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五)麻黄附子细辛汤——火神派、治痹证

 谷山居士 2022-03-07

Image

136痹证——李继昌医案

刘某,男,36岁。环跳穴处疼痛两月不愈,痛引腰中,痛剧不能转侧,且艰于行动,脉沉细而紧,舌淡苔白腻。此为风寒之邪袭人少阴,以祛风散寒温肾之品治之:制川乌30g,制草乌3g,附子90g(以上3味,开水先煎透),麻黄9g,细辛6g,生姜9g,独活15g,甘草6g。仅服1剂,疼痛即减,知药已对症,守上方令其再服2剂,隔日1剂,先后共服3剂,疼痛全瘥,唯觉腰膝酸软,脉细弦,为病后体虚,肝肾不足之象,拟下方令其常服:枸杞子24g,巴戟天24g,补骨脂15g,益智仁12g《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论:沉细而紧,此为阴盛脏寒,阴寒凝滞之痛。温阳通经,通则不痛。

137顽痹——陈守义医案

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刘某,男,35岁,农民。患者曾在煤矿作工,劳累过度,加之地下工作环境等因素,患上关节炎,久治而无明显改善,日益加重。始由踝关节渐至全身各个关节僵直疼痛,夜间加剧,痛如刀割,下肢及双脚足踝肿甚,色紫黯发凉,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证属寒湿凝聚,痹阻血脉,治宜温阳散寒,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川乌头60g,草乌头60g,干姜30g,甘草30g,黑豆60g,麻黄15g,细辛15g,桂枝60g,鸡血藤30g,青风藤30g,络石藤30g,白芍60g,川牛膝30g,川断30g,木瓜30g,没药15g,乳香15g,薏苡仁60g,当归24g,丹参24g5味药物先煎4小时,再下余药;3剂,水煎服。水煎2次混合药液分4次服,4小时一次。

二诊:服上方后无不良反应,但疼痛没有缓解,试思没有不良反应,草乌、川乌各加至120g后,方有明显好转,再服3剂。

三诊:病人可自己骑车来门诊看病。在前方基础上加白术30g,槐花60g,再进5剂。以后痛肿逐渐减轻,草乌、川乌量及他药也逐渐减少,共服60余剂基本痊愈。

原按: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凝滞。病久顽固,非常法常药可治,开始病重药轻,疗效平平,久病寒邪非轻剂能取效果,二诊之后,加大川乌、草乌用量,逐渐见效,取效后又逐渐减量,以保证病愈而药不致中毒。《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论:本虚则沉迟无力,寒凝则全身关节僵直疼痛。乌头草乌,温脏寒而通经脉。

  本案痹证,也属矿工的职业病,冬天在地下,汗多而阳气失藏,久则本虚而脉沉迟无力;夏天在地下,寒凉而穿棉袄,汗不出而为湿,久则侵于经络百骸,而生痹痛。

138腰椎间盘突出——陈守义医案

秦某,男,48岁,农民。半年前因腰痛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服用中西药物效果时好时坏,近来天气渐凉,其痛益甚,已经3个月,由他人背来就诊。现症见:腰痛沿左腿至足酸痛如锥刺刀割,夜间痛甚,得热则舒,遇冷痛剧,左侧肢体肌肉萎缩,明显比健侧细瘦,扪之温度稍低,饮食尚可,二便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沉缓无力。证属阳虚寒湿,治宜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川乌头120g,附子120g,干姜60g,甘草30g,黑豆30g,麻黄15g,桂枝50g,细辛128,独活30g,羌活15g,杜仲15g,川牛膝30g,木瓜30g,淫羊藿24g,胡卢巴15g,补骨脂15g,黄芪60g,白术24g,千年健15g。先煎前5味药物2个小时,再下后面的药物;水煎2次,混合后滤出药液,每天分4次服用,4个小时一次。5剂。

