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芝瑛(1867-1933)

 元亨技术 2022-03-08

​      吴芝瑛,字紫英,号万柳夫人。生于1868年,另一说她生于1867年,我取第一说,她生于1868年,卒于1933年,享年66岁。原桐城县浮山鞠隐山庄人,今属枞阳县人。吴家世代书香,吴汝纶是她的堂叔,此人是桐城派晚期著名学者。吴芝瑛的父亲叫吴宝三,字康之,号菊隐,做过山东郓城知县。其母张氏,而立之年生下爱女吴芝瑛。因她之前有一兄英年早逝,故而吴芝瑛降世,如同天降明珠,父母便格外爱之宝之。

     吴芝瑛自幼生活在文学艺术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家学熏陶,再加上她十分聪慧,又特别爱好读书,因此,她进步很快。她阅尽了家中富有的藏书,自己很小就跟父亲学习书法和填词作诗,她又天资过人,就这样,她还在闺阁中时,就在家乡享有“书法、文章、诗词三绝”的美誉。

      十九岁时,她远嫁给了江苏无锡举人廉泉。他们夫妇爱好相同,志趣一致。于是,他们不久便夫唱妇和,名蜚一方。廉泉因有功名,就担任了清廷度支部郎中,度支部相当于现今的中央财政部。民国时,他做过故宫清理委员。1892年,廉泉北上赴任,吴芝瑛随夫进京。不久,吴芝瑛的文才与书法也为京师人所赏识。这样就使她名声大了起来,名噪海内外。她的书法初学明代书法家董其昌,长进很快很大。她书写的《小万柳堂慕古》四卷,被清廷陆军部尚书端方看到了,十分欣赏,赞为可和董氏笔墨乱真。吴芝瑛中年后,又改学《崔敬邕墓志》,并开始进行独创,形 成了自己独树一格的书艺风格。

      在京期间,她经历了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灾难,目睹了帝国主义侵略的暴行和清政府的昏庸与无能,看到了此次灾难给北京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无比痛苦。清政府的对帝国主义的一再退让和屈膝投降,使吴芝瑛感到无比失望和愤慨。她开始认识到清朝统治者和各国帝国主义是一丘之貉,都是中国人民的万恶敌人。她更认识到,只有推翻清王朝,人民才能有幸福,国家才能独立与振兴。因为她有了这种认识,所以她开始接触革命党人。她在北京的住所,成了革命者集会和联络的场所。

       1902年,秋瑾随丈夫王廷钧进京。王廷钧也在清廷度支部郎中任上,两家又是近邻,芝瑛和秋瑾又都是才女,在文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两人的兴趣和素质又极其相近,故而她们两人相见就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第二年,即1903年正月初七,她们义结金兰。吴芝瑛用金粉红绸亲手书写兰谱,秋瑾当即赋《赠盟姐吴芝瑛》,诗云:“曾因同调访天涯,知己相逢乐未偕。不结生死盟总泛,和吹埙篪韵应佳。芝兰气味心心印,金石襟怀默默谐。文字之交管鲍谊,愿今相爱莫相乖。”可见,她们是在情投意合、志向一致的情况下义结金兰的。吴芝瑛倾向革命,家里 藏有大量宣扬革命、建立共和的新书报。秋瑾几乎每天来她家看书读报。她们又都有匡时济世的爱国之心,两人便常常在一起讨论新学,探讨民主与自由的奥秘和救国救民之道。秋瑾曾写两首诗直抒胸臆。一首中的两句是“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另一首中的两句是“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革命赖武装。”秋瑾已认识到必须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来革命,来推翻腐败的清王朝。在此思想指导下,她决心挣脱家庭束缚,去日本留学,去国外寻找救国的真理。吴芝瑛赞同与鼓励秋瑾去日留学。

      1904年二月,秋瑾动身去日。行前,吴芝瑛邀集众女友,在北京陶然亭置酒为她饯行。席间,吴芝瑛举杯祝贺秋瑾,并挥毫作一副对联相赠。上联是:“驹隙光阴,聚无一载;下联是:风流云散,天各一方。”秋瑾舞剑答谢友人。她们相约要为妇女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各自作出自己的贡献。

      1904年仲冬,吴芝瑛力劝丈夫不要再屈事清廷,廉泉遂以病为由,辞去度支部郎中之职,和吴芝瑛南下,在上海曹家渡建造了小万柳堂,开始过隐居生活。

      1906年秋,秋瑾第二次回国,决定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吴芝瑛全力为她筹措资金,并给报社租赁了社址。中国女报第一期于1906年12月1日问世,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轰动了女界,打动了妇女们求解放的心。由于经费发生困难,吴芝瑛就设家宴,遍邀上海名媛闺秀,一为庆祝《中国女报》诞生,二为该报募捐筹款。有些人当场摘下首饰相帮,但也有些人怕今后受到牵连,便以手头吃紧为搪塞,分毫不捐。秋瑾的另一位叫徐自华的女友变卖了家产,赶到上海,把钱捐给了《中国女报》,使《中国女报》才得以刊出了第二期。吴芝瑛、秋瑾、徐自华就 成了美名传扬申城的“三姊妹”。

