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市没人早,芽头没人小,价位没人低,145岁的黄山毛峰该咋办?

 茶叶情报局 2022-03-07
“徽之黄山五百里,雄踞皖南山区中。秦时别称号黟山,相传黄帝修身地。崇信道学唐明皇,敕改黟山为黄山……驰名中外黄岳茶,仙馆盘坐品壶茶。毛峰云茶似雀舌,制作一斤八千芽。雾结馥郁像白兰,幽香馨人沁心脾……徐公慨叹观止矣,后人将话仍精炼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里的徐公,指的是明朝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徐霞客是一个千古奇人,更是一个徒步旅游达人,在30年的游学过程中,他用双脚丈量了21个省的山川地貌,撰写了多达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当年登临徽州黄山时,被秀美风光慑服,大赞: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徽州黄山,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降雨量丰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疏松,适合茶树生长。《黄山志》称:“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因此,自隋唐时期,黄山云海间已然茶树遍地,漫山茶香。不过,在宋朝以前,黄山茶并不十分有名。根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
换句话说,到了明朝时期,徽州黄山茶才开始站到舞台中央,成为备受瞩目的明星产品。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一方面,宋茶虽然盛行,从上到下,“不可一日无茶”,但宋朝龙团凤饼主产地在福建建安北苑,以此为尊,大火300年。到了明朝后,朱元璋罢造龙团,开始制作更加方便、成本更低的散茶,建安贡茶自此衰落,徽茶兴起。另一方面,徽州离朱元璋老家凤阳府不算太远,离帝都应天府也近。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再加上质量杠杠的,自然能够脱颖而出。


明代许次纾的《茶疏》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往郭次甫亟称黄山”。乃至清朝,江澄云《素壶便录》记述:"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品中第一"。明清时代是徽茶大发展时期,尤其是炒青工艺兴起后,大方僧所制休宁松萝茶,被后人称为徽茶始祖。
在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和酝酿后,现代意义上的黄山毛峰,终于在公元1875年前后创制成功。根据《徽州商会资料》记载,清光绪时歙县茶商谢正安,在黄山汤口、充州一带选取优质高山茶树原料,经过杀青工艺制作成芽茶。此茶完成后,白毫披身,芽尖似峰,故取名“毛峰”。后人以黄山地名称之为“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上市后,立即受到中外消费者的追捧,先入上海,后取华北,无往不利。黄山毛峰出口海外后,更是“名震欧洲四、五载”,由此可见品质之高。说实话,清朝茶叶出口,徽茶占据了极大的份额,跟黄山毛峰闯出来的名声以及自己优秀的品质是分不开的。
清末民初,国际国内局势动荡,中国茶叶出口一落千丈,国内消费也极其萎缩。等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黄山毛峰才缓慢恢复生产,乃至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纷纷创制名优茶品时,黄山毛峰终于厚积薄发,产量大增,成为众多名优绿茶的佼佼者,再次回到舞台的中央。


自1915年开始,在历次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中,黄山毛峰从未缺席。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59年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1999年《解放日报》名茶评选、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评选和2002年《香港文汇报》评选,都将黄山毛峰评为全国十大名茶。
按照公元1875年创作的时间来算,到2020年,黄山毛峰已经145年了。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是两辈子,对于传承悠久的茶叶来说,不过是倏忽一瞬间,白云苍狗,白驹过隙。黄山毛峰名气很大,但也有许多的问题,尤其是近些年,市场上假冒黄山毛峰太多,对消费者及诚信商家和当地茶农,都带来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


一方面,外地茶大量进入黄山和安徽市场,对黄山毛峰主产区和主要消费区产生强烈冲击。虽然黄山毛峰是全国十大名茶,但主要销售区域,仍然是安徽及周边省市。但是这些年随着物流和信息交换的便捷程度不断提升,很多川茶、贵茶都开始仿制黄山毛峰,冲击本地茶市场。比你上市早、比你芽头小、比你价位低,这三个优势,对黄少毛峰来说,简直就是致命铡刀,快要斩到脖子上了,由不得我们不重视。
另一方面,大量新品种茶对老品种黄山毛峰,也有影响。虽然时代进步,优质新品种取代老品种,是一种趋势,但如果原生老品种,或者说本地群体种全部被取代,那黄山毛峰也就失去了自己细嫩卷曲,肥壮匀齐、叶色金黄、汤色清澈,口感鲜浓,醇厚甘甜的特色了。所以,我们在推广新品种的同时,能否考虑到优质本地群体种的传承和延续问题,也值得大家思考。


说实话,黄山毛峰已经创制近150年,但是未来的道路漫且长,怎么走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黄山毛峰如果不能跟上高速奔跑的时代速度,可能就会掉队。我也不是危言耸听,只是实话实说。作为一个茶行业的从业者,作为一个徽茶的爱好者,我不希望,在下一次的名茶评比中,看不到黄山毛峰的身影。

- End -

来源 | 予言茶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