二诊:服完1剂之后而来复诊,告曰如上法把1剂中药煎好之后,没有分4次服用,而是1次把药服完。服药之后,失去知觉。等他醒来,已是第2天的天光大亮。腰腿已不痛了,身轻气爽,自己单独来诊,并说这药太神奇了。问其余药物是否续服?嘱其按原来方法服完。

如法服完4剂后,腰痛消失,随访9年未见反复。

原按:《尚书·说命》指出,“药沸瞑眩,厥疾勿瘳。”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白术附子汤方后云:'..服都尽,其人如智状,勿怪。”也谈到服用附子会有一些反应,这个“冒状”就是眩晕。陈氏多年应用乌附,这样的反应并不多见,此例病人,不仅冒眩,而且昏不知人,已经达到“瞑眩”状态,疗效却出乎意料,可知古人“药沸瞑眩,厥疾勿瘳”之语不虚。《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论:腰痛重症,一剂痛止,五剂治愈,太厉害了。得好好研究这样的医案。

本方药物太多,剂量很大,大到不可思议。本案若不是疗效好,我会从安全角度考虑,不会转载,因为风险太大,都是剧毒之药,如有读者误用,未偿不会中毒身亡,今天就是专业医师,也不敢这么开。要不要声明一下,与擅自乱用药的读者,划清界线,然再声明一下,我是临时工。看懂了的,你就乐一下,看不懂的,看看就得了。不出意外,草乌、川乌、生附,你买不到,因为所有的药材商,也害怕被牵连。如个人征信,老子失信,儿子背锅,谁也不想当儿子。

Image 

备注,上图示此为卢铸之,网搜此为郑钦安,有等考证

139腰椎间盘突出——傅文录医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加熟地

唐某,女,70岁,农民。患腰痛病已数十年,近一周突然加剧,双下肢疼痛剧烈,左侧为甚,不能行走,CT报告: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性骨质增生症。采用镇痛药物疗效不明显。现症见:腰痛剧烈,不能久坐,行走需人搀扶,无法自行站立,畏寒肢冷,时有颤抖,左下肢沿坐骨神经走行放射性抽搐、拘挛,夜晚加重,舌淡苔白水滑,脉略浮重按沉细无力。证属外感风寒,肾精不足,筋脉拘挛。治宜温阳解表,舒筋解挛,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麻黄30g,附子60g(先煎),细辛10g,炙甘草30g,赤白芍各30g,熟地黄100g3剂,水煎服,每天1剂。服完1剂药后,微微汗出,疼痛减轻许多,3剂服完,可下床活动,腰痛消减九成,畏寒减轻大半,身上有温热感觉,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

原按:老年腰腿疼痛非常多见,年老肾虚,阴阳不足,加之外感,内外相招,故而疼痛加剧。重用麻黄、附子,温阳解表;重用熟地以朴肾中之精;合芍药甘草汤缓筋舒脉。肾精得补,外感可祛,筋脉得舒,三管齐下,病重药亦重,3剂而病得缓解,未学习火神派扶阳理念之前实不敢想象。《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140腰痛——傅文录医案

李某,女,36岁,农民。慢性腰痛病史已10余年,经常习惯性腰扭伤,腰部发凉,经B超、CT等多种检查未见异常。经常弯腰后不能立起,慢慢活动后才能伸展,曾经多种治疗均无显效。每次电热疗后一时好转,停后又病如初。现症见:腰背酸痛,不能过度活动腰部,弯腰后不能立即伸展,腰背部发寒,畏寒肢冷,天冷或冬季加剧,舌淡苔白滑,脉沉缓无力。证属少阴阳虚,治宜温肾壮阳,强腰通络,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g,制附子60g(先煎2小时),细辛10g,炙甘草10g,杜仲10g,牛膝10g,肾四味各30g3剂,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后,自感腰背部有类似理疗后的温热感,腰痛减轻大半,全身轻松,再进3剂,腰背痛消失,为巩固疗效又加服3剂,隔日1剂。随访年余,病情无反复。

