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话day138:读书摘录

 亘心为上 2022-03-08

今说一个话题:标准化教育的风险(《精进》)

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严格遵循学校安排的教育计划有很大的风险。风险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高校那些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赶不上社会整体的前进步伐。但即便采用最新的教材,与瞬息万变、不断创新的市场相比,课堂教学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培养新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据一位美国教育家统计的数据可知,“在全世界入学的新生中,有65%的人在未来将会从事现在还不存在的职业”。那么这些职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怎么可能在学校里学到呢?

二是高校中讲授的内容脱离应用环境,教师缺乏实操经验,很多领域的知识是基于实践的,而国内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主要是看论文发表的情况,一个学术水平很高的老师,很可能并没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中的经验。而在高校中求学的学生,大部分还是得走出校门,去做应用型的工作,这意味着老师们并没有能力来引导他们如何学以致用。

任哈佛学院(哈佛大学中的一个著名的本科学院)院长的哈瑞·刘易斯(Harry R. Lewis)在《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一书中坦言,“教师和学生在学术竞争中共同得益,但他们追求的生活目标各异。很少有学生希望将来成为专家学者;而大多数教授肯定不希望(学生们)再另谋高就”。他指出,“在著名的研究型大学里,为了获得职称升迁,教授们在自己领域接受的培训日益狭窄、专门化和高深化。终身教授的资格在多数情况下授予研究成果突出的教师,很少授予教学贡献突出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否有兴趣或有能力帮助学生成长,则根本不予考虑”。

这个“标准化有风险”也不代表说统一安排的就不行,虽说有滞后,但大学课程学得最应该是一种专业思维,有了这种思维,之后触类旁通才会更容易。

大学学习更多要自主性,关键是改变自己的角色,让自己从一个“学习者”的角色变成一个“探索者”的角色。探索者当然也是学习者,但他除了通过学习来掌握现有的知识外,他还要进一步深入地探索,突破教师、教材、课程计划给自己的种种限定,建立自己独特的研究轨迹,去拓展和发现一个更开阔也更深邃的世界。

一个大学生成为一个主动、自主的探索者,具体可以按照如下建议来做:

◆利用好本校的平台资源

做一个自主探索的研究者不等于和本校“决裂”。相反,自主探索意味着根据你的目标,选择利用一切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当然就包括“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本校。

◆善用互联网的优质教育资源

◆主动试错◆

尝试可能会犯错,可能会遭遇失败,但失败是包含信息的,甚至比成功包含的信息量更大。

◆了解和评估自己智力资产的价值

一个自我教育者应该学会定期审视自己的所知和未知,能评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特别是在实践领域中的价值。

◆以完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为目标

主流的教育评价指标是考试分数,特别是以知识点掌握程度为主的考查。

好了,今天就分享这一个专题摘录,明天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