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5) 明·王铎《南皮道上》诗之“龚遂李纲名尚著” 诗友东方鹤问:钟教授好!以前看到过一幅书法,没有注明作者。后来“百度”了一下,是王铎的《南皮道上》诗:“房渊濡水兢东流,旧驿荒原万古秋。曲曲涛声浸浦岸,依依云物绕城楼。寺阁生风吹铁瓦,亭花啣月射金鈎。龚遂李纲名尚著,清辉常并暮烟浮。” 请问尾联怎么理解?李纲和龚遂有什么联系啊? 钟振振答:王铎,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他的《南皮道上》诗共三首,这是第三首。有手书《南皮道上》等七律七首墨迹传世,手书末自记曰:“崇祯丁卯元年仲冬廿二日, 明早将发于长安,抽毫剧甚,书近作数首,不计其笔之所入耳。” “崇祯丁卯元年”,实际上是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岁次丁卯。此年八月,熹宗朱由校病死,其弟思宗朱由检即位,改明年为崇祯元年(1628)。王铎手书日期为仲冬十一月二十二日,在位的皇帝已不是熹宗,而是思宗,故书思宗年号为“崇祯丁卯元年”,以区别于正式启用此年号的明年——“崇祯元年戊辰”。 王铎手书既然称《南皮道上》诗为“近作”,可知它即作于1627年。 “南皮”,即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 “龚遂”,西汉时期的贤臣。《汉书》卷八九《循吏传》载: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渤海郡及周边地区)岁饥(遇上了荒年),盗贼并起,二千石(郡太守)不能禽(擒)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龚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符合)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渤海郡靠着海边,离朝廷遥远),不沾圣化(没有受到圣上的教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使陛下的良民盗用陛下的武器在小水塘边耍耍弄弄)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陛下是要我镇压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上闻遂对,甚说(悦),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不要用规章制度来限制我),得一切便宜从事(让我按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行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增派驿车)。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派护卫的兵丁)以迎,遂皆遣还(打发卫兵回去,以示不用护卫),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发文令所属各县撤罢追捕所谓“盗贼”的专职吏员)。诸持锄钩田器者(凡持农具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官吏不得查问),持兵(兵器)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形容安宁,谓不惊动地方),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谓成伙地打劫),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打开粮仓,将粮食借贷给穷人),选用良吏,尉安牧养(安抚、善待)焉。遂见齐(渤海之地,春秋战国时属齐国)俗奢侈,好末技(指喜欢从事工商业),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龚遂乃以身作则,俭朴地生活),劝民务农桑,令口(每口人)种一树榆(一棵榆树),百本薤(一百棵小蒜)、五十本葱、一畦韭(一块地的韭菜),家二母彘(每家养两头母猪)、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为什么把“牛”佩在腰间?)春夏不得不趋田亩(不允许不到田里干农活),秋冬课收敛(督促收割庄稼,贮藏粮食),益蓄果实菱芡(增储其他可充当粮食的干果、菱角、芡实之类)。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百姓为国家服劳役,来去郡政府都有积蓄可用以抚慰),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李纲”,两宋时期的名臣。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六月至八月,在金人入侵,宋王朝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曾临危受命,短期出任河北河东路宣抚使。见《宋史》卷二三《钦宗纪》、卷三五八《李纲传》上。在此之前,他还曾向钦宗上《备边御敌八事》,在第一事中就特别提到河北路的沧州:“沧州与营平相直,隔黄河下流及小海,其势易以侵犯(容易遭到金兵的侵犯)。宜分滨、棣、德、博(四州皆属河北路),建横海军一道,如诸镇之制。则有藩篱之固矣。”见其《梁溪集》卷四六《表札奏议》八。 在龚遂任渤海郡太守时的西汉,南皮是渤海郡的属县。在李纲任河北河东路宣抚使时的北宋,南皮是河北路沧州的属县。因此,王铎在“南皮道上”缅怀与当地有一定关联的著名历史人物龚遂、李纲,自是顺理成章之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