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暴力沟通》:四步学会沟通,让交流变得更轻松、更高效|沟通技巧|潜意识|非暴力沟通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03-08
对着经常晚归、酒醉的丈夫,你是不是恨铁不成钢地对他说过:“你怎么不S在外面?”
对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丈夫,你是不是满怀怨气地对他说过:“你是个祖宗吗?”
你是不是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生活会把自己逼着一个“疯子”。
你以为夫妻感情不好的最大的原因,是来自外面那些年轻漂亮的“小三”吗?
不,很多夫妻感情不好,不是因为外遇,而是因为在鸡毛蒜皮的生活中,彼此不能好好说话。

为什么好好说话那么重要呢?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讲到: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卢森堡博士在书中讲到,我们应该使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借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生活。

许多人说这本书的节奏有些慢,从头到尾就是在讲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都是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没什么新意。

而且觉得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因为我从里面感受到的沟通技巧不多,我更多的感受是:爱的力量。

第一、难以体会的爱

许多时候,明明很相爱的两个人,为什么还会吵得不可开交呢?

问其原因,都是因为我们不当的沟通方式,使得我们无法体会彼此心中的爱。糟糕的沟通方式,会忽视爱人的感受和需求,会让人与人之间变成伤害,而且变得疏远。这样的沟通方式被作者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1、道德评判

我们总喜欢拿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别人的道德,我们会把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混为一谈。

如果有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这个人就会被看作是不道德或者坏的。

比如,丈夫晚归、喝酒,这不符合妻子的价值观,妻子就会指责、辱骂丈夫没有责任。

但是,丈夫的价值观可能是更向往自由,觉得生命需要释放才有意义,这与是否有责任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不能说一个男人晚归、喝酒就是没有责任,这样是片面的,我们只能说,丈夫晚归、喝酒,真是令我很伤心,因为我缺少他的陪伴而已。

2、进行比较

妻子在婚姻中,经常对丈夫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那个谁谁谁家的老公,多么多么的好。”

丈夫一般会回答:“那你去和他过呀!”

如果你真想过上悲惨的生活,那么,就去和他人做比较吧!

因为每一次比较,我们都会觉得心情低落,生活悲惨,因为比较也是种评判。不是在评判别人好自己坏,就是在评判别人坏自己好而已。

3、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但许多的时候,我们都会用“不得不”来推卸责任。

比如:

你问丈夫:你为什么一定要喝酒?他会说:因为我的朋友都喝酒,我不得不喝。

哦,天哪,你看,他说话的时候,总是把责任推向别人,来回避自己的责任。

那负责的话应该怎么说呢?

你或许可以直接说:“因为我喜欢酒的味道,更喜欢它带给我的感觉。”

你还可以直接说:“我喝酒,是因为我想和朋友们有共同语言。”

酒喝不喝都可以,但一定是自己说了算的,而不是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喝。

如果我们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那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危险。

4、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里,经常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并不是我们只有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才这样,更多的时候,在夫妻相处的时候也会是这样的。

比如妻子经常会说:

如果你不怎么怎么样,那么,今天晚上就不让你怎么怎么样。

如果你不吃我碗里的剩饭,以后,你就不要和我接吻。

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或者是关爱彼此。这就会让我们心生怀疑,也不愿意去相信自己的体会。

第二、搞清楚沟通的目的

丈夫酒醉晚归,妻子讲话、发脾气的目的都是希望丈夫能少喝酒、早回家。妻子的目的,绝对不是希望丈夫真的S在外面。但因为情绪,导致妻子不能好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令丈夫心中难过,体会不到妻子的关心。

所以,我们在表达之前,一定要牢记沟通的目的。

1、非暴力沟通的唯一动机,是乐于互助

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对自己人生的追求似乎也在慢慢淡忘。

就如有人会发出感慨:走着走着,就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非暴力沟通,它不只是一种沟通方式,它更是在不断地给我们提醒,让我们不要忘记最初的梦想。

结婚前,我曾经想着:我一定会成为最好的妻子。

生宝宝之前,我曾经想着:我一定会成为最好的妈妈。

但由于一些文化的影响,我似乎迷失了自己。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时候,我又能重新找回那个温柔的自己。

我们应该明白,我们乐于互助,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

2、谈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制造麻烦

夫妻吵架,中间和事佬一般都会说一句话:为了孩子,为了孩子。

帮派打架,中间和事佬一般都会说一句话:大家求财,大家求财。

所以,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清楚,我这次去谈话的目的:是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抒发情绪。

清楚了谈话的目的,彼此才能站在统一的战线上去谈判。

第三、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是批评、指责

我们明白了要带着爱去有目的的沟通,才可能获得成功。那么,在沟通的过程中,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

要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是判断或评估。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举个例子来说明,表达观察和评论的区别。

