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第6节 中庸难明难行的原因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 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内容简要:

孔子说,道难行,难明。

难行是指一个人很难做到中庸;难明是指中庸的道,不太能够让所有人明白,很难像日月一样普照大地,所有人一看就懂。

孔子说,道很简单,我们经常会用,但却不会很认真的体会、总结、坚持,就像吃饭,我们每天都吃饭,可是却很少咀嚼每一粒米,品尝麦芽的香味。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要能够做到饮食而知味,就必须在吃饭的时候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品尝好当下的这一口饭。

这样,我们就能够知味,可以品尝到食物的美味,食物的甘甜。

孔子说,人没有不吃饭的,但很少有知道食物味道的。就在于不能达到中,没有把心放在当下的这一顿米饭上。

这是孔子很直截了当的指出,为什么人对于中庸之道难行、难明。

就是没有把心放在上面,假如能够像一个铁球扔进井底一样,只往深处扎,专心致志一口井打1000米,没有不明的,没有不行的。

不行不明,都是不够坚决,不够坚持,不够专注。

人要想有点成就,一定要选好自己的方向,然后心无旁骛的专注的去做,才能有所成就。

知者过之, 愚者不及也。

一般人都会处于两端,有智慧的人,比较聪明,对于问题会思考的比较过度,叫智者过之。愚者往往达不到这样的理解能力。

思考过渡和没有达到理解能力,都属于不中,因为思考过度很有可能就没有行动,或者想的太多,过度的去解读一个问题,很难去行。

因为行动是需要智慧和勇气共同完成的,光有思考不够。

贤者过之,不孝者不及也。

这里的贤者是指仁爱比较多的人。仁爱比较多的人,有时候也会过,并不能足够的守中,很为别人考虑,但考虑的过程中会有失偏颇。

这里孔子拿过和不及二者来比喻中庸的难行和难明,是让我们守住当下,作为一个入口,检索自己,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否则就难行和难明。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