也宣布正式布局银发教育市场,推出中老年兴趣学习平台“明椿学社”,并完成了数千万元独立融资。

  业内人士认为,老年教育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然而目前国内老年教育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规模庞大的中老年人口及旺盛的教育需求相比,相关的教育课程、兴趣学习、娱乐交流的方式较为匮乏。

  据了解,红松专注服务中国退休人群,致力于“兴趣社交”,涵盖声乐、乐器、书法、绘画、舞蹈、朗诵、健康、数码、英语、旅游等数百个专业。目前,红松已服务超千万退休人群,拥有数千名站长。

  而明椿学社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上线了包括书法、国画、茶道、五禽戏、八段锦、智能手机使用、隔代教育等几十门与传统文化、生活美学相关且具备实用性的课程体系。

  郭璞认为,老年教育课程分为职业教育和兴趣教育两类,目前前者挖掘得不够深,主要针对体力劳动者设立,比如家庭育儿嫂等培训;而后者相应的消费型文化社区,也很值得探索,并指出在广州等一线城市,存在“老年兴趣培养+旅游”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精神+物质”消费双升级

  老年教育兴起背后,正是60后50后逐步走向退休,银发人群的消费水平大幅提升,消费理念也在更新。

  据艾媒咨询数据,2016~2020年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持续上升。2020年已达5.4万亿元,年增长率为25.6%,预计2021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达到5.9万亿元。

  银发一族将成为快消品消费的重要力量。根据《2019-2020中国食品消费趋势及创新白皮书》,老年人的人均消费水平为22600元,生活类消费15560元,其中39%是食品相关的消费。

  目前在中老年功能性食品这个市场,雀巢、旺旺、娃哈哈、农夫山泉、伊利、蒙牛、知心奶奶等企业也均有布局。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中老年乳品的供给、研发及推广,已成为了整个中国乳业板块的亮点,也是很多企业寻求增长的一个空白点。

  郭璞告诉记者,由于疫情的影响,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成为了老年教育的主要模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消费行为上日趋年轻化,对晚年生活的品质性、享受性要求不断提高。

  银龄书院创始人薛晓萍向记者表示,“老年教育与义务教育相比,主要目的不是学知识,除了教育本身,更多的是分享、社交和陪伴,是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重塑”。

  郭璞认同这一观点,从盈利的角度来看,目前老年教育还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他也指出,引流是目前市面上线上老年教育的主要阶段。随着一系列鼓励和支持老年教育发展的政策落地实施,老年教育赛道或将迎来快速发展。

  “目前,老年人能够通过短视频获取知识、进行社交娱乐、展现自我,甚至还能借此实现再就业。老年人也通过抖音、快手等进行购物,因此不要忽视老人所带来的流量。”他强调。据美团数据,2021年前9个月,中老年消费者人数已超去年全年人数,50岁以上中老年消费者增速连续4年保持第一。

  银发无忧的工作人员范文波指出,正是聚焦中国中老年群体及其背后巨大的银发市场,银发无忧才开创了老年用品零售的新品类。“对于老年消费者来说,'难’'贵’'乱’是他们购物的三大难题,而目前国内独有的老年用品零售店较少,并不像母婴店那样普及。因此如果企业能够打通渠道,为老人采购个人护理、鞋服配饰、健康滋补、居家日用四大核心品类,为他们提供'好用、好看、好吃’的老年消费品,就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老龄消费领先品牌。”

  范文波认为,老年消费品一方面要兼顾到大多数工薪阶层的老年人,供应市场的老年用品物美价廉;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新奇特和高端产品,满足老年用户的品质化和个性化需求。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