例一: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

分析: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句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无缘无故”是评论。此外,我认为哥哥发脾气也是评论。描述观察结果而不含评论可以这样表达:“哥哥告诉我,他生气了。”

例二:昨晚妹妹在看电视时啃指甲。

分析: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句观察,那我们意见一致。

例三:我父亲是个好人。

分析: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句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好人”是评论。你可以这样表达:在过去的25年中,父亲将他工资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给了慈善机构。

2、感受

在我们接受的教育中,大部时间都鼓励服从,而非倾听自己。慢慢地,我们就养成了在乎别人意见或者眼光的习惯。我们经常会有很强烈的感受,但我们体会不到,甚至表达不出来。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无法表达情感,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正确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但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人际关系。

举个例子来说明,感受和想法的区别。

例一:

想法: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分析:在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吉他弹的不好,而没有表达感受。

感受: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分析:当你认为自己吉他弹的不好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失落、郁闷或厌烦。

例二:

如果你不和我打招呼,我会觉得你不在乎我。

分析: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句感受,那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这是对他人态度的判断。可以这样说:“我进来的时候,你没有和我打招呼,我感觉很失落。”

例三:

你能来,我很高兴。

分析: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句感受,那我们意见一致。

感受比观察更难发觉,因为感受里包含着我们的需要和期待,还包含着对他人言行的看法。

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潜意识会代替我们做出反应,这与我们平时的积累有关,我们可能会出现四种选择。

第一种:认为自己犯了错。

例如,丈夫说:“你这人怎么这么自私呢?”

有的妻子就会自责:“哦,是我没有考虑到别人,是我太自私。”

第二种:指责对方。

例如,丈夫说:“你这人怎么这么自私呢?”

有的妻子就会驳斥:“我怎么自私了?你才自私呢!”

第三种: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例如,丈夫说:“你这人怎么这么自私呢?”

有的妻子可能会说:“你这样说,我感觉特别伤心!”

第四种: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例如,丈夫说:“你这人怎么这么自私呢?”

有的妻子可能会说:“你这样说是因为我的言行,让你感觉不舒服了吗?”

3、需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基本需要,比如:自由选择,我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且也有自由制定实现计划的权利。

再比如:我们需要仪式感、空气、食物、欢笑、乐趣、激励、欣赏、亲密关系、安全感、倾听、诚信、爱、尊重、支持、信任、理解等等。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

当你的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或者你无法表达出自己的需要时,是非常痛苦的。

现在的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的需要,假如你的个人需要表达的不那么准确,会被认为你很自私。

比如,一家人一起吃饭,婆婆对儿媳妇说:“你去炒菜吧。”儿媳妇可能会不好意思直接拒绝,会委婉地说:“我有点累。”

但婆婆可能会说:“那吃完饭早点去休息吧!”

这时,儿媳可能会很生气,觉得婆婆太不体谅。但其实你根本没有说出你的需要,你可以说:“妈妈,我有点累,我需要休息10分钟。”

4、请求

那么我们在表达了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要请求他们的帮助和体谅,该如何表达呢?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

举个例子来说明

例一:我希望你理解我。

分析: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句请求,那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理解”这个词的概念并不清楚,不能表达发言者的请求,可以这样说:“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你认为我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

例二:请你告诉我,在我做的事情中,你最满意的是哪一件?

分析: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句请求,那我们意见一致。

例三:不要再喝酒了。

分析: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句请求,那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这是一句命令。可以换一种说法:“你是否可以告诉我,喝酒可以满足你什么需要?是否有别的方式可以代替呢?”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表达的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如果让对方感觉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惩罚,那么,我们的请求就会被对方看成是命令。

因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第四、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在所有的沟通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的表达,我们还要学会全身心的倾听,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

然后,全身心的倾听他人也并不容易。

假如遇见你讨厌的人,你是否可以静下心来,全身心的倾听他人的需要呢?

假如你当时特别痛苦,你是否可以静下心来,全身心的倾听他人的需要呢?

假如对方是一个结巴,你是否可以静下心来,全身心的倾听他人的需要呢?

所以,我们要牢记谈话的目的。当我们自己痛苦的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最好选择暂时离开这个场合,先让自己变得平静,然后再回去。

事实上,在倾听他人的时候,如果也用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那么,就会让倾听变得容易。

《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这是一本打开爱和理解密码的书。

看完这本书,我重新思维自己的沟通方式的时候,才发现,我的内心充满了暴力。我并没有正确表达自己的观察,我也没有关注自己的感受,许多的时候,我都在评论、评判、甚至命令。

我更没有全身心的去倾听所爱之人的需要,每次都会带着自己的认知去评判他们,真得是非常的惭愧。

书里还讲了许多的沟通细节和案例,更是在每一个技巧的点,作者都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让我们读者明白,非暴力的沟通的重要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