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229讲 【尽心章句下】(4)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内容简要:

这一节孟子继续谈论仁义与战争之间孰利孰弊,并且用周武王来做案例。

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孟子说,有些人讲:“我善于布置阵法,善于行军打仗。”这种人的言论已经铸成大错,让人不自觉地认为战争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让君王失去仁义这条正确的路线。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国君如果好仁,不仅天下无敌,百姓也因此会得到很多的福利,因为天下太平,俗话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因为乱世的人不是人,没有半点人权可言,苟且的活着就不容易了。

国君好仁,就会让天下的百姓安居乐业,就得民心,得民心者自然得天下,没人能与之敌。

假如有人一味谈论战争的好处,国君整天思考怎么去打仗,就本末倒置了,这是孟子说大罪也的根本原因,因为他把国君的方向给搞错了

不仁爱不可能无敌,人知道正确的方向是最关键的。就像我们今天不去思考如何修身,如何增加自己的智仁勇,而一味地学习怎样赚钱,就是本末倒置,因为不修身不可能赚到钱。

《孟子》里谈到很多“仁者无敌”的案例,商汤、周武王都是。

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

往南面讨伐,北面的国家不满意,往东面打,西面的国家不满意,都等着被解放,解放不同于打。打是像强盗一样打进来,人会变得更苦;解放是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把强盗赶跑,当然受到欢迎。

任何敌我双方最终都是从内部给瓦解的,两军对垒,实打实去打,伤亡非常惨重。所以我们的军事思想一直强调用最少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收获,就是从内部瓦解人。

我们有仁爱之心,让他们看到外面的那这些人,不是来侵略我们,而是来解放我们的,内部就动摇了,军心一动摇,剩下的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可能有些人是假的,以解放者姿态来,像齐宣王打燕国,就是假的解放,一开始别人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发现你是假的,还会把你打跑;真的是解放者过来,大家都很欢迎,拥护你,爱戴你,这是相互的,得人心者得天下。

所以一定是仁爱重要,以仁爱为主,战争为辅,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扫平一切不平之处,光是武力对武力,以暴制暴,就没仁爱可言,也没有智慧可言。

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

武王伐殷的时候,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兵力不多,但是他们不是来侵略的,是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百姓很开心,所有人倒地叩首,欢迎拯救者。

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周武王的讨伐,名正言顺,符合道义,是义战,所有人都拥护,因为所有人都希望生活越来越太平,都各得其正,这是每个人希望的。

周武王思想符合道义,大旗一举,所有人就跟着上了,接下来民心就归顺,取得了最大的胜利,根本不需要战争,接下来的战争势不可挡,只是检验。

战场上的力量从来都是向着正义的一面,因为力量是可以转化的,从来都不是绝对力量占主导,而是相对力量占主导,而要把绝对力量转化为相对力量,需要智仁勇。

这里孟子着重强调仁德,有仁德才能获取百姓最大的心的支持,没有这一点,所有的技巧都没有用,学兵法也没用。

所以仁爱大于战争,仁者无敌,焉用战?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