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第5节 君子中庸的原因:时中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内容简要:

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可以看到子思在阐述了中庸之后,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喜怒哀乐之未发不是太难的事情,不是什么很高深的道理,只是让我们不要有情绪出来,守在自己的位置上,难免会有点轻视。

于是子思拿孔子的话出来警醒我们,不要掉以轻心。

因为一旦我们掉以轻心,首先,说明我们对中庸是什么并不了解;再就是我们已经落入非中庸的境界了,因为轻视了,中庸是没有轻视这种概念存在的。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听完中庸之后会理解,我们的内心要保持在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是一个比较宁静的心情。

宋朝理学非常兴盛,宋明理学的鼻祖周敦颐先贤在《太极图说》里就谈到了人修行有两点特别重要:一个是静,一个是诚。

静是内心要静,诚是真实的面对自己,用自己的真心面对这个世界。

诚就能静,静就能诚。静和诚一个是下手处,一个是到达处。真诚的面对就是下手处,内心宁静是到达处。到达内心宁静了,也就到达中了。

再然后保持住中,喜怒哀乐之未发,我们做事情智、仁、勇才能展现出来。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君子明白了中庸的深刻内涵之后,君子而时中。时时刻刻都保持在中的状态,这就是深刻去落实贯彻慎独的概念。

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当下都警醒自己,有没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跳出来,这就是慎独,时中。

我们往往会认为做事情方法是第一位,其实态度是第一位的,因为态度能够更好的驾驭方法,以道驭术。

就算没有太好的方法,通过内在的赤诚,通过时中也能够大概想点方法出来。就像《大学》里面说的:“心诚求之,虽不重不远矣。”

君子把中当成一个心法来运用,时时刻刻都保持住中的状态;小人因为没有理解到中的重要性,反而会心生诋毁,说这东西没有用,也就不会把中当成第一位贯彻落实。

佛教里面经常讲“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和儒家所说的“在之念之”、“允执其中”是一个道理,就是指身心合一,时中。

一般人不理解这个道理时,就不去使用它,叫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置之不理,放在一旁,就叫做无忌惮也。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到深刻理解中是获得一切方法的根源,有了方法才能解决很多事情,有解决的事情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种种结果。

如此一来,中就是我们获得一切结果的根源,所以要中。这两句话是让我们放下原有的偏见,直达本源,念念守中。

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加强自己手中的能力,达到率性之谓道。

子曰:“中庸其志以乎,民鲜能久矣。” 

中庸是天下的大道,一般人很难长久的保持,再一次的跟我们讲,可以说是苦口婆心。

因为一般人都是越认为简单,越是不在意,而往往大道至简,大道就在中,要方法,要结果都是需要积累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积累的一开始就是守住内心的中。

不管我们定下多远的方向和目标,都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把心守在中庸处。

这就是中庸的核心主张,内心要像铁球沉入大海一般,诚稳守中。

中庸是天下的至道,我们励志做君子,就要时时守中。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