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的背后,为啥希特勒突然命令德军坦克停止前进

 新用户96678911 2022-03-07
文章图片1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6日晚上,40万英法联军(以下简称联军)败退到法国敦刻尔克后,英军冒着德军炮火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历时9天最终成功撤出33.6万人,为继续坚持战争保存了最珍贵的有生力量,史称“敦刻尔克大撤退”。

之所以能成功撤退,除了联军的求生欲望和国内指挥调度,动员861艘各型船只参与撤退,联军飞行员、船员们的拼死抵抗和工作,更得益于希特勒在5月24日德军即将包围全歼联军的大好形势下突然命令坦克部队停止前进,没有及时截断联军退路将其包围消灭,给了联军组织防御和撤退的时间与空间。

为什么在当时大好形势下,希特勒下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而不是乘胜追击包围消灭联军?

文章图片2

曼斯坦因计划,蓝色为德军

第一:指挥调度问题

闪击战是一种以装甲车辆为主的讲求速度的作战方式,因此为保证装甲部队的高速运动作战,达成战役目的,德军车辆大部分都被集中使用,那些没有得到车辆的部队只能徒步前进,速度完全跟不上装甲部队;

而由于参谋部愚蠢的道路分配方式,德军在行军中经常出现拥堵。法国战役开始后,拥有1220辆坦克、近4万辆机动车的克莱斯特装甲集群仅得到4条行军道路,由此导致坦克、车辆和数量庞大步兵、炮兵以及后勤单位挤成一团,堵塞的长龙蔓延近250公里。

为了给快速运动的装甲部队让路,在行军中没有得到车辆的部队不时停下来,极大影响了德军部队的跟进速度。

好不容易装甲部队离开了,后方已经腾出部分道路,但拥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由于缺乏有效的指挥调度,马车、汽车、步兵、火炮经常共用同一道路,更是令本就缓慢的部队雪上加霜。.

文章图片3

德国第一装甲师穿过法国境内的一座浮桥

速度跟不上,加上交通堵塞,5月13日古德里安部1、10两个装甲师抵达河边时,相当部分的步兵和绝大部分炮兵根本没有跟上,这就导致古德里安不得不以少量步兵在几乎没有炮兵的辅助下强行渡河。

在渡河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指挥调度,场面也是十分混乱,《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曾记述道:每次装甲部队渡河时,基本上都是零散的,有的师部过去了,但防空部队还没到河边,有的步兵甚至自己找船,场面乱作一团。

德军推进越快,这一问题就越明显。当德军装甲部队推进到敦刻尔克附近的时候,步兵、炮兵、后勤等部队还落在后面很远的地方。

没有步兵、炮兵掩护的装甲部队在进行城市作战时就是活靶,没有后勤的支持装甲部队就无法维持长期攻势,因此在5月24日希特勒走访A集团军群司令部时,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建议在离敦刻尔克不远的运河一线上的装甲师应当停止前进,等候更多后续部队的接应,而这一建议得到了希特勒的认可。

文章图片4

在法比边境的德军士兵正在检查一辆废弃比利时制坦克歼击车

另外,由于此时攻击敦刻尔克的德军共16个师,他们分别属于2个集团军群的4个集团军,龙德施泰德希望在继续攻击前理顺复杂的指挥系统,防止战时的指挥调度出现问题造成混乱。

还有就是因为战争进度快得出乎德军意料,尽管德军闪击战理论已经逐渐成熟,但很多德军指挥官依然处于边打边学状态,《失去的胜利》一书中曾描述道:许多军官对A、B两个集团军攻打法国的大战略是清晰的,但实战中该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穿插、分割对手仍不明确。

也就是说,除了古德里安、隆美尔等少数装甲部队指挥官,大部分指挥官尤其是步兵部队指挥官对于闪击战依然一知半解,并不十分清楚如何指挥部队去支持装甲部队行动,如何利用并且扩大装甲部队的战果。