原按:腰背痛比较常见,郑钦安曾说:“此肾中之阳不足而肾中之阴盛也。夫腰为肾之府,先天之元气寄焉。元气足则肾温暖和,腰痛之疾不作。”方用陈黄附子细辛汤加补肾强腰之品,既可使太阳之寒邪从外而解,又可温少阴之阳;外邪得出,肾阳得振,表里交通,内外同治。《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论:这样类型的腰痛,应属于筋病,因阴寒而凝滞,也就是寒性收缩之义,所以拍片也查不出来。筋束历节机关,所以活动受限,只能慢慢起立。热疗则舒缓,所以会有一时好转。

141腰痛——曾辅民医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苍术、白茫

易某,男,36岁。腰痛1日。晨起腰痛,逐渐加重。午后不能坚持上班,痛处需用硬物顶住好转。足肚亦痛,神倦,无寒热之症,身稍强,脉沉细,舌淡痕显。考痛发突然且剧烈,当属外邪寒凝而致,腰为肾府为邪所凑,其虚可知。处方:麻黄20g,附子80g(先煎),细辛20g,苍术30g,白芷20g1剂,嘱2小时服一次,1剂服3次,15时、17时各服一次,电话问之腰痛明显减轻,足肚痛亦减。21时腰痛甚微,足肚痛消失。续服2次后疼痛于次晨消失。当夜口干,服炮姜、炙甘草各20g1小时缓解。现仅感腰酸软不适,予补肾填精之品治之:附子50g(先煎),肉桂15g(后下),西砂仁20g,淫羊霍20g,菟丝子20g,巴戟天20g,枸杞子20g5剂。后为拟丸剂1料续治。《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论:腰疼,肾虚。

Image

   张其善,画郑钦安像

142腰扭伤——傅文录医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

李某,女,60岁,市民。腰痛半月余,曾在某医院诊治未果,CT、核磁共振等检查未发现异常,始终未弄清突然腰背痛之原因。现症见:腰痛沿脊柱两侧疼痛,活动后加剧,不敢过度伸展身体,不坐凳子,蹲下弯腰则疼痛稍轻,睡觉不敢伸展平身,追问病史,得知在20天前拉车子后有扭腰史,舌淡白滑,脉浮细重按无力。证属外感风寒,经脉凝滞,闭阻不通。治宜温肺散寒,温肾固本,舒筋缓痛。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麻黄10g,制附子15g(先煎),细辛10g,赤白芍各30g,炙甘草30g3剂,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后,腰背疼痛大减,已可平卧伸展,病减六七成,但出汗较多。原方调整剂量:麻黄6g,制附子20g(先煎),细辛10g,赤白芍各60g,炙甘草60g。又服3剂而愈。

原按:高年体弱,劳作后汗出,外寒易侵,太阳受邪,故而腰背疼痛;寒则收引,故喜蜷体而不敢伸展;虽病有半月之余,但外邪不祛,病无宁日,脉浮而无力,一派正虚感寒之势。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太少并治,柔筋舒肌,3剂病轻,6剂痛愈。《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143坐骨神经痛——陈守义医案

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王某,男,27岁,工人。1年前因用力过度而腰痛,CT检查确诊为腰椎盘突出压迫神经,经治而缓解。近阶段出差在外,着衣单薄,路上受寒,病痛再次发作。现症见:全身困痛,关节疼痛,尤以左下肢沿坐骨神经方向放散,酸痛难忍,呻吟不止,昼轻夜重,得热则舒,由其父母撑扶就诊。经过针灸、镇痛药等措施,只能减轻一时,苦不堪言。查舌淡红,苔白厚腻,脉象浮紧。证属寒湿在表,治宜解表温阳以散寒邪,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川乌头60g,草乌头60g,干姜30g,甘草24g,麻黄15g,细辛15g桂枝30g,葛根30g,白芍30g,羌活15g,独活30g,乳香15g,没药15g,威灵仙30g。川乌、草乌、干姜、甘草先煎2个小时后,再下后面诸药;水开后再煎30分钟,随后再加水二煎,混合2次滤出液,分为3次服用,4个小时一次。3剂。

