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诗人的社会声望

 liuhuirong 2022-03-09
 

诗人的社会声望

在一个诗歌不受大众欢迎的国度,诗人们是很难获得像样的社会名声的:诗人不会成为令人尊敬的对象,诗人的言行没有人关注,诗人的头上没有桂冠,诗人的身体饥寒交迫,甚至需要富婆收养。

而在唐朝这样一个诗歌的国度里,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在唐朝,即使是落魄的诗人,也会受到人们的尊敬。社会各界、各阶层,对诗人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尊敬。

贞观六年,太宗为了打击崔、卢、李、郑四姓的社会势力,树立本朝士大夫的地位,下令根据本朝官品、人才,重新排列天下姓氏的尊卑等级,修撰了《氏族志》,颁行天下。从此以后,唐朝衡量一个人,开始重视他的官爵高下。但是,因为诗歌盛行,士人的名声也不完全依赖于官爵职位。即使官微职卑,只要诗歌写得好,同样可以为其赢得广泛的社会名声。唐人李肇在其《国史补》卷之下指出,开元天宝时期,有一批官位不高但名声很大的人,他们是:李北海邕、王江宁昌龄、李馆陶□、郑广文虔、元鲁山德秀、萧功曹颖士、张长史旭、独孤常州及、崔比部元翰、梁补阙肃,还有韦苏州应物。除了这些人,唐代位卑而名显的诗人我们还可以举出陈子昂、孟浩然、李白、孟郊、李贺、温庭筠、李商隐等。我们甚至可以说,唐代最优秀的诗人,基本上都是仕途不通达者,这应了杜甫所说的“文章憎命达”。

诗的国度,有女子暗恋诗人。多种文献都记载了这一个故事:唐末诗人罗隐曾经把自己的诗作献给宰相郑畋。郑畋有个美貌而且喜欢作诗的女儿,她喜欢读罗隐的诗,经常至于废寝忘食。每次读到“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两句,都会在她父亲面前赞赏不已。看女儿读罗隐的诗读得如痴如醉,郑畋以为她有意嫁给罗隐。于是,一天邀请罗隐到他家来。他女儿从门缝里看见罗隐,原来是一副丑陋的相貌、一派迂腐的举止,从此只字不提罗隐诗。事情虽然没有按照戏剧情节继续发展下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其好事。但是,这个只有前半截的故事本身已经说明,诗人是受到当时女性欢迎的一个人群。

诗歌在当时是可以谱曲演唱的,因此有不少诗人适合谱曲演唱的作品就会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街巷传唱。比如,王之涣,他的诗歌一写出来,就有乐工拿去谱曲。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等人“旗亭赌酒”的故事,也说明那个时代有许多诗人,他们的名字是广为人知的,无异于明星,受到艺妓歌女们的仰慕和崇敬。

著名诗人萧颖士是个脾气古怪、性情严苛的人。有一个仆人跟了他十余年,萧颖士动辄施以鞭笞,每次都要抽打一百多下,仆人苦不堪言。别人都劝这个仆人跳槽,另择主人。不料,这仆人却回答说:“我不是不可以另择主人,我之所以一直没有离开,乃是因为爱他的才华!”(《唐摭言》卷十五《贤仆夫》)古今中外都有人说过:仆人眼里无伟人。萧颖士的这个仆人却能忍受鞭笞而仍然不减爱才之心,除了这个仆人确实爱才心切之外,恐怕也跟当时尊重诗人的社会大环境不无关系吧。

唐末有个宜春人,名叫王毂,有一定的诗名。他曾经写过一首《玉树曲》:“璧月夜,琼树春,莲舌泠泠词调新。当时狎客尽丰禄,直谏犯颜无一人。歌未阕,晋王剑上粘腥血。君臣犹在醉乡中,面上已无陈日月。”一时间广为传播。王毂没有中进士的时候,一天在街上走路,忽然看见有同学被一群无赖围住殴打。这王毂有心上前救友,奈何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急中生智,只见他冲着无赖们大喊一声:“不得无理!认识我吗?我就是写出'君臣犹在醉乡中,面上已无陈日月’的人!”要搁今天,无赖们非上来就是一顿拳脚不可。可是,唐代的事情不是这样的。那帮无赖一听这话,不但当时就停手不再殴打他同学,并且惭愧地向王毂谢罪,然后,灰溜溜地离开了。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诗人李涉一次过九江去看望他的弟弟,行至浣口西边,忽然遭遇大风。看见有大帆船,船上数十人全都手执兵器。两船相近时,那艘船上有个人上前问他是谁,李涉手下人就回答道:“是李博士的船。”那船上的强盗头子就说:“如果是李博士,我们就不拿他钱财了。因为久闻诗名,只希望得到一篇诗作,钱财金帛不希罕。”李涉当即写了一首绝句赠给强盗头子。强盗头子也礼尚往来,请李涉吃喝了一通,临走时还赠送他不少东西。

两个故事虽然不免有些传奇色彩,但是,都可以说明这样的情况:唐朝就连市井无赖、江洋大盗都熟悉一些诗句,知道诗人的名字,并且都愿意敬重诗人。也许有人会觉得故事不一定很可靠,那么我们可以提供一个真实的事情:跟杜甫曾经有过交往的诗人苏涣,在中进士之前,就曾是著名的江洋大盗,在巴中地区抢劫商人,因为惯于使用一张白色弓弩,被称为“白跖”。

现代社会,商人们为了宣传产品以获取尽可能大的利益,都喜欢找影视歌明星、美女拍广告、做形象代言人。唐代似乎不是这样,唐代最有市场影响力的是诗人。讲一个诗人的褒贬直接影响妓女声价、妓院生意的故事。诗人崔涯,是吴楚地区的一名狂傲书生,当时跟张祜齐名。这崔涯,只要他给妓院题一首诗,立刻就会传遍大街小巷。赞誉的,就会车马络绎;贬斥的,则会门庭冷落。有一次他作诗嘲讽当时名妓李端端:“黄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囱耳似铛。独把象牙梳插鬓,昆仑山上月初生。”把李端端丑化(极言其肤色之黑)得不成样子,李端端看到这诗,忧心如焚。崔涯在别的妓院饮酒回家,远远看见李端端,只见她踮着脚走路,小心翼翼在路边向自己行礼,战战兢兢地说:“端端等候三郎六郎,希望可怜可怜。”崔涯于是给她重新写了一首尽是粉饰说好话的绝句,诗是这样写的:“觅得黄骝鞁绣鞍,善和坊里取端端。扬州近日浑相诧,一朵能行白牡丹。”很快,富豪们竞相登门,李端端身不暇接。有人针对这事,开玩笑说:“李家娘子,才出墨池,便登雪岭,怎么会一日之内如此黑白不均匀呢?”据说,当时那些夜总会、妓院之类地方,没有一处是不怕崔涯写诗讽刺自己的(《云溪友议》卷第五)。事情可能经过夸张,但应当不是凭空杜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