因此面对据守敦刻尔克以及大批赶往敦刻尔克的联军,德军需要作出调整并等待后续部队跟进,保证自己能够获得胜利而不是阴沟里翻船。

文章图片5

德军后勤车队

第二:糟糕的后勤

当时德军装甲部队广泛装备轻便灵巧的Ⅰ、Ⅱ、Ⅲ、Ⅳ型坦克以及各型车辆,因此德军推进速度是一战时期的6倍,同时期联军的2-3倍。

德军打了联军一个措手不及,令其很快陷入惊慌失措中。1940年5月15日清晨,法国战役开打才5天,法国总理保罗·雷诺就沮丧地给5天前才接替内维尔·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的温斯顿·邱吉尔打电话说:“这一仗我们恐怕要打输了。”

德军进展神速,后勤却一团糟:首先是德军后勤管理方面,铁路和水路运输归陆军运输部长管,汽车运输归军需部长管,由总参谋长协调;运输队分配到各集团军群,但由军需部指挥,集团军群司令不能插手;海、空军后勤力量与陆军无关,如需互补,只能请求协助。

这就导致了前线部队需要补充物资的时候,就必须去协调各部门的关系然后扯皮,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急需的物资,极大影响了德军前线部队的作战效率和推进速度。

其次,由于德国军卡产能不足,大量军卡又优先装备装甲部队,导致德军后勤单位缺乏军卡,只能征调制式不一的民用车辆和骡马用于后勤运输,这直接对德军后勤工作造成压力,运输速度也始终提不上去。

文章图片6

因为缺乏足够卡车,马车拉火炮在德军中很常见

运输速度慢,加上后方道路拥堵和指挥调度不畅,导致德军后勤无法跟上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装甲部队不得不经常停下来等待补给尤其是油料。

再者,由于法国境内的许多桥梁、隧道和道路在联军撤退时都遭到破坏,而德军又缺乏足够的工兵进行快速修复,因此德军更无法通过建立前线补给基地来为部队提供有效补给。

幸运的是德军缴获英法联军不少物资,并且与空军协调获得空运补给,因此德军进攻没有停顿。但这些物资不过是杯水车薪,德军物资缺口依然巨大,而后勤部队依然没办法提供充足补给。

而且过快的推进使得德军装甲部队的后勤补给线暴露给了联军,如果联军发动反击,那么补给线随时都可以被轻易切断。

德军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军需部长瓦格纳在5月20日便打电话给帝国运输部长要求征调车辆,并且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铁路和水路运输,在布鲁塞尔建立了一个大型补给基地,但这并不能马上缓解前线装甲部队面临的窘境。

因此在德军将联军赶到敦刻尔克时,德军后勤实际上已经无法继续为前线部队提供充足的燃料和物资了,装甲部队必须停下来等待补给。

文章图片7

法国战役形势图

第三:德军的战略考虑,需要保存装甲部队实力

1940年5月10日法国战役爆发,德军向西欧国家发动大规模进攻,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迫使法国投降,逼迫英国就范,在苏联准备好之前便扫平西欧,为德军下一步行动铺平道路。

德军的突然袭击打得联军节节败退,溃退到敦刻尔克时,北部战事已逐渐明朗,不过此时法国南部和巴黎尚在法军本土军团控制之中,法军已着手调整防线,准备在索姆河一带组织防御,企图重演一战将德军阻挡在巴黎郊外然后赢得胜利的戏码。

因此此时法国南部的战事才是接下来德军的战略重点,德军需要继续维持力量对法国南部形成强大压迫,从而让法军无法拖延法国战役进程,避免德军再次被拖入阵地战的泥潭;紧接着德军就可以如法炮制,迫使法国投降,实现战略目标。

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德军装甲部队足够强大。因此在当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免装甲部队损失,用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长约德尔将军的话说就是:“牺牲一辆坦克都是不值得的。”

另外,闪击战的胜利也使得希特勒极为看重这支宝贵的装甲部队,加上在第二阶段对法国的“红色作战”中装甲部队仍然是打败法国赢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因此希特勒也在一份命令中表示:“为了以后的作战需要,要节俭的利用装甲部队。”

文章图片8

1940.5.24“停止前进”命令下达时的弗兰德斯战线

德军下一步的行动需要装甲部队,不过装甲部队的情况并不乐观,连续14天高强度作战使得德军大部分坦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仅A集团军群,克莱斯特就向第4集团军司令克卢格报告说他麾下的装甲师已有50%的坦克不能使用,其中30%遭到了不可修复的损坏,另外20%因为机械故障急需维修;