复诊:回家后煎药未听医嘱,按照一般煎药方法,煎好药后1次将药服完。10分钟后,突然昏不知人,口吐白沫。家属立刻询问怎么回事,陈氏随即到患者家观察,发现病人呕吐出部分药物,浑身汗出如洗,问其有什么不适之处,患者只说疲乏,想睡觉。诊其脉浮紧已无,缓滑有力,无病之象。随后让病人服些热糖水,安睡即可。第2天骑自行车专程告知,其病若失,余下之药未再服,病愈。

原按:此例患者由于误用常法煎服,药量过大,导致“瞑眩''如冒状',病痛却奇迹般解除,真所谓“歪打正着”。陈氏由“脉浮紧已无,缓滑有力”,断为取效佳象,从容安排病人饮糖水并休息,确显胆识。《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论:本方有30克桂枝,仍然昏迷。

Image

144坐骨神经痛——陈守义医案

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高某,男,40岁,市民。平素遇劳或天气变化时,腰及右下肢酸楚疼痛年余,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因气候寒冷,劳累过度,腰腿痛突然加重,多种方法治疗均未取效,痛不欲生。现症见:不能转侧翻身,腰臀部右下肢至足阵发放射样疼痛,如锥刺刀割,痛苦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细弱。证属风寒湿痹,治宜温阳散寒,通经活络,佐以祛风除湿,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川乌60g,附子60g,干姜60g,甘草30g,白芍60g,麻黄15g,细辛10g,桂枝30g,鸡血藤30g,独活15g,羌活15g,木瓜30g,川牛膝30g,续断15g,淫羊霍15g,前4味药物先煎2小时,再下余药;水煎2次混合,分3次服。3剂。

  服上方后,腰腿疼痛明显减轻,能翻身活动,右下肢阵发性放射疼痛减少。

上方加温肾壮阳药:鹿角霜15g,胡卢巴15g,补骨脂15g,杜仲15g,余药同前,3剂。

疼痛进一步好转,能坐起吃饭,大小便已能下床,病人喜出望外。在上方基础上略作增减,共服30剂,病愈。《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145膝关节积液——陈守义医案

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申某,男,54岁,农民。半年前曾确诊为膝关节积液,服用中西药物无显效,用杜冷丁只能缓解一时,最后院方准备做截肢手术,无奈之下求之于陈氏。现症见:左膝关节肿大如杵,皮色明亮而薄,不红不肿,疼痛如刀割,夜间更甚,不能屈伸,饮食尚可,二便如常,舌淡红胖边有齿痕,舌下静脉紫黯迁曲,脉沉弦滑。证属寒湿痰瘀,闭阻关节。治宜温经散寒,化痰活血通经,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川乌头120g,附子120g,干姜60g,甘草30g,黑豆60g,远志10g,麻黄15g,桂枝60g,细辛15g,薏苡仁90g,川牛膝30g,本瓜30g,伸筋草30g,鸡血藤30g,白芍60g,没药15g,乳香15g。前6味药物先煎4小时,再下后面药物;水煎服,水煎3次混合后,分4次服,每6小时一次。1剂。病人按要求服药2次后,疼痛有所好转,左膝关节有麻热感,持续1个多小时后,安静入睡约2小时,4次药液服完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原方继服3剂。

如法服完后疼痛消除大半,肿胀也明显消退,继续中药调治。先后共服上药15剂,其病消失,可下田劳动。1年后随访,健康如常人。

原按:膝关节肿胀伴积液,中医称为鹤膝风,甚为难治。患者疼痛剧烈,曾考虑截肢,可见病情严重。陈氏依据病情,大剂乌附为帅,重在温通,佐以祛湿活血,通经宣散,短短半月之内治愈此等顽症,实黑火神功力。《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论:脉沉弦滑,是肾阴实之义,木气下陷,陷于寒水之中,所以脉滑,此滑是木气欲升,升而不能之义。附子温脏寒,乌头通经,以开经络之阴寒凝滞。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  (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