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第156讲 乡党第十 第18节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National Day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内容简要: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孔子跟子路一起去野外,他们看到了一群野鸟,野鸟一开始看到生人比较害怕,所以就飞起来,叫色斯举矣。色,看到生人;举,飞。它不能分辨这个人是善意,是恶意,还是无意,先是飞起来。

飞了之后在天上盘旋,就是翔。盘旋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个人好像没有要杀他们的意思,没有恶意。就慢慢的再集合起来,叫翔而后集。

“山梁雌雉,时哉!时哉!”

孔子看到一切事物都能够联想,都能从中体悟道理。他说,时哉!时哉!知道什么时候该举、什么时候该集、什么时候该翔,就是知时宜。

人往往不能够过得很顺,就是因为不知时宜。孔子从“山梁雌雉”就讲到时。

在《大学》里面有一段类似的话,孔子说:“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绵蛮黄鸟,止于丘隅。”鸟都知道该停在什么地方,人往往不知道止,借鸟来说人,讲时宜。

子路陪同在旁边,听到这句话之后,就上前拱手,因为鸟教育了人。

他这么一拱,鸟不知道子路在行礼,于是三嗅而作(“嗅”如果读成xiu的话,用鼻子闻,讲不通,把口和一撇去掉,是“狊”,读ju,鸟张开翅膀,就能够讲得通了。)

鸟看到子路拱手,不知道要干什么,怕对它们不利,就三狊而作,飞走了。

孔子跟子路经常在外面游走,孔子教学生,并不总是在课堂上一板一眼地教,而是在生活中发现什么事情,中间有点道理,就跟学生讲。

我们做学生,也要记住一点,一个真正的师者,在每时每刻都会借各种东西跟我们讲道理,他一句话说出来里面有很多内涵,因为老师总循循善诱,善诱就是总想着去慢慢引导你。

人要明白道理没那么简单,讲究一个契机,像佛教里面也讲一个禅机,并不是一定只是在书本上去教授,就像孔子跟子路遇到这个鸟“翔而后集”,马上就想起来“时哉!时哉!”教导一下子路。

我们作为学生多点心就能多学一点,否则的话,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同样是学习就会学的很少,领悟的很少,因为知道是开始,悟道才是关键,悟出来之后才能行。

知、悟、行三者都做到,才能够最后出来真知,才能把内心的那些秉性给化掉。

学知识、悟道理、行出来,化掉自己的秉性,回归自己的真性,这是我们学习真正的作用所在。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