霍特的报告也指出,他的第15军已经有约1/3的坦克不堪使用,3个坦克师每个师都大约伤亡了50名军官,1500名士兵;

而根据古德里安第19军5月28日的战斗日志记载,他曾向克莱斯特建议:“比利时投降之后,我们是否有必要继续在此作战,而使不必要的伤亡持续升高,应予以考虑。各装甲师只保有50%的实力。如欲使德军能在短期内投入在另一场战役中,则各项装备急需先予以修缮。”

文章图片9

行进中的德军装甲部队

不乐观不代表德军装甲部队就此失去了战斗力,实际上很多坦克经过维修后都能够继续战斗,而且在一路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德军也缴获了不少联军的坦克、装甲车辆,加上德军后方工厂生产,足够补充前线装甲部队的损失。

当时第19军参谋长沃尔特·内林上校就曾因此抱怨道:“希特勒并不明白,这些不能使用的战车当中也包括了那些因为小故障而抛锚的战车,只要修理几小时,它们就可以再度使用。”

也就是说,当时的德军实际上是有能力像法国战役开始的时候那样继续高速推进的。

不过对已经将战略重心转向法国南部、决定保存装甲部队的德军高层和希特勒来说,他们并不会去关注这些,更何况他们并不相信联军能够逃离自己的五指山,时任第2航空队总司令的凯赛林事后曾说:“即使有人向我们报告说,有10万人从海上逃走了,我们都会认为这是夸大其词。”

因此为了保证赢得第二阶段的胜利,从而赢得整场法国战役的胜利,避免重蹈一战覆辙,德军需要保留其强大的装甲部队实力,而不是消耗在敦刻尔克。

文章图片10

德军装甲部队

第四:来自高层的焦虑

在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军中依然有许多像瓦尔特·冯·布劳希奇这样的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容克军人,他们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参与过一战,像英法等国的将军们一样,思想保守,打仗四平八稳。

对希特勒发动法国战役,将军们是反对的,他们认为以当时德国的力量并不足以击垮联军,甚至有可能再次引来灭国之灾。

对曼斯坦因提交的由装甲军通过阿登山区、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入法国、将联军分割包围然后迅速灭亡法国的激进的作战计划,他们也是嗤之以鼻,拒绝采纳、转交希特勒。

不过将军们还是失败了,法国战役在几经拖延之后还是在5月10日爆发,并且代号“镰刀收割计划”的德军作战计划恰恰就是以曼斯坦因的激进计划为主体所制定的,因此“镰刀收割计划”又称“曼斯坦因计划”。

只是这个计划依旧没有得到保守的将军们的支持,据当时任第19装甲军军长的古德里安说,除了希特勒、曼施坦因和他本人以外,几乎再没有任何人对这个计划是具有信心的。

文章图片11

德军缴获并装备的法国坦克

后来法国战役德军的神速进展和联军的节节败退打了将军们的脸。可即便如此依然没能让将军们放心,因为德军装甲部队冲得太快,后续部队没有跟进,而联军正在实施反击:

5月14日,法军第3预备装甲师在斯托内对德军侧翼发动反击;

5月17日,德军侦察机发现法军正在准备大规模反击,试图切断从色当切入海峡方向的德军装甲部队;

同日,法军第4预备装甲师在戴高乐上校的指挥下在拉昂发动反击,并造成德军不大不小的恐慌,两天后戴高乐再次卷土重来,不过两次反击都由于缺乏援军最终败退;

5月22日,在阿拉斯地区的战斗中,蒙哥马利曾指挥两个装甲旅对德军第六、第七步兵团以及尚未参加过战斗的党卫军骷髅师以重创,有一段时间几乎切断了A集团军群与前锋装甲部队的联络;

文章图片12

德军缴获并装备的法国索玛S-35坦克

尽管联军反击规模有限,没能阻挡德军前进脚步,却暴露了德军装甲部队侧翼的脆弱性;而来自第7装甲师隆美尔的错误报告更令德军高层产生了严重的误判,将军们担心一战悲剧会再度上演,龙德施泰特甚至估计“强大的法军会从凡尔登和马恩河畔的夏龙地区发动一次出人意料的有力反击”

即便是支持闪击战的希特勒,也没有料到德军进展会如此迅速,加上受到将军们的影响,因此对于德军装甲部队暴露出来的薄弱侧翼也总是感到特别的紧张和焦虑。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5月18日的日记中就写道:“元首对南翼有一种莫名的焦虑,他大发雷霆,叫喊着说,我们会使整个行动毁掉,我们有遭遇失败的风险!”

