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女儿对谈:如何看待批评

 皮皮中尉 2022-03-07

本文导读:

在今天的内容里,我想和女儿谈一谈如何看待批评。


开栏絮语:思忖许久,决定在小号中开辟一个小专栏《与女儿对谈》。论及原因,一是女儿的学习任务繁重,我很难再有机会同她大段聊天,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归纳整理自己的看法,方便她抽时间看几分钟,吸收来自老爸的建议;二是我近来发现女儿的逻辑思维同我很接近,而我少年时代的诸多顾虑遗憾就有很大概率在她身上重演,这要求我作为过来人必须行动起来,为成长中的女儿提前做一部路书,分享一些经验。


以后大家看到的对谈内容,或许用得着,或许用不着,但从一个父亲的角度看,无疑都很必要。

在今天的内容里,我想和女儿谈一谈如何看待批评。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每个人都会遭遇批评,被他人批评是人生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富有个性具有棱角的个体,要与社会规则接轨融合,难免磕磕碰碰,注定磨合适应。我认为一个人被批评总体上算是件好事儿,因为能被他人批驳评论,起码意味着你还有改进的余地,还有“改邪归正”的希望,总好过“盖棺定论”或者“道路以目”。

随着年龄增长,人对于来自他人外界批评的态度会慢慢改变。年龄越大,心态越坦然,因为吃过的饭走过的路足够多了,对自己的看法会更趋理性,对自己能不能改进,能改多少都心里有数。青少年人对待批评往往会心生波澜,尤其是身处中小学时期的孩子,身心还未发展成熟,更难以分辨批评的类型和用意,容易造成内心创伤,甚至经年难愈。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小学时候就遭遇过一次不恰当的批评,现在想来,可能体育老师的那场“批评风暴”远远超出了当时我的承受力,所以几十年过去,我依旧记忆犹新。

我记得那是小学四年级时的一个下午,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体育老师临时决定把操场活动改为室内兴趣课,课前让身为班长的我从器材室把一大包扑克牌、棋盘棋子拎到教室里。上课铃响起的时候,老师还没有走进教室,我就直接打开提包,拿了一盒跳棋跟同桌玩起来。

其他同学看我这么做了,就一窝蜂跑到讲台上,你争我抢起来,很快讲台附近就散落了一地没人要的棋子和扑克牌。正当大家都兴高采烈玩起来时,走进教室的老师刚好看到眼前的一地狼藉。

老师很愤怒,大声质问是谁擅自把提包打开的,我只好仓皇站了起来。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指着我的鼻子开始训斥我,先是指责我责任心不强,然后就在言语中迸出脏字儿,最后勒令我走到讲台前把所有东西清理干净。在他训斥我的过程中,我记得我是全程含着热泪紧紧攥着拳头,始终一言不发,强忍着熬了过去。

虽然事后老师意识到,自己放过所有肇事者只对一个孩子发怒宣泄的行为并不那么磊落,还主动在之后的课上向我道了歉,但我的内心至少有一年时间充满了对这个四十岁中年男人的厌恶,甚至于开始厌恶跟体育和下棋有关的所有事物!直到上了初中,一位同样四十岁的体育老师当了我们的班主任,带着我们尽情开展体育竞赛,才慢慢熄灭了我的怒火。

举这个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例,不单是自曝童年时一段回忆,更是想跟女儿分享我对批评的看法。我认为来自他人和外界的批评是可以分类的,一类是善意的批评,另一类则是借题发挥,第三类则是带着恶意,可以视为挑衅。虽然这三类批评都针对我们自身的某些不足而来,目的却截然不同,这就需要我们理性区分理性对待,时刻注意不要让批评伤到自己。

善意型的批评最能体现批评者的涵养,也最能让被批评者体会到积极的正能量。善意的批评者不会站在成功者或者道德的高地上俯视你,更不会用刺耳难听的词汇伤及你的自尊,而是用平等的目光审视你的不足,然后字斟句酌将心比心地提出忠告。一个人犯错是难免的,但在犯错误时能遇到善意的批评,则堪称幸运。我们应当尊重、珍惜并且感激对方。

我在读本科时就遇到过这样一位善意的批评者。当时我作为校报记者为数学系一位荣获学术奖项的教授写了篇访谈。因为教授是宁波人,所以采访他时我没有听清他夹杂方言提到的数学理论名称,以至于刊登出的报纸出现多处明显错误。

