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个关于喝酒的恐怖故事......

 天地爱尔 2022-03-08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QRS波终末那明显的畸形,是个什么东西?是变形的ST段?还是变形的QRS波?”

 

酒能有什么坏心思,喝个酒能有多大的事呢?这可能是所有喝酒人士的常用说辞。酒精的危害无需多言,且不论对身体多个系统的损害,就醉酒误事一项,也敦促我们珍爱生命,远离酒精。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喝酒的恐怖故事,有人喝酒喝得把心电图都给“整了容”!



一个阴雨天的早晨,一位38岁的男性患者被送到了急诊室,急救车赶到的时候,他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全身没有多少衣服,几乎裸体。急救车上立刻为患者测了血糖,21 mg/dl,明显的低血糖。的确,寒冷的天气、衣不蔽体、睡在大街上,低血糖预料之内——立刻给予葡萄糖静滴。

这样的情形,也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存在吸毒的问题,于是也常规给了纳洛酮。到了医院之后,评估患者的昏迷评定量表(Glasgow)评分为8分,双侧瞳孔对称缩小,测血压(BP)90/60 mmHg,心率(HR)87次/分、心律绝对不齐,患者轻度躁动,呼吸费力,血气分析提示血液酸碱度(pH)7.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71 mmHg,立刻进行了气管插管,并加大了补液治疗。

而当我们为患者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简直惊掉了下巴,这是什么异常的心电图啊(图1)!QRS波终末那明显的畸形,是个什么东西?是变形的ST段?还是变形的QRS波?

图片

图1:醉酒患者在急诊完善的心电图,RR间期绝对不齐,提示为房颤,另外QRS波形态异常,终末部分增宽顿挫,好像预激波出现在了QRS波的结尾一样。

如果是ST段的问题,那需要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了,昏迷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多导联的ST段抬高,那估计早就一命呜呼了。

如果是变形的QRS波,那他的心肌一定存在很严重的异常,QRS波是心室电活动的体现、电活动的基础,是心脏的解剖结构,电活动的异常,常常根源还是在结构的异常。

我们并未查询到患者相关的病史,只能等待心脏影像学检查的验证了。



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脑钠肽(BNP)检查,以及胸片和心脏超声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而针对昏迷专门进行的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颈椎CT,也没发现别的端倪。

此时患者一个明显异常的体征,让我们联想到了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原因:体温26.6℃。

我的天,26.6℃,距离37℃足足有10℃之多,对于人体这个精妙的机器,体温调节甚是精密,如此大幅度的体温变化,非外力不可为。

而严重低体温会对心电图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比如出现电流损伤波(Osborn波)、发生房颤、出现QT间期延长,这在该患者身上,都一一得到了体现。

图1中P波消失,RR间期绝对不齐,基础心律是房颤,QRS波终末那个像驼峰一样的J波,或者像是一个反着的预激波,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Osborn波,是低体温患者的一个特征性表现。

而低体温后,心肌细胞的离子流动减慢,可产生类似于低钾血症样的心电图改变,如QT间期延长和明显的U波。该患者,无一缺失。

患者在逐渐的复温治疗后,并未进行其他特殊的处理,逐渐苏醒,心电图和各项血气指标也恢复了正常(图2)。此时,患者叙述的经过还原了心电图被整容的真相。

图片

图2: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后,上述心电图异常逐步改善,恢复了窦性心律,QRS波的异常形态也消失不见。

患者大量饮酒后,醉卧路边,遇到寒冷天气,长时间未进食,在酒精和寒冷的作用下,进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温暖世界,心里装着一团火,却把身体丢在了冰冷中。一切的罪魁祸首,不是心梗,不是心肌病,只是那醉人的酒。



所以,诸位,酒虽好喝,不要贪杯,喝醉了,不但心电图,可能连命运都改变了!

专家简介

图片
何金山 医师

何金山,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博士生,师从著名电生理专家郭继鸿教授、李学斌教授,除了掌握心内科常见疾病诊治外,在郭教授和李教授指导下对心律失常、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进行深入研究,喜欢把复杂、枯燥的知识通过简单、幽默的形式表现出来。已在《医学界心血管频道》坚持专栏作者1年余,在Circulation、《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及《中国心血管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参考资料:

[1]Alhaddad IA,Khalil M,Brown EJ Jr.Osborn waves of hypothermia.Circu-lation.2000;101:E233–E244.

[2]Vassallo SU,Delaney KA,Hoffman RS,Slater W,Goldfrank LR.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electrocardiographic manifestations of hypo-thermia.Acad Emerg Med.1999;6:1121–1126.

[3]Shinde R,Rituparna S,Shinde S,Suresh S,Makhale C,Chandrashekhar M,Grant P,Purvez G,Sathe S,Sunil S,et al.Occurrence of“J waves”in 12-lead ECG as a marker of acute ischemia and their cellular basis.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07;30:817–819.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何金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