      秋瑾在办报的同时,又同陈伯平一道在暗室试制炸药,准备武装起义。因配方有误而发生了爆炸,两人均受伤。吴芝瑛及时赶到,从后门把他们送进了医院,逃脱了当地警察的追捕,并把秋瑾接到自己家中养伤。

      此时,《中国女报》因缺经费而被迫停办。随着各省革命形势的发展,徐锡麟来到安庆,准备起义。秋瑾要从上海回绍兴,也准备起义。吴芝瑛送一笔钱给秋谨来资助起义,秋瑾将手腕上带的手镯送给吴芝瑛作纪念。谁知这一别却成了诀别。吴芝瑛后来把这一手镯归还给了秋瑾的女儿王灿芝。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因失败而遭残酷杀害。

      1907年6月6日,秋谨也因在大通学堂起义失败而在绍兴轩亭口殉难。噩耗传来后,吴芝瑛悲恸不已。吴芝瑛与徐自华为实现秋瑾遗言,将秋瑾灵柩迁到杭州,安葬在西泠桥堍。吴芝瑛作了《哀山阴》诗二首以悼念秋瑾。其中一首是:“爱书滴滴冤民血,能达君门死亦恩。今日盖棺论未定,轩亭谁与赋招魂。”1908年,吴芝瑛专程到杭州为秋瑾扫墓,并火化了自己悼念秋瑾的四首诗。其中一首是:“大樽放饮尔为何,回首江亭老泪多。今日西泠拌一恸,不堪重唱宝刀歌。”是时,清廷正在大肆搜捕秋瑾余党,吴芝瑛便拜托可靠亲友,偷偷将秋瑾墓碑运回上海她家的小 万柳堂,并建了一座上下两层的纪念亭,她亲笔题写为“悲秋阁”。她还在阁成后,作诗告慰亡灵。其诗为:“不幸傅奇演碧血,居然埋骨有青山。南湖新筑悲秋阁,风雨英灵倘一还。”

      清廷最终削平了秋瑾墓,还想加害吴芝瑛。但在社会广泛的同情和声援以及国际友人的帮助下,清政府才没有敢加害吴芝瑛。在清廷被辛亥革命推翻后,吴芝瑛的仗义勇为,高风亮节,深为社会无比敬仰。

      1915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以兵权在握获得了中华民国的总统职位,又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妄图复辟帝制,下令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这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愤与抗议。在士大夫阶层中享有盛名的女诗人吴芝瑛奋笔疾书,给袁世凯写了一封万言信,痛斥袁世凯篡国夺权与违背民意。信中一开头,她就写道:“总统者,为民服务之首领,文言之为总统,直言之一服役之头儿也耶,服役之头儿何篡?”她面对着生杀大权在握、骄横无比的袁世凯直言不讳地要他下台。她在信中写道:“公朝去,而吾民早安;公夕去,而吾民晚息;公不去,而吾民永 无宁日。”当时,吴芝瑛与袁世凯是儿女亲家,其叔又是袁世凯的一位挚友,作为弱女子吴芝瑛能勇敢地挺身而出,能毅然决然地和广大爱国人民一道,投身反袁斗争,毫不留情地斥责袁世凯,这要何等的勇气和仗义执言的精神!

      1934年,吴芝瑛在无锡家中病逝后,有人撰挽联吊奠她,其挽联为:“一封书使老袁褫魄,千古恨为秋瑾招魂。”

      有人说:“吴芝瑛,侠肝义胆奇女也。” 我说:岂止如此,她更是一位女中豪杰。她虽然没有直接投身革命,参加武装起义,但她能坚定不移地同情革命,支持革命,援助革命。在此过程中,她不惜承担各种风险。她为了支援革命,不惜金钱,不畏强权,不畏生死,这已是十分地了不起的了,十分地可贵的了。

     

附:吴芝瑛诗词

武昌起义胜利述怀联

今日何年,共诸君几许头颅,来此一堂痛饮;

万方多难,与四海同胞手足,竞雄廿纪新元。

小万柳堂联

得大安稳,绝于人境;

离一切相,精均天伦。

小万柳堂联

远瞩林园,胜妙殊绝;

越诸尘累,身心了然。

西楼联

精光不乱,八月露水;

真际所诣,一闻钟声。

悲秋阁联

澄霁敛氛,为明月故;

悲泪顶礼,发海潮音。

赠天香阁主人曹昭联

引诸沉冥,出于苦海;

皆得圆满,无上菩提

戊申花朝西泠吊鉴湖四首

其一

大樽痛饮尔如何?

回首江亭老泪多。

今日西泠拚一恸,

不堪重唱宝刀歌!

其二

忍忆麻衣话别时,

天涯游子泪如丝!

独看落日下孤冢,

别有伤心人未知。

其三

独荐寒泉证旧盟,

可堪生死论交情?

罪名莫更王涯问,

党祸中朝尚未平!

其四

不幸传奇演碧血,

居然埋骨有青山。

南湖新筑悲秋阁,

风雨英灵倘一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