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这里提到的“诗”,指的是什么? A.一部诗歌总集 B.民歌 C.孔子创作的诗,主要是四言诗 D.专指《楚辞》 答案:A 这段话的意思是:弟子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养成合群的性情,可以学得讽刺方法,抒发心中的怨恨。近的呢,可以其中的道理事奉父母;远的呢,可以用来服事君主,而且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 这里说的诗,指的是《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 在孔子的时代,各种文学体裁还没有明确的分界,也没有专门创作诗歌的诗人。《诗经》辑录的,包括民歌、贵族创作的歌曲,以及祭祀用的歌词。一般认为,《诗经》中的篇目都是入乐可歌的,与现在意义上的诗歌不同,似乎有点像现在的歌词。 因为《诗经》作者阶层广泛,时间跨度长,又不是专业的艺术创作,而是来源于生活,所以《诗经》既有艺术性、文学性,也深具现实性。孔子曾多次提到《诗经》,一定程度上,他是把这部作品当作百科全书来看的。 译文根据《中华传统国学经典名著·大学 中庸 论语》,北方文艺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