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第337讲 阳货第十七 第9节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内容简要:

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孔子对于《诗经》的一个广告,当时夫子弟子三千,在教学的时候,并不像我们今天的老师那样一堂课一堂课的填鸭式教授。

而是让学生自己先在学堂里好好学,自学很久,学的差不多了,再教你下一步的东西。

当时自学的主要教材有《诗经》、《尚书》、《周礼》,有些人不太喜欢读《诗经》,但是孔子对《诗经》特别推崇,会对每个学生讲要多读《诗经》。

前面也有人问孔子的儿子伯鱼,老师有没有给他单独讲过什么,伯鱼说:有,我走到大堂上,父亲问我读《诗》了没?我说没读,父亲让我赶紧去读。

孔子为什么会对《诗经》如此推崇呢?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这四个字是孔子推荐《诗经》的理由。

第一,可以兴。触景而生情,比如几个孩子在太湖边看到夕阳,连着整个湖面照的透红透红的,可能刚学过一首现代诗,就一起把诗读了出来,这就是触景而生情。

虽然诗分为古代诗和现代诗,但是中间对情和景的交融是不变的,这是学诗的第一个好处。

诗歌是一种凝练的语言,中间加入了大量的情感,我们透过诗读到的是浓浓的情,美美的景。

第二,可以观。观是拓宽眼界,《诗经》里面分风、雅、颂,有很多国家的风土人情都在《诗经》中得到了展现。

对于没有影视片的春秋战国年代,人要拓宽眼界,读书是唯一的方法,《诗经》里面记载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拓宽人的眼界。

第三,可以群。群是相同爱好的人在一起共学,比方说有些人比较贪玩,贪玩的人混在一起,喜欢读诗的人也会和喜欢读诗的人在一起。

古时候经常有诗集、雅集,像兰亭集序、醉翁亭等等,都是文人墨客们常常聚集的地方,这就是可以群,大家有共同语言,如果没有共同语言,会觉得很别扭,格格不入。

最后,可以怨。这里的怨是把词性减弱了一点,不是抱怨的怨,而是对于确实不太好的人或事,能够去发表自己的感想,指出别人的不足,而不是说自己有错不承认,还抱怨别人的怨。

能够触景生情,叫做兴;能够大开眼界,叫做观;能够和人共同相处,叫做群;可以指出别人的错误,叫做怨,而且指出别人错误还是用比较文雅的方式,不是用特别激进的方式。

把兴、观、群、怨四个字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富有诗书气自华,出口成章,处事有方,见多识广,又能够言语得当的人。

所以孔子说的学《诗》,并不是让我们学的有文采那么简单,而是把我们整个人的感知、语言都提升一个档次,可以去升华。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夫子说,升华过的这种德行,用来对待自己的父亲,那是近的;用来对待国君,那是远的,都能够做到有礼有节。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夫子所提倡的读《诗》,最终目的是改变人的情操、气节,从而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读《诗》还有一个附加值,能够学到很多的鸟、兽、草、木的名字,这在《诗经》中也是比较多的。

由此可见,孔子把《诗经》当成一个学习的必备教材是有道理的。

后来很多人虽然不一定读《诗经》,但是启蒙的书当中多半是像《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等,或者说韵律类的。

这都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文辞、有知识、有韵律、有情感,不是文字那么简单,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丰满的。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