也是在5月18日,希特勒还专门下达了关于掩护A集团军群南翼的12号指令。

在德军推进的过程中,5月15日-5月18日古德里安等人的装甲部队更是被多次叫停,20日抵达索姆河口的阿布维尔、完成了对北线联军的包围后,整整两天都没有接到任何命令,直到5月22日才被要求向北前进。

将英法联军赶到敦刻尔克之后,当时德军在瓦兹河以东索姆河以北地区只有3个摩托化师和5个步兵师的掩护兵力,而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法国南部强大的本土军团,这一情况更使得这种焦虑达到了顶峰。

保守的将军们决定集结好部队然后再发动进攻,而不是任由装甲部队继续深入,这一想法也正好与希特勒不谋而合。

文章图片13

戈林和希特勒

第五:戈林的推波助澜

闪击战是由德国名将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而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有赖于陆军装甲部队与空军的配合。但相对空军而言,大部分的军功章实际上都落到了陆军装甲部队手里。

这在好大喜功、一心想要建设伟大而强大的德国空军的空军元帅戈林看来是绝对无法忍受的。在得知德军部队将联军围困在敦刻尔克后,戈林争功心切,开始给希特勒打电话,希望说服希特勒能够将消灭联军的任务交给空军,把地面装甲部队留到之后的作战当中。

很多人借此认为是戈林导致了希特勒命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实际上这并不完全准确。

希特勒在接到戈林电话之后并没有马上同意,而是找来了自己的幕僚商议,因为即便此时法国北部战事逐渐明朗,德军正在逐渐将战略重心转向法国南部,但要想消灭被包围的联军依然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闪失,他并不相信相信单凭空军就能够拿下包围圈中的联军。

不过戈林的计划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中有一点确实戳中了希特勒的点,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就是保留装甲部队的实力到德军下一阶段的战斗当中,毕竟这是希特勒自己想做的,也是希特勒大部分的幕僚们所赞同的。

文章图片14

德军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因此希特勒只是部分采纳了戈林的提议,并没有单纯让空军上阵,而是暂停装甲部队的攻势,让空军、海军配合地面步兵和炮兵进行联合进攻。

在5月24日签发的第13号指令更证实了这一点。在指令中,他指示德国B集团军群“通过北翼我军实施向心突击,歼灭在阿图瓦和佛兰德地区被包围的法国、英国和比利时军队,迅速夺占和守卫那里的海岸”;

指示空军“届时,空军的任务是,粉碎被包围之敌的一切抵抗,阻止英军经英吉利海峡逃走,掩护A集团军群的南翼”、“应利用一切有利战机继续同敌人空军进行斗争”;

指示海军“取消迄今关于在英国周边水域和法国濒陆海区行动的限制性规定,已允许海军充分使用武力”。

因此戈林的提议并不是直接促成希特勒叫停装甲部队前进的主要原因,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文章图片15

敦刻尔克大撤退

正是以上种种原因,让希特勒在5月24日下达了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这并不是偶然,也不是毫无根据和道理,更不是独断专横的结果,而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做出的在当时来说最合适也是最合理的选择。

至于英法联军在眼皮子底下跑了,这实际上完全是预料之外的事情,毕竟当时的德军认为联军不可能跑掉,自己要消灭联军就是罐里逮王八——十拿九稳,谁都没有料到已经败退到如此地步的联军会爆发出如此强大的能量。

不过这也是命吧,作为一个反人类反社会的法西斯政权,就算前期再风光,胜利再辉煌,也终将被历史的车轮所碾压,被爱好和平的人民所唾弃,被扫入垃圾堆当中遗臭万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