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 (摘自《日日有感日日谈》)

 惟虫能天 2022-03-08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若要功夫深,埋头不出声)

卿大夫之孝

(讲于2017年12月11日)

《孝经》上讲:“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意思是说,不合乎先代圣王礼法所规定的服装就不敢穿,不合乎先代圣王礼法的言语就不敢说,不合乎先代圣王礼法所规定的行为就不敢做。由于言行举止都能自然而然地遵守礼法,所以言谈遍天下都没有什么过失,做事遍天下都从来不会招致怨恨。完全做到了这三点,服饰、言谈、行为都符合礼法道德,然后才能长久地保住自己的宗庙,奉侍自己的祖先,这就是卿大夫之孝。

这里讲的是卿大夫之孝。讲的也并非具体的孝行,而是做人做事的大道理。此处,讲到的是三个方面:一是服饰,二是言语,三是行为。这三个方面都有榜样,即都是先王的、合乎礼法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是在古代,现代也应该遵守。比如在言行上,不能太随意,更不能反传统。不能胡言乱语,更不能我行我素没有规矩。此处还特意提到了服饰的问题,也是不能不注意的。起码不应该穿奇装异服或过分地化妆打扮,须知,这些不仅显得不庄重,会影响形象,同时也是不孝的行为。

(不敬师尊,天诛地灭;误人子弟,男盗女娼)

士之孝

(讲于2017年12月12日)

士在古代统治阶级中,是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旧时也指读书人。在这一章中讲到这样的话:“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意思是说,有孝行的人为国君服务必然忠诚,能敬重兄长的人对上级必然顺从,忠诚与顺从都做到就没有什么缺憾和过失了,用这样的态度去侍奉国君和上级,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维持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之孝。

这一段的核心,讲的是家与国、孝悌与侍君侍长的关系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家国同构,即古时大的家族与国家的结构是相同或相近的,故有齐家治国的说法。也就是说,能把家庭管理好,或曰每一个家庭都管理好了,国家也就治理好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伦理是扩大了的家庭伦理。而在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孝和悌。孝是子女对父母而言的,悌是就兄弟关系所讲的。如果真的能对父母尽孝的话,必然能对国君,也就是对国家忠诚。如果能对兄弟尽悌的话,必然能对上级顺从。

就是说,若能够移孝为忠、移悌为敬的话,用忠和敬的态度去尽忠国家和敬重上级,就能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这不仅是在对父母的行孝,还可以维持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的孝道。应该说,这些论述的基本精神对我们今天的行孝和做好工作,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法自然)

庶人之孝

(讲于2017年12月13日)


《孝经》第六章《庶人章》讲:“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利用春夏秋冬节气变化的自然规律,分辨土地的不同特点,使其各尽所用,行为举止小心谨慎,用途花费节约俭省,以此来供养父母,这就是庶民大众的孝道。所以,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孝道是不分尊卑、超越时空、无终无始的。孝道又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不要担心自己做不来、做不到。

庶人,在古代是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这章讲的庶民之孝,讲的是普通人的孝,只要做到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就可以了,这是最低的要求。时下所倡导的孝主要是这章中讲到的孝。但是,能做到这章中讲的内容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什么呢?比如此章讲的,“用天之道,分地之利”。我们设想一下,能做到懂天道和地利的有几个人呢?此章又讲到“谨身节用”,是说要严格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勤俭持家,这些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至于说到的“养父母”,也绝不仅仅是衣食住行上的物质上的孝养,即不仅仅是养身,更应该是恭敬、孝顺以养心。

此章中最后讲到,尽管做到庶人之孝并非容易,但只要想去尽孝又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如果做不到,那不是做不到,是不想做,即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庶人之孝做到极致,与天子之孝是相通的,即本章中讲到的,孝是不分尊卑,超越时空,古今中外, 永恒存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