看到报纸的教授没有主动纠错,更没有联系编辑部告我的状,而是邀请我再次来到办公室,送给我一本专著作为答谢礼物,然后主动向我道歉。教授说自己没有考虑到我是北方人,所以让我对浙南方言产生了误解。而我呢,看到专著题目就意识到自己犯错了,顿时面红耳赤,而教授充满宽容的自我批评让我终生难忘。从此以后,凡是自己写出的文字,我都要校对再三,决不允许再犯低级错误。

所以,善意型的批评,绝对会考虑对被批评者的“打击力度”,做好情绪管理,绝不会允许伤及对方的颜面自尊。毕竟,善意型的批评是为了让你做得更好,而不是让你没脸见人。你在面对善意型批评的时候,一定真心感谢善意,用自己更好的表现去回报善意。

借题发挥型的批评往往事出有因,多半真的是因为你在某件事上做得不好,但批评者却不善于管理情绪,起码是没有考虑周全,以至于在进行批评的时候口不择言行为失当,逾越了就事论事的批评底线,发展到人身攻击,伤及了被批评者的自尊,造成更大伤害和误解。

像我之前回忆到的体育老师的批评,就是典型的借题发挥型批评。首先我未经老师允许打开提包是不对的,应该受到批评,但老师的批评明显言过其实,把所有人犯错的后果一股脑让我这个10岁的男孩儿承受,这就是明显的不问青红皂白。

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人都像一台“垃圾车”,背负着在不同场景累积出的“负面情绪垃圾”前行。有时候因为负能量积攒太多,往往一个不起眼的小事儿就成了导火索,引燃整个“炸药包”。像那位老师,后来道歉时就对我解释过,他那段时间因为家务事一直心情不好,所以讲台上那个提包就引燃了怒火。

所以遇到借题发挥型批评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分析。首先判断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足,然后在内心告诉自己,对方并无恶意,只是一时失了分寸。要知道,能对我们施展借题发挥型批评的,多半就是我们熟悉亲近的身边人,不妨自己心里多一分宽容,充分理解善意,忽略冗余的恶意。给对方下台阶,也就是给自己找台阶,毕竟熟人朋友父母上司之间是需要感情润滑维护的,没必要因为一次跑偏的批评就上纲上线,造成长久的裂痕。

如果说善意型和借题发挥型批评都是我们应当接受的,那么下面提到的挑衅型批评就是需要分辨、重视,甚至坚决反击。

挑衅型批评的一个主要特征,就在于批评者早就对你不满,给你打了零分甚至负分,就等一个你犯错甚至貌似犯错的机会借题发挥。请注意,在这个场景中,你有没有犯错或者犯的错性质如何根本不是重点,重点是批评者就是要摧垮你的自尊,让你难堪,最好今后能怀疑人生再也“嚣张”不起来。

比如前两年家里的电表发生了故障,虽然正常供电但显示屏不显示电量,结果物业公司二话不说就拔掉电线判定我们偷电!这件事背后是有个逻辑的,小区物业管理不善,一向和住户关系紧张,而且物业费连年缴不齐,所以他们急需找一个“爆点”杀鸡骇猴。这种不由分说用“重典”的方式本质就是挑衅。所以我们拿着拆下来的电表找到物业据理力争,要求第三方技术检测,查清到底是机械故障还是人为破坏,结果整件事就以物业更换电表不了了之。

再举个近一点儿的例子。前段时间韩国代表团在冬奥会赛场上风波不断,不是投诉裁判就是挑剔规则,不是投诉饮食就是发泄不满,这就是典型的挑衅型批评。批评的原因根本不在赛事组织者或者裁判身上,而是为了避免舆论指责他们比赛成绩不佳。如果奥运会是在欧美国家举行,估计他们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这也暴露出挑衅型批评者的真实嘴脸,真的就是看人下菜碟,本质上三观不正。看清了这些,我们根本不用介意。

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只要你的发展势头不错,就一定会遭遇某些人在某些时刻的挑衅型批评。遇到这种人这种事只有一个办法,对必要的利益据理力争绝不放弃,对不必要的事情就当耳旁风不要在意,全靠你自己的冷静判断。

说一千道一万,遇到批评不要慌乱更不要背负心理压力。有人批评既意味着你还有改进空间,同时也要求你必须头脑冷静,做到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这样的话,批评就会成为前进的动力,让你越来越好。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