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美石窟 之 巩义石窟

 美食美景皆不负 2022-03-08

巩义石窟寺是北魏皇室开凿的一座石窟,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基本建于同一时期,三座石窟一脉相承。“巩义石窟”虽规模很小,但佛像雕刻技艺非凡,以其保存完好的“帝后礼佛图”和精美绝伦的“飞天石刻”闻名,看后确觉不虚此行。

这座北魏孝文帝创建的皇家寺院,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初建寺时称“希玄寺”,唐初名“净土寺”,清至今俗称“石窟寺”。北魏宣武帝时开始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后来的东西魏、北齐、隋、唐及北宋相继在此凿窟造像。

这里的寺院曾规模庞大,唐时有僧尼3000余人,是唐玄奘的出家之地,后几经战火和洛水泛滥,原来的寺庙早已不复存在,现在仅有一座大雄宝殿和数间东西厢房为明清时期的建筑,院落里一棵株型很繁茂的蜡梅已有一百多年。

寺院后,依山坐北朝南,共有洞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大佛3尊、摩崖造像255个、佛像7743尊和数十篇题记。山的上半部是黄土,下半部是黄砂岩,在黄色石体上雕刻着众多佛像,洞窟外的佛像风化比较严重,很多已面目全非。石窟前,顺势修建了长廊,由于河水泛滥带来的淤土,经长年积累,使长廊外的地面比石窟内要高一米多,这倒是让观者有了全新的观看角度,大佛那神秘的笑容仿佛也与你更近。

窟外造像

窟外造像

巩义石窟的摩崖造像体量远没有云岗和龙门石窟大,造像的雕琢也没有那么细腻,线条粗放,但好像寥寥几笔就能让人感觉到佛的温度。

千佛龛

在最东边,密布着很多小佛像,是唐代所凿,中间一较大坐佛,后壁和两侧壁刻满整整齐齐的小佛,共999座,加上中间的坐佛,为千尊。

窟内石刻

窟内石刻

石窟多呈方形,除体量最小的第五窟没有中心柱外,其它四个窟洞中都有中心方柱,方柱四周凿龛造像,龛内均雕1佛、2弟子、2菩萨。五个窟有两个对游人开放,可以进入参观,但不可以照相,三个有铁栅栏门,只可在门口隔栏而望。

进入石窟,光线昏暗,细看四壁、天花板和中间石柱上满布的石刻,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细腻流畅的线条,令人感到心灵纯净和视觉震撼,仿佛千年前的音乐响起,石刻又闪耀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窟内很多造像都不完整了,有很明显的盗凿痕迹,陈列在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的一尊菩萨像就是从第五窟西壁佛龛北侧盗凿的。

帝后礼佛图

《帝后礼佛图》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的供养行列,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的浮雕,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被盗卖至国外,现在,《北魏孝文帝礼佛图》藏于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文昭皇后礼佛图》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艺术博物馆。而目前,我国尚存完整的帝后礼佛图就在巩义石窟寺,在第一窟、第三窟和第四窟共有帝后礼佛图18幅,其中3幅被破坏,15幅保存完好,现在都被遮上了玻璃罩子。

礼佛图多在窟门两侧,如同连环画,其中最为精美的为第一窟,构图分三层,东边是以皇帝为首的男供养人行列,西边是以皇后为首的女供养人行列,各以比丘和比丘尼为前导,画面中仪态雍雅的贵族和身体矮小的侍从形象形成了尊卑鲜明的对照。前呼后拥的礼佛仪仗队中有的为帝后携提衣裙,有的执扇撑伞,有的手捧祭器,簇拥帝后进香礼佛,徐徐向前,展现了皇室宗教活动的盛大场面。构图简练生动,刻工细腻,为我国石窟浮雕艺术中罕见的杰作,弥足珍贵。

飞天

在窟内塔柱的帷帐处有很多线条优美的图案和飞天,石面颜色明显深于周围,显然被多次拓印。

伎乐天

在窟内除怀抱琵琶或手持横笛的飞天外,在石窟下方还有很多伎乐人的石刻,烘托虔诚称颂的氛围。

雪后宁静的石窟寺只有我们几位参观者,与熙熙攘攘的龙门石窟相比,这里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而那些造像、那棵古蜡梅都依旧生机勃勃,在静好的岁月里认真地活过自己。


窟外图片拍摄